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春水》
分类: txts3
繁星·春水
作者:冰心
内容简介
《繁星》、《春水》是冰心早期的两本诗集,共收入了冰心创作的三百多首小诗,语言秀丽,意境优美,作者在诗中热情地赞美大自然,歌颂童心和母爱,思考人生的真谛,鼓励年轻人奋发向上。诗集一问世,就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人的喜爱。诗集在当时的文坛也引起了极大反响,这种小诗被人称为冰心体,并由此推动了新诗初期小诗写作的潮流。
亲近名著 守望童年
每一部名著,尤其是其中的经典性作品,事实上都浓缩、隐含着特定时代、特定民族、特定文化所形成的最基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心智成果,代表着人类文化发展的某些不可复制和不可替代的智慧和方向。同时,经典又是经过人类阅读的随机拣选和时间长河的无情淘汰,才逐渐浮出历史地表,最终固定在人类精神发展的文化坐标上的。
文学经典之所以享有这样的文学史地位,首先是因为,经典提供的是一种具有整体文学史意义的独特而绝对的高度,它总是以自己的方式洞悉或表达了历史、社会、人生、人性的基本奥秘或本相,表达了对于这些奥秘或本相深刻的体认和独到的感悟;经典又总是以自己的方式构筑成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美学神话,并向文学史释放着永不消失的艺术灵光。安徒生童话对于社会和人生真相的有力揭示,卡洛尔童话对荒诞艺术的绝妙实践,林格伦童话对儿童解放在哲学上和美学上的重要贡献,都是文学史上突出而典型的例子。由于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所达到的高度是重要而独特的,因此,它们在一些特定的方面是无法被逾越的。
经典还提供了一种文学史意义上的判断尺度。经典代表着文学史上最卓越的艺术成就和经验,它虽然无法被轻松地逾越,但却往往成为人们普遍心仪和乐于效仿的榜样。更多的时候,经典所提供的高度则被人们用来打造成一把衡量高下、评说成败的艺术标尺。人们会用经典构成和显示的标尺来看一看,某部作品与经典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因此,对于经典的尊崇和信赖,成为人类最基本的精神生活态度之一。
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形成了一大批影响过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精神发育和成长的经典名著。提起文学史上的许多名著,人们常常会有一种重新打开童年心灵履历的难忘和激动。在他们的童年记忆中,甚至,在他们后来的阅读记忆中,这些作品都曾经那么深刻地参与并影响了他们的心灵建设,为他们的成长打下了宝贵的“精神的底子”(钱理群先生语)。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这套“语文新课标基础必读丛书”收入了《伊索寓言》《海底两万里》《昆虫记》《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朝花夕拾》《繁星·春水》《边城:沈从文小说菁华》《城南旧事:林海音作品菁华》等十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这些作品触及社会、人生、自然、命运等最基本的人类价值和命题,因而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力度。我相信,让每一个孩子在他们的童年时代就亲近这样的作品,正是一项为当代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打底”的事业。
让我们一起来亲近和享受这样的作品,守望和珍惜童年的阅读。
方卫平(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6年4月12日于丽泽湖畔
自序
一九一九年的冬夜,和弟弟冰仲围炉读泰戈尔(R.Tagore)的《迷途之鸟》(Stray Birds),冰仲和我说:“你不是常说有时思想太零碎了,不容易写成篇段么?其实也可以这样的收集起来。”从那时起,我有时就记下在一个小本子里。
一九二〇年的夏日,二弟冰叔从书堆里又翻出这小本子来。他重新看了,又写了“繁星”两个字,在第一页上。一九二一年的秋日,小弟弟冰季说:“姊姊!你这些小故事,也可以印在纸上么?”我就写下末一段,将它发表了。
是两年前零碎的思想,经过三个小孩子的鉴定。《繁星》的序言,就是这个。
冰心
一九二一年九月一日。
繁星
一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它1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它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二
童年呵!
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三
万顷的颤动——
深黑的岛边,
月儿上来了。
生之源,
死之所!
四
小弟弟呵!
我灵魂中三颗光明喜乐的星。
温柔的,
无可言说的,
灵魂深处的孩子呵!
五
黑暗,
怎样的描画呢?
心灵的深深处,
宇宙的深深处,
灿烂光中的休息处。
六
镜子——
对面照着,
反而觉得不自然,
不如翻转过去好。
七
醒着的,
只有孤愤的人罢!
听声声算命的锣儿,
敲破世人的命运。
八
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得落红满地——
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
九
梦儿是最瞒不过的呵,
清清楚楚的,
诚诚实实的,
告诉了,
你自己灵魂里的密意和隐忧。
一〇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一一
无限的神秘,
何处寻它?
微笑之后,
言语之前,
便是无限的神秘了。
一二
人类呵!
相爱罢,
我们都是长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