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穿成北静王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专业相关,水溶现在还记得曾经看过的报道,好像是修复古法古城墙,长度不到一公里,用了五十吨糯米……记忆里,现在糯米亩产换算过来,也就两三百斤的样子。亩产四五百斤就是几十年难遇的大丰年。
  想到这里,水溶叹了口气:这个时代莫说官员勋贵,以及各大家族、势力的当家,就算是个纯粹的纨绔,也都具有基本的种田常识。
  之所以提起纨绔子弟,那是因为在北静王本尊的记忆里,他庶出的幼弟就是个好享乐怕麻烦的纨绔……可就是这个在家里相对无能无野心的弟弟,说起他手里的田庄买卖照样头头是道。
  这么一映衬,水溶越发同情起宝玉。不说好歹跟北静王好歹也是经受过精英教育的庶弟比,宝玉连他两个堂兄,贾珍和贾琏都比不过。
  贾珍身为贾家族长的本事能耐,在乌庄头乌进孝进京来交租的那章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贾琏则一直是荣府大管家,节操不好说,但处置庶务的能力起码是合格的。
  贾珍和贾琏还有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挺贪婪,虽然这哥俩贪婪程度略有差别。
  有兄若此,宝玉还能对黛玉说“少不了咱们俩的”……也真是心大。
  水溶越琢磨越乐,干脆笑出声来。
  这一声笑,连着刚刚的叹息,让屋里守着的丫头和内侍……两个丫头和一个小太监,默契对视了一回:王爷怎么了这是?想到了什么妙计?
  今上对王府不安好心,也不是一天两天……近身伺候王爷的心腹们焉有连今上这点恶意都瞧不出的道理?
  这些心腹们除了内侍就都是王府家生子。
  他们也许当不起“一荣俱荣”这四个字,可毫无疑问,王府在他们也跟着风光;王府倒台,他们一大家子怕是要死无葬身之地。
  毕竟几代人身上都牢牢地印有北静王府的烙印,也几无“另投明主”的余地。
  看着这几个年纪只有自己一半大的少男少女,水溶又笑了:他们的心思都写在脸上呢。
  他缓缓解释道:“不过是想起荣国府些许旧事。”
  眉清目秀的小太监闻言,又仔细打量了自家王爷一回,才乍着胆子小声道,“宁国公荣国公也都是英雄人物,现在这两家……都成什么样子了。”
  这个小太监叫东青,是王府大太监梅非最喜欢的徒弟――此时梅非按照水溶的吩咐,在太妃那儿瞧着太医看诊呢。
  水溶晕厥过去,太妃当时没掉链子,等水溶无事时她却犯了心悸。因此水溶才让梅非过去照看一下,权当他这个儿子尽尽心意:他倒是想去陪着,无奈太妃不许,只让他在屋里歇着。
  却说正是因为师傅梅非不在,东青才敢“多嘴”一次。
  水溶知道小太监有心表现,却一点都不反感,“确实如此。尤其荣国公,不止从龙,更有救主大功,如今人走了才多久,这茶好似凉透了。”顿了顿他又道,“打发个人去荣国府一趟,说我无事,省得宝玉担心,也免得他爹娘想些乱七八糟的。”
  小太监连忙应下。
  话说北静王本尊对贾赦贾政兄弟的印象……也很糟糕。
  贾元春封妃后,这哥俩得意过一阵子――兄弟俩的差别就在于这份得意表现出来多寡。但是过了日子,发觉自家似乎没有杨国忠的命数,哥俩多少老实了些,偏偏又多了点毛病,就是被害妄想……
  贾政回头以为北静王想借着旧日交情,让贵妃在圣上耳边吹吹风,放北静王回封地……这可如何回绝是好?
  根据本尊对贾赦贾政哥俩的了解,水溶觉得真不是自己多心,他才不想莫名其就背个“强人所难”的锅!
  嗯,水溶可还记得红楼里,宝钗曾经刺过宝玉,说自己没有好兄弟可以做杨国忠,现在回味下这句话,真是超级讽刺。
  他比较好奇的是,这话传进王夫人耳朵里,怎么都没点反应的?
  好吧,丢开这点闲心好奇心,水溶根据本尊留下的信息,总结了一下,得出了个一点不让人惊讶的结论:元春应该生不出孩子。
  生不出儿子的宠妃,想带着娘家起飞……水溶只能送他们一句话:洗洗睡吧,梦里啥都有。
  作者有话要说:  剧情需要,对原著时间线略有缩放改动,但缩放和改动都不大。
  CP林妹妹。
  PS,慈不掌兵,男主是能掌兵的性格,毕竟要争霸。他上门求娶林妹妹,贾母贾政不能不答应,夫妻感情婚后慢慢培养。男主比较同情宝玉,认为熊孩子没学好,爹妈责任占大半。宝玉配宝钗,婚后两人一起成长……雷点我现在想得起来的,都在这儿了。


第三章
  却说宝玉从北静王府出来,一时无处可去。想起蒋玉菡今晚要去忠顺王府……宝玉心情更是糟上几分,又思及王爷忽然晕厥,于是回府后的宝玉也是一副心事重重,打不起精神的模样。
  此时宝玉以及一众姐妹业已搬入大观园居住,回府后到贾母处打了一晃,宝玉便回到怡红院换过衣裳。
  宝玉略有不妥,素来细致的袭人都不会错过:二爷做客北静王府,王爷多会留饭,这回……涉及王府,略有个风吹草动只怕不是小事,她便想着打发个小丫头到太太那里说上一回,免得误了什么要紧事……
  晴雯要到西边的屋子给宝玉拿衣裳,刚从内间出来,就见袭人站在门边低头嘱咐小丫头。
  袭人“得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