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石头新记
分类: qsxs
声明:本书由奇书网(
《红楼之石头新记》 - 作者:不吃橙子的额
第1章.楔子
大荒山无稽崖下,青埂峰竹海如林。一个道姑和一个尼姑愁眉苦脸,正是丢了风月宝鉴的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茫茫大士说道:“风月宝鉴本来就是正反两面,观之可知阴阳,如今丢了,那还在人间轮回的神瑛使者,已经真正处在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里。这石头记里的女儿家又会变成啥样?”
渺渺真人如今是一个道姑朋友,她拈指笑道:“如今我们两个都变了模样,那绛珠仙草必不再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不过定还是那倾国倾城的貌。”
茫茫大士摸摸头因笑道:“那不如把神瑛使者召回来,让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带他穿过那迷津之溪,看看他又会变成谁,又有怎样的石头新记!”
柳濯清是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毕业后一直在一些小的剧组里做服装道具方面的工作。因为是小剧组,必定预算不高,偏偏现在的制作方和导演要求还高,这锻炼了他极强的动手能力。画个什么山水鸟兽,设计个什么古典服饰,发明个什么小机关,都不在话下。
他本人也是个文艺青年,没事就喜欢弹个古琴和吹个洞箫。因为小时候长的粉嫩可爱,被小百花越剧团相中,昆曲和越剧都是从小就学的,算童子功,资深票友。后来因为考大学才放弃了戏曲,但这些经历,对他来说也是宝贵的财富。
没电影电视拍的时候,柳濯清也会约几个好友品茗听曲。这天约了朋友在茶楼听昆曲,昨儿熬通宵打麻将,听着听着他有点迷迷糊糊,只听到那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他遂悠悠荡荡,至一所在,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
只见一个道姑朋友和一个尼姑友人对他笑道:“你来迟了!快快去寻你那林妹妹,宝姐姐,看你这一次还是只念木石前盟,又或是续了金玉良缘!”忽见到有一个木筏,有一位木居士掌舵,一位灰侍者撑篙,木居士说道:“我们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前方荆榛遍地,狼虎同群,迎面那一道黑溪,并无桥梁可通。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你可要穿过这迷津?”
柳濯清想想点头道:“好吧,都说寇可往,我亦可往!今就试试能不能救回那些如水般的女儿家,治一治那吃人的旧世界”
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白衣少年仗剑行,乾坤挪移盛世临。
第一章 烟花三月下扬州
三月的扬州,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大运河上行着一只乌篷船,一位五十岁左右的皂袍老者,站在船尾摇着船橹,一身褐衣的船家倒是在一边看着,船右侧有位三十来岁穿着灰色直裰的精壮汉子在撑篙。
船头站着一位十三、四岁的少年,头戴白玉小冠,身着白色棉布直裾大袖衫,青色绦带左下系着一块美玉,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
少年面如美玉,鼻梁高挺,唇红齿白,目似明星,真是好秀丽的人物。
大概是快到码头,少年兴致很高,从后面包裹里抽出一只竹笛,嘬唇试了试音,缓急有度地吹了一支曲子。
那悠扬的笛声,和着运河的水流声还有摇橹发出的吱嘎声,岸边浣洗的女人们,还有过往船只上的船工商客,都盯着那俊美少年,听得如痴如醉,世上竟然有这样俊秀如画上的人一样,还吹得这么动听的曲子。
忽的有人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起来,只听那精壮的汉子笑道:“二爷,这曲子叫啥名?真好听,让这两边的小姑娘,大媳妇都听傻了,哈哈!”
那老者啐道:“秦三,一天不口胡就皮痒痒啊,柳二爷也是你能调侃的。”
那白衣少年答道:“这首曲子叫《雨碎江南》,快到码头了,收拾一下东西,准备下船。”
两人忙点头答应,把篙和橹都还给船家,少年拱手对船家说道:“大叔,谢谢这一路的照应,后会有期!”
船家连忙作揖道:“柳二爷,您太客气了,能载着二爷到扬州是我们的福分,这都是我们行船人应该的,您三位慢走!”
三人下船登上码头,两边都是郁郁葱葱,杨柳轻拂,也有桃花、樱花、李花间隔其间,开得争奇斗艳。
少年说道:“李伯、秦三哥,前面不远应该就是天宁寺,我们过去瞧瞧。”
李伯姓李名汉时,秦关排行老三所以人称秦三,都应承着跟着少年继续朝前走。
天宁寺是千年古刹,香火旺盛,因方丈为人乐善好施,又喜欢清雅诗画,一些清贫的文人墨客常寄居庙里,倒也乐得逍遥,虽清苦而不馁,便摆些字画在寺庙外,任人挑选,挣得几个铜板又换得黄酒喝了,到头来依然是一文不名。
三人一路行来,看到一个四十来岁,身着灰蓝色[衫,头戴方巾,秀才模样得人,他的摊子案桌前挂着两张纸,用镇纸压着,左边那上写道:幅六两,半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一吊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
右边那张纸上是一首诗: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
《红楼之石头新记》 - 作者:不吃橙子的额
第1章.楔子
大荒山无稽崖下,青埂峰竹海如林。一个道姑和一个尼姑愁眉苦脸,正是丢了风月宝鉴的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茫茫大士说道:“风月宝鉴本来就是正反两面,观之可知阴阳,如今丢了,那还在人间轮回的神瑛使者,已经真正处在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里。这石头记里的女儿家又会变成啥样?”
渺渺真人如今是一个道姑朋友,她拈指笑道:“如今我们两个都变了模样,那绛珠仙草必不再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不过定还是那倾国倾城的貌。”
茫茫大士摸摸头因笑道:“那不如把神瑛使者召回来,让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带他穿过那迷津之溪,看看他又会变成谁,又有怎样的石头新记!”
柳濯清是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毕业后一直在一些小的剧组里做服装道具方面的工作。因为是小剧组,必定预算不高,偏偏现在的制作方和导演要求还高,这锻炼了他极强的动手能力。画个什么山水鸟兽,设计个什么古典服饰,发明个什么小机关,都不在话下。
他本人也是个文艺青年,没事就喜欢弹个古琴和吹个洞箫。因为小时候长的粉嫩可爱,被小百花越剧团相中,昆曲和越剧都是从小就学的,算童子功,资深票友。后来因为考大学才放弃了戏曲,但这些经历,对他来说也是宝贵的财富。
没电影电视拍的时候,柳濯清也会约几个好友品茗听曲。这天约了朋友在茶楼听昆曲,昨儿熬通宵打麻将,听着听着他有点迷迷糊糊,只听到那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他遂悠悠荡荡,至一所在,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
只见一个道姑朋友和一个尼姑友人对他笑道:“你来迟了!快快去寻你那林妹妹,宝姐姐,看你这一次还是只念木石前盟,又或是续了金玉良缘!”忽见到有一个木筏,有一位木居士掌舵,一位灰侍者撑篙,木居士说道:“我们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前方荆榛遍地,狼虎同群,迎面那一道黑溪,并无桥梁可通。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你可要穿过这迷津?”
柳濯清想想点头道:“好吧,都说寇可往,我亦可往!今就试试能不能救回那些如水般的女儿家,治一治那吃人的旧世界”
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白衣少年仗剑行,乾坤挪移盛世临。
第一章 烟花三月下扬州
三月的扬州,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大运河上行着一只乌篷船,一位五十岁左右的皂袍老者,站在船尾摇着船橹,一身褐衣的船家倒是在一边看着,船右侧有位三十来岁穿着灰色直裰的精壮汉子在撑篙。
船头站着一位十三、四岁的少年,头戴白玉小冠,身着白色棉布直裾大袖衫,青色绦带左下系着一块美玉,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
少年面如美玉,鼻梁高挺,唇红齿白,目似明星,真是好秀丽的人物。
大概是快到码头,少年兴致很高,从后面包裹里抽出一只竹笛,嘬唇试了试音,缓急有度地吹了一支曲子。
那悠扬的笛声,和着运河的水流声还有摇橹发出的吱嘎声,岸边浣洗的女人们,还有过往船只上的船工商客,都盯着那俊美少年,听得如痴如醉,世上竟然有这样俊秀如画上的人一样,还吹得这么动听的曲子。
忽的有人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起来,只听那精壮的汉子笑道:“二爷,这曲子叫啥名?真好听,让这两边的小姑娘,大媳妇都听傻了,哈哈!”
那老者啐道:“秦三,一天不口胡就皮痒痒啊,柳二爷也是你能调侃的。”
那白衣少年答道:“这首曲子叫《雨碎江南》,快到码头了,收拾一下东西,准备下船。”
两人忙点头答应,把篙和橹都还给船家,少年拱手对船家说道:“大叔,谢谢这一路的照应,后会有期!”
船家连忙作揖道:“柳二爷,您太客气了,能载着二爷到扬州是我们的福分,这都是我们行船人应该的,您三位慢走!”
三人下船登上码头,两边都是郁郁葱葱,杨柳轻拂,也有桃花、樱花、李花间隔其间,开得争奇斗艳。
少年说道:“李伯、秦三哥,前面不远应该就是天宁寺,我们过去瞧瞧。”
李伯姓李名汉时,秦关排行老三所以人称秦三,都应承着跟着少年继续朝前走。
天宁寺是千年古刹,香火旺盛,因方丈为人乐善好施,又喜欢清雅诗画,一些清贫的文人墨客常寄居庙里,倒也乐得逍遥,虽清苦而不馁,便摆些字画在寺庙外,任人挑选,挣得几个铜板又换得黄酒喝了,到头来依然是一文不名。
三人一路行来,看到一个四十来岁,身着灰蓝色[衫,头戴方巾,秀才模样得人,他的摊子案桌前挂着两张纸,用镇纸压着,左边那上写道:幅六两,半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一吊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
右边那张纸上是一首诗: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