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卧游记》
分类: txts3
纸上卧游记
作者:熊逸
内容简介
本书第一站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出发,沿途经停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和德尼维拉斯的《塞瓦兰人的历史》,按照乌托邦的经典旅行线路,带你领略不曾存在过的风景。 第二站经停小站颇为频繁,从《于丹论语心得》到《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途经过《不抱怨的世界》《论语言的起源》《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奢侈与资本主义》《茶之书》以及《论语》,进行一场励志书的诡计和学术书的情感之旅。 第三站穿越到遥远的中世纪,从《有闲阶级论》到《科文特加登广场女士的哈里名录》,一览哲学问题和贵族精神的风貌。 最后经过由《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春秋大义》《大学的兴起》组成的语言之岛我们将重返起点。
序言
1
记不清是多少年前,我用另外的笔名,写出了这本小书。
我喜欢变换笔名,为每一个笔名做不同的人设——男女老少都有,再让他们沾亲带故,每个人去写不同的题材。如果我能活得足够久,应该可以创造出一个小型的写作社群吧。作为一个孤僻的人,用想象来创造自己的社交关系,应该也算不得什么坏事。但很遗憾,直到今天,也只有两个“人”稍稍闯出了一点名头,可以接到约稿。
在这方面,我最佩服的人是日本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你一定记得他那幅曾经出现在小学课本里的《神奈川冲浪里》。他每用一个笔名闯出名头之后,就会把这个笔名卖给徒弟,自己改名换姓从头再来,这是何等惊人的能力和气魄啊。
但葛饰北斋竟然不给笔名做人设,这就缺乏一点温情了。
我这本书原先的作者人设是这样的:年近三十,男,单身,不合时宜,人生输家,愤青,有一点文艺趣味,嘴巴刻薄。这样的人设,还有一些作为背景的生活细节,取材于我年轻时代的两个朋友。这两个人,一个下落不明;另一个早已经跨出低谷,成为一名很成功的商人了。
2
这本书的最后一章《越读书,越落后》专门讨论知识的更新,讲到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是如何被击破的,新的释梦理论是如何成立的。但必须说明一下,时至今日,相关研究又有所突破,所以这一章也应该更新了。多读书有一个“心灵鸡汤式”的好处,那就是让你更容易保持一颗开放的心,不拒绝“苟日新,日日新”的成长方式。
熊逸
2018年7月
缘起:深宅
1.
接收邮件,上午10点29分。
删除掉那些“为您提供发票”的、推销产品的,以及所有其他莫名其妙的垃圾邮件,例行公事地把发件人拖进黑名单,剩下的新邮件只有两封,一封是“海盗路飞”发来的,附件里堆满了照片,告诉我他正在希腊旅行;另一封是卓越网的订书反馈——自从注意到卓越网的图书销量不如当当网之后,我就开始更多地在卓越网订书了,我希望它们两个永远都是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
从椅子上站起来,拉开窗帘,致密的阳光呼啸一般奔涌进来,像一大群发疯的蜜蜂,带着刺眼的亮黄色和蜇人的刺,一点都没有被我惨白的脸色吓到。冲一个澡,小心别让水漫到屋子里,只擦一下脸,戴上眼镜——用英文来描写这个场景会更有修辞色彩,全部“wear”上身的只有一副眼镜,除了在中午时分旁边的小面馆会照例送上一份盒饭,我必须穿上衣服开门去取,其他时间我都像亚当一样缩在我的伊甸园里。这只是一套不足30平方米的伊甸园,除了没有夏娃之外,当然也没有任何其他人。
需要回复一下邮件了。感谢互联网,这几乎是我全部的世界。有时我会想,如果我不幸生活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会不会抑郁得死掉?也许会的,这世上再没有比活生生的人更让我感到恐惧的东西了。
“海盗路飞”在邮件里用了无数极尽夸张的形容词来形容希腊之美,以至于让我相信,如果不是跪拜礼在今天看来过于怪异的话,他一定会对着希腊的石头和海洋三拜九叩,还会把这“感人肺腑”的造型用他的哈苏拍下来发给所有朋友。他说他在希腊的土地上终于真正理解了拜伦,于是我在回复中假装关切地问他是不是摔跛了脚,我说除了这个可能性之外,我实在想象不出他和拜伦能有任何相通之处。
好吧,我承认我是个刻薄的人,整天以讽刺别人为乐。但这不全怪我,谁让他们总是争先恐后地摆出各种准备挨踢的姿势,满怀渴望地等待我奋起一脚呢?不,请你千万不要误会,我并不喜欢揶揄笨人,如果一个人的智商不足以理解我的讽刺,那么我是没兴趣更没耐心和他多费口舌的。我只喜欢和聪明人交往,一个人只要智商够高,教养够好,就会是我所喜欢的聊天对象,无论我们的想法存在着多大的差异,也无论他的心肠其实有多么歹毒。
当然,“海盗路飞”的心肠一点都不歹毒,他是个单纯善良的富二代。今天一提起“富二代”这个词,人们总会立刻联想到一大堆负面的东西,事实上我接触过的富二代都很不错,他们很聪明,教养也好,无一例外地受过昂贵的教育,而且因为不用努力讨生活,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所以总是单纯质朴,毫无心机。当初我还在上班的时候,最喜欢的同事就是一个富二代,他是最善良的一个,完全不会算计你,因为你根本不值得他算计。
“海盗路飞”是个活得更脱俗的富二代,他没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