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忘书》
分类: txts3
文章提到爸爸的一些痛楚,让我读后很难过,但是有些事情我想我必须去勇敢面对,才能真正懂得他。他不仅仅是一名优秀的剧作家,他也是一个有梦想,有遗憾,有缺点,脆弱而敏感的人。他把我带到这个世界,却没能享上一天我的福。一直到走,他还在努力挣钱供养我在国外读书。现在他走了,我要让他变得不再陌生。
《笑忘书》初次发行,我只有十六岁,没能参与到策划与编辑过程中。这次再版,凑巧赶上我研究生毕业回国,时间紧迫,我也只是补充了一些照片,加了几篇文章而已。现在毕业了,不用再急着回美国,我打算用几年时间,找些爸爸生前的朋友好好聊聊,自己出一本由采访录组成的纪念爸爸的书。这也算是我给爸爸的礼物吧。
现在住在爸爸以前的房子里,每次推开门的一刹那,都错觉他会安然无恙地出现在屋里,慢慢悠悠地说:“你回来啦?去哪里了?”有时候在自己以前的卧室里看书,似乎还能听到隔壁房间传来的打印机声音。我永远忘不了那让我兴奋的打印机声,因为那代表着他又写完了一集剧本,可以带我出去玩了。爸爸走得突然,令我痛不欲生,可年少的我没有想到的是,一个人走了,真的就再也见不到。觉得如此伤心过后,总应该能好起来,潜意识里相信他还会回来。十三年过去,我终于明白死亡的意义。对我如此重要的人,我再活多少年,心也始终停留在他走的那一天,不能往前挪动一步。
现在能做的,只是去纪念他,让自己和喜欢他的观众读者们更了解他。再版《笑忘书》和计划出版的采访录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刘震云叔叔在文章里提起爸爸诉说在寂静夜晚写作之时的孤独。我希望他不再孤独。
2013年7月29日 于包头
那是一种永在 【王朔】
梁左先生,1957年9月3日出生于北京,2001年5月19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家中逝世,享年四十四岁。
梁左先生幼年聪慧,敏而好学,中学毕业后插队,后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在教育部任职,1985年在北京语言学院任教,1991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
梁左先生在大学期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青春》等刊物发表短篇小说多篇;1986年开始相声研究和创作,和姜昆等多位名家合作,推出《虎口遐想》《电梯奇遇》《特大新闻》《小偷公司》等多部脍炙人口的相声名段。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几乎历年春节晚会上都有他的佳作,成为独领风骚的一代相声作家。他的创作给相声这一古老的曲艺形式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形成了强烈独特的个人风格,为相声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之交的中兴做出了他人难以企及的巨大贡献。
梁左先生1992年转入电视情景喜剧的研究和写作,他和英达先生合作推出的120集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是这一风靡世界的喜剧形式在我国的首创。该剧在观众中获得的巨大反响和广泛认同深刻改变了我们的喜剧观念和欣赏趣味,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并造成了这一形式在我国荧屏的流行和推广,造就了一代喜剧新人。该剧达到的高度至今仍是一座无人超越的山峰。
在这之后,梁左先生又自编自导了情景喜剧《临时家庭》;编写了电视喜剧《新72家房客》《闲人马大姐》《一手托两家》;改编创作了《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经过上海》《称心如意》《美好生活》等大量电视剧。他几乎是独自一人在电视喜剧这一领域奋力开掘,他的孜孜不倦和超乎常人的精力以及如同无穷之水的幽默令人惊叹,可以说正是这种勤奋和努力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愉快,同时损害了梁左先生的健康。他用透支自己向社会付出,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天他仍在工作,这也是我们今天悼念梁左先生时心情越发难以平静的原因,我们每个他的朋友、他的观众都从梁左先生的生命中获益,而我们又给了他什么?
熟悉梁左先生的朋友都知道,梁左先生身上有一种在今天社会难得一见、几乎可以称为老派的美德。他对父母极为孝顺,在弟妹面前是忠厚长兄,在女儿面前是慈父,对他爱的人忠诚无比,视朋友为手足,他把所有当负不当负的责任都一肩担了起来。他对别人慷慨大方,对自己极为苛刻,他外表的风趣和内心的认真并存,他的原则是只麻烦自己不麻烦别人,当他沉默时就显得沉重。
梁左先生生活在我们当中,内心却自有他的一片天地,他是天真的,对未来十分好奇并怀有憧憬,就是我们说的有梦的人。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他有很多写作计划,有对未来生活的安排和渴望,他准备了许多惊喜提供给我们,也想给自己一个幸福,可悲的是这一切都没来得及实现,他就倒在了追梦的路上。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他的内心还有多少曾经设想甚至没来得及吐露的梦。一个像他这么优秀的人,内心世界蕴藏的东西是我们旁人无法想象的,有些也是我们难以体察和理解的。他的爱,他的痛苦,他的委屈,他的梦想,都随他而去了。作为他的亲人、朋友,我们悲痛,悲痛天妒英才,他走得越远,我们越觉得他和我们血肉相连。他给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留下了巨大的空白和缺口,有些是我们一生无法,也没机会弥补的。对他的怀念将伴随我们的一生,直到我们去和他相见。我们相信他仍然以某
《笑忘书》初次发行,我只有十六岁,没能参与到策划与编辑过程中。这次再版,凑巧赶上我研究生毕业回国,时间紧迫,我也只是补充了一些照片,加了几篇文章而已。现在毕业了,不用再急着回美国,我打算用几年时间,找些爸爸生前的朋友好好聊聊,自己出一本由采访录组成的纪念爸爸的书。这也算是我给爸爸的礼物吧。
现在住在爸爸以前的房子里,每次推开门的一刹那,都错觉他会安然无恙地出现在屋里,慢慢悠悠地说:“你回来啦?去哪里了?”有时候在自己以前的卧室里看书,似乎还能听到隔壁房间传来的打印机声音。我永远忘不了那让我兴奋的打印机声,因为那代表着他又写完了一集剧本,可以带我出去玩了。爸爸走得突然,令我痛不欲生,可年少的我没有想到的是,一个人走了,真的就再也见不到。觉得如此伤心过后,总应该能好起来,潜意识里相信他还会回来。十三年过去,我终于明白死亡的意义。对我如此重要的人,我再活多少年,心也始终停留在他走的那一天,不能往前挪动一步。
现在能做的,只是去纪念他,让自己和喜欢他的观众读者们更了解他。再版《笑忘书》和计划出版的采访录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刘震云叔叔在文章里提起爸爸诉说在寂静夜晚写作之时的孤独。我希望他不再孤独。
2013年7月29日 于包头
那是一种永在 【王朔】
梁左先生,1957年9月3日出生于北京,2001年5月19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家中逝世,享年四十四岁。
梁左先生幼年聪慧,敏而好学,中学毕业后插队,后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在教育部任职,1985年在北京语言学院任教,1991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
梁左先生在大学期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青春》等刊物发表短篇小说多篇;1986年开始相声研究和创作,和姜昆等多位名家合作,推出《虎口遐想》《电梯奇遇》《特大新闻》《小偷公司》等多部脍炙人口的相声名段。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几乎历年春节晚会上都有他的佳作,成为独领风骚的一代相声作家。他的创作给相声这一古老的曲艺形式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形成了强烈独特的个人风格,为相声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之交的中兴做出了他人难以企及的巨大贡献。
梁左先生1992年转入电视情景喜剧的研究和写作,他和英达先生合作推出的120集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是这一风靡世界的喜剧形式在我国的首创。该剧在观众中获得的巨大反响和广泛认同深刻改变了我们的喜剧观念和欣赏趣味,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并造成了这一形式在我国荧屏的流行和推广,造就了一代喜剧新人。该剧达到的高度至今仍是一座无人超越的山峰。
在这之后,梁左先生又自编自导了情景喜剧《临时家庭》;编写了电视喜剧《新72家房客》《闲人马大姐》《一手托两家》;改编创作了《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经过上海》《称心如意》《美好生活》等大量电视剧。他几乎是独自一人在电视喜剧这一领域奋力开掘,他的孜孜不倦和超乎常人的精力以及如同无穷之水的幽默令人惊叹,可以说正是这种勤奋和努力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愉快,同时损害了梁左先生的健康。他用透支自己向社会付出,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天他仍在工作,这也是我们今天悼念梁左先生时心情越发难以平静的原因,我们每个他的朋友、他的观众都从梁左先生的生命中获益,而我们又给了他什么?
熟悉梁左先生的朋友都知道,梁左先生身上有一种在今天社会难得一见、几乎可以称为老派的美德。他对父母极为孝顺,在弟妹面前是忠厚长兄,在女儿面前是慈父,对他爱的人忠诚无比,视朋友为手足,他把所有当负不当负的责任都一肩担了起来。他对别人慷慨大方,对自己极为苛刻,他外表的风趣和内心的认真并存,他的原则是只麻烦自己不麻烦别人,当他沉默时就显得沉重。
梁左先生生活在我们当中,内心却自有他的一片天地,他是天真的,对未来十分好奇并怀有憧憬,就是我们说的有梦的人。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他有很多写作计划,有对未来生活的安排和渴望,他准备了许多惊喜提供给我们,也想给自己一个幸福,可悲的是这一切都没来得及实现,他就倒在了追梦的路上。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他的内心还有多少曾经设想甚至没来得及吐露的梦。一个像他这么优秀的人,内心世界蕴藏的东西是我们旁人无法想象的,有些也是我们难以体察和理解的。他的爱,他的痛苦,他的委屈,他的梦想,都随他而去了。作为他的亲人、朋友,我们悲痛,悲痛天妒英才,他走得越远,我们越觉得他和我们血肉相连。他给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留下了巨大的空白和缺口,有些是我们一生无法,也没机会弥补的。对他的怀念将伴随我们的一生,直到我们去和他相见。我们相信他仍然以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