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大明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他下去,养伤期间太子宫采买事物先由魏平安打理。”
  这宫里用人自有章程,也不是朱慈R一个孩子说换就能换的,所以打伤了临时找个人代替着才是对朱慈R最有利的选择。
  处理了这个事情,司礼监和礼部派来官员教授太子上殿的礼仪。
  第三日,崇祯把朱慈R召集到殿上,见过给他安排的各位老师,原本崇祯想让朱慈R先读书,加冠礼等长大一些再说的。
  但是正月农民军破了凤阳,各地旱涝不绝,让他对儿子给予了更多的期望,所以年仅六岁的朱慈R就行了加冠礼。
  太子冠礼三加,初折上巾,二远游冠,三九旎冕。然后朱慈R见群臣接受朝拜,按照老师教的礼仪没有一丝逾越。
  紧张是肯定的,但是比一般的六岁的孩子表现的好的多那也是肯定的,反正看着崇祯欣慰的笑容,朱慈R就知道自己做的不错。
  讲读官六员:礼部侍郎方逢年、石谕德、项煜、修撰刘理顺、编修吴伟业、杨廷麟、林增志。较书官二员:编修胡守恒、检讨杨士聪。侍书官二员:中书黄应恩、朱国诏。
  至于其他人不过是搭个顺风车升个官的,虽然说是老师,但是跟太子没啥关系,只有这讲读官校书官和侍书官是干活的,这就跟后世的什么什么工作领导小组是一个道理,干活的人都是最下面的。
  方逢年这个人朱慈R不熟悉,但是能混到东宫日讲官头一位,肯定是要大用的,至于人品啥的,以后再慢慢看吧。
  第二天朱慈R到讲阁的时候,方逢年等人正好都在,诸位先拜见朱慈R,然后朱慈R在拜见老师。
  方逢年开口说道:“陛下命我等六人为太子讲读,按照旧制每日派两人讲读,每三天一轮,若是有人中途有事可以他人代替,太子每旬休息一日,不知太子殿下以为如何?”
  朱慈R点点头:“准。”
  方逢年见朱慈R虽然年幼但是举止端庄得体,自己身为老师自然不敢有丝毫逾越,连忙拿出书本:“太子殿下已经读过论语,但是还没有学习大学,朱子认为学习四书五经要先学大学,今日开始我们就给太子殿下讲大学。”


第3章 是谁开的枪
  朱慈R一听,这不行啊,这是要把我往书呆子上带?我年纪小以为我好忽悠咋的?
  朱慈R眼珠子一转奇怪的问道:“老师,何为君子六艺?”
  方逢年连忙答道:“君子六艺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朱慈R正色道:“既然先贤有言,我怎可只学四书五经,先生何不同设六艺课程,让孤王也学君子之道。”
  方逢年看看其他人,大家也都面面相觑,君子六艺是没有错,但是科举不考呀,靠写八股出道的他们自己会的都有限,如何教朱慈R?
  大明定下八股取士制度之后,他们都快忘记君子六艺这回事了,现在朱慈R突然提出,大家就只能傻眼了。
  说不用吧,这周礼的话能不听?自我否定么!说学吧?咋学?咋教?
  朱慈R一脸无辜的看着他们:“怎么?诸位老师不用为难,韩愈在师说中有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皇家学习自然取最优者以学,诸位老师可以推荐人选,呈报给父皇,让父皇择优选用。”
  方逢年还没来得及说同意不同意,朱慈R就已经把事情定下来了,那就推荐吧,这事也不是他能决定的,看看朝堂诸公怎么看待此事再说吧。
  还好朱慈R没有自己决定,而是让他们禀告崇祯皇帝,方逢年拱手应是,朱慈R点点头:“那今天咱们就开始从大学学起吧,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方逢年:“……”
  大家之所以惊讶是因为他们没有想到朱慈R已经能背诵全文了,朱慈R要的也是这个效果,一字一句的读一字一句的讲,那多没意思。
  趁大家都在发呆,朱慈R开口说道:“孤初读此篇不明其中真意,这第一段……”
  就这样朱慈R跟方逢年一问一答,一上午的时间就过去了,下午依旧是如此,老师也是真有水平,旁征博引,论述清晰,要不是朱慈R心智健全,就被他们忽悠着当什么有道德的仁君去了。
  当晚各位侍讲就聚在一起,这跟他们想象中的教学不一样啊。都说太子早慧,他们也没有想到能聪明到这个地步呀。
  不过太子吩咐的学习六艺,他们也不敢耽误,让大家推荐人选。
  当晚崇祯回到后宫特意把朱慈R叫过去:“R儿今天读书如何?”
  朱慈R乖巧的应答:“方先生教我大学之道,孩儿问起君子六艺,心中向往,想请先生们教授君子六艺,先生们已经回去推荐人选,明日会呈报给父皇,还请父皇挑选。”
  崇祯点点头:“我儿好学,吾心甚慰,既然你有意学君子六艺,那朕就为你挑选贤良教授。”
  学习上的事情朱慈R还从来没有让崇祯担心过,所以这件事朱慈R还是有些话语权的。
  之后的一个月朱慈R老老实实的跟着先生们读书,每天都有进步,尤其是在数这一门,把教书的先生逼得汗如雨下。
  朱慈R上一世是学统计的,数学自然是划时代的好!
  又个月之后这位教数科的汪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