《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都在这里。
只因崔胖虎在省城太能惹事,惹了他不该惹的人,因此,他娘就带着他远避到娘家来了。
崔胖虎来了没多久,就成杜家庄一大祸害。到族学来了以后,那更是人厌狗嫌。
珍卿暗里教训他不只一回,这个胖纸就是不长教训,老是来招惹她。
珍卿今天懒得理会他,瞪他一眼就不再搭理他。
接着她就开始背诵《女儿经》,她小时候就背过,现在很容易就背会了。
她一边嘴里背诵着,眼睛却看到窗子外面。
现在才是初春,还是春寒料峭的时候。枝头微微有一点新绿,但农村的景象还很寂静、单调。
这杜氏的族学院子里,倒有几棵梅花树,在春天的寒意里独逞艳姿,现出一些新鲜的意味来。
她是四岁那年穿来的,这个身体的妈妈开始教她认字。
妈妈在方块的红纸上,写下工整的楷字,一个个地教她认读。
一年多以后,她已经认了一两千繁体汉字。
可她妈是个病弱的人,在她五岁时就撒手人寰。
可她病得很沉重时,还强撑着给她寻了个国学先生。留下遗言说,珍卿这样伶俐,将来一定要让她读书,做个跟她不一样的人。
亲妈过世之后,亲爹就利索地抛下女儿,背井离乡奔前程去了,这一去七八年光阴,几乎是失去音信了。
她还没守满母孝,她祖父就开始张罗,想给她定下一门亲事。
珍卿奶奶、亲妈皆早逝,在此时人的眼中,她根本没有得到好教养,再加上她自幼病弱,根本没有好人家,愿意为子孙定下她。
杜太爷能寻到的“亲家”,多是冲着她是家中独孙女,想必将来嫁妆非常丰厚,打着是财产的主意。
这种人家,珍卿当然不愿意。
而且,那些来求亲的人家,基本都要求给她裹脚,那她就更不愿意了。
她为了拒婚和抗拒裹脚,眼看跟这杜太爷讲不了理,一开始就豁出去了,把自己塑造成没规矩的野丫头。
总之,小孩子能干的坏事,她全都做尽做绝了,成功获得了“泼皮”“野人”“夜叉”等光荣称号。
如此这般,成功吓走了大票想结亲的人家。
当然,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她祖父杜太爷打她,那也真是往死里打的。
这种伤敌一千、自损两千的办法,着实不宜常用。
那么除了嫁人之外,她还有什么更好的出路呢?当然是好好念书,将来凭本事吃饭喽。
还算幸运的是,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女孩子读书,也不是那么另类的事了。
最妙的是,她妈留下遗言叫她念书,而她又是杜太爷膝下的独苗苗,还是有点金贵的。
回想六七岁以后,她学习起来真是疯狂。
那真是头悬梁椎刺股,起五更爬半夜,使出了两辈子吃奶的劲——终得匡先生另眼相看。
因匡先生学问好、见识深,杜太爷对他极为敬重,匡先生说的话,杜太爷多半会听的。
有匡先生开导杜太爷,有时在祖孙俩中间调解矛盾,珍卿这个天外来客,才在杜太爷这个蛮暴土著手下,挺过了这么多个年头。
匡先生是非常博学的人,性格也很温和,他给珍卿启蒙之后,给她通讲了四书,五经也学了大半,穿插学了《孝经》《小学》《唐诗三百首》等等。
反正,学的东西还真是不老少,所有学的知识,匡先生都叫珍卿知晓意思,熟练背诵。
匡先生还手把手地,教她临一些书帖,认真地练习书法,总之,在匡先生的栽培下,她的国学和书法,都很有基础了。
师生两个人,也是惺惺相惜,名为师生,实则情同父女。
可是,去年冬天的时候,匡先生突然跟杜太爷请辞,说他有非常紧要的事,非去办不可,不能再继续教导珍卿。
师生俩在一块儿七年多,匡先生乍一离开,珍卿一直觉得不得劲。
作者有话说:
开新文,求收藏,求评论,求地雷。存稿肥硕,欢迎跳坑。

第2章 珍卿路遇尴尬事
◎珍卿跟着匡先生学习,本是如鱼得水,非常自在地。可是,去年秋末的时候,匡先生突然杜太爷请辞,说他有……◎
匡先生走了以后,珍卿想方设法地跟她祖父说,她要去新式学堂念书。
她说,现在很多达官贵人家的女孩儿,都会去新式学堂镀一层金,夫家那里也觉得好看些。
杜太爷虽然是个旧式的人,但匡先生多年给他灌输,说珍卿怎么怎么天材,怎么怎么好学,只要好生培养,就会像《孝经》说的,她能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
直白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他支持珍卿读书,她就有望成为一个很有成就的才女啥的,让教育抚养她的人,获得很大的名望荣誉。
自从珍卿生母过世,他爹也走了这么多年。
这些年来,一直是杜太爷在管教孙女,可以说肩负了父母的职责。
那如果她真能出人头地,在人前混出什么名声,最该显赫荣耀的,应该就是他这个祖父了。
因为这个别人觉得可笑的念想,杜太爷有时候还挺开明,一直支持珍卿念书……
况且他虽然是个失败的生意人,但早年走南闯北,还是让他比别人见识多些。
那些个达官贵人们,都送儿女去念新式学堂,新式学堂必定有些益处的。
县里也办了新式学校,但杜太爷觉得,都需要由他考察一番,看看师资怎么样,风气怎么样,能不能学到正经东西,才能决定让不让孙女上去。
杜太爷这一考察,可不就考察了三四个月。
他越考察越觉得不像话,不满意,不能叫孙女去。
新式学校一时没有满意的,珍卿又不能在家虚度光阴。
于是杜太爷仗着在族里辈分高,跟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