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24》
分类: txts3
                    慢打磨出一个粗浅的自己的样子。
	
不走寻常路的人总会多吃一些苦
	
开始找钢琴老师。前后找过两个钢琴老师,但两个钢琴老师都因为同一个原因不愿意再教我了。
	
那时候老师上课,所有人都从基本功开始:so do mi so,练习左右手搭配,练习指法,练习简单曲子。循环往复。
	
但我这个人比较扯,这样练习在我看来太枯燥了。所以我的练习完全不是按照标准套路走的,我都靠着感觉来——我识的谱都是我要看的谱子。比如说老师给的谱是so do mi so,那我可能就会按照so mi do so来弹,因为觉得这个更好听。而且我的左手谱和右手谱是不一样的,高音和低音是不一样的。我经常会在原来的乐谱编排上,另加一些自己的“花”。一般不按照谱子弹,或者只要把右手的给记住了,弹会了以后左手的部分就自己配,配一套跟老师教的一模一样,但多出几个和弦的花样。
	
老师站旁边看我弹,听音,感觉很纳闷:弹出来对是对,但是为什么跟乐谱又不一样?老师就问我,你是怎么练的?你有没有看左手的五线谱?我说没有,是我自己一个一个找的。我不会说我看了,没看就是没看。刚开始老师觉得这小孩还挺有想法的,但是一次、两次、三次老这样的话,老师就不想教你了。我的两任钢琴老师一共上了四堂课就不教了,我也就学了四次学院派的正规课,还被自己给“搞砸”了,所以我的弹琴基本功一直不太标准。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学怎么练的,但我始终觉得,乐谱上的音再好,也不及耳朵在当下听到的声音好。我从很小的时候听歌,就会把好听的旋律记在脑子里,然后在琴键上一个一个地找出来。等到大了,真正去学习弹奏,也还是改不了这种一定要让声音还原为声音的过程。
	
我很确认那个在手指触碰琴键的当下,每一个音符发出声音的时候我们耳朵能够听到,身上毛孔也能够感受到来自空气中突然而至的震动感。
	
这种震动感,比乐谱上的一个个符号更生动,它们是活生生的。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对那两位老师挺抱歉的,不是因为我错,也不是因为他们教得不好,直到现在我都认为,在学习的问题上没有谁对谁错,大家的初衷都是一样的,只是学习的方式和到达目的地的路程不一样而已。老师们都是学院派,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和流程,比如给你一本书,你就好好把这本书背下来理解了就对了,但是我一直试图捕捉这些从琴键里荡漾出来的音符,想让它们按照更有趣、更美的顺序流淌而出,成为更美的声音。
	
那时候除了自学看书以外,我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学音乐上。自己哼一下旋律,学一下节拍乐理,那时候我觉得,我的生活里只要有音乐就够了,别的什么都不重要。
	
但我自己也慌,以前小的时候没认真学习,现在是真的想学了。
<img alt=""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092433110.jpg" />
在我15岁这一年,我开始害怕一些事情,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开始下定决心要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而且应该做的事了,就像溺水的游客终于找到了那根浮木。
	
我就像童年时候脑海里的那只生长在壳里的小鸡,在安全的环境里慢慢长出一点点尖喙,长出了绒羽,翅膀还没有成型,但保护我的坚硬的外壳,已经开始让我觉得紧张和难受了。
	
我到了必须要打破自己的时刻了。
	
找回自己,需要战斗。从来没有天分,只有努力。
立夏
<strong> 立夏</strong>
	
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45°
5月5日-7日
	
夏天是一场盛大的生长,草木疯狂。心外就是天地,纷繁复杂的一切毫无预兆地扑面而来,像一场莫名其妙的狂风,
	
也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在炎热中坚持,在复杂中简单,在执拗中挫折,在汗水中成就。
	
一次次打破自己,痛,每一次痛到极致的历程,是成长。
<img alt=""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092433354.jpg" />
<strong> 练习生选拔</strong>
	
夏天总是突如其来的,等到不知所措的时候,才愕然发现,自己已经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周围没有任何熟悉的一切,没有任何可以软弱的理由,也没有求饶和撒娇的对象。最熟悉的声音不再是夏天的蝉鸣,而是来自身体内的心跳声。所看见的,是别人眼睛里自己的身影!什么时候,面对一切时只剩下了自己。而前面,却是如夏天一样盛大的炎热!
	
SM公司练习生选拔的最后一天,我才在电视上看到比赛消息。当时Super Junior在中国已经很红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个韩国的组合里有一个舞跳得非常棒的中国人叫韩庚。和周围的朋友提到SM公司,大家都觉得它很神秘,很庞大。但实际上我们对练习生制度并不那么了解。我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想法很简单,也很直接,就是觉得这是个可以系统学习的机
                
                
                
                    不走寻常路的人总会多吃一些苦
开始找钢琴老师。前后找过两个钢琴老师,但两个钢琴老师都因为同一个原因不愿意再教我了。
那时候老师上课,所有人都从基本功开始:so do mi so,练习左右手搭配,练习指法,练习简单曲子。循环往复。
但我这个人比较扯,这样练习在我看来太枯燥了。所以我的练习完全不是按照标准套路走的,我都靠着感觉来——我识的谱都是我要看的谱子。比如说老师给的谱是so do mi so,那我可能就会按照so mi do so来弹,因为觉得这个更好听。而且我的左手谱和右手谱是不一样的,高音和低音是不一样的。我经常会在原来的乐谱编排上,另加一些自己的“花”。一般不按照谱子弹,或者只要把右手的给记住了,弹会了以后左手的部分就自己配,配一套跟老师教的一模一样,但多出几个和弦的花样。
老师站旁边看我弹,听音,感觉很纳闷:弹出来对是对,但是为什么跟乐谱又不一样?老师就问我,你是怎么练的?你有没有看左手的五线谱?我说没有,是我自己一个一个找的。我不会说我看了,没看就是没看。刚开始老师觉得这小孩还挺有想法的,但是一次、两次、三次老这样的话,老师就不想教你了。我的两任钢琴老师一共上了四堂课就不教了,我也就学了四次学院派的正规课,还被自己给“搞砸”了,所以我的弹琴基本功一直不太标准。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学怎么练的,但我始终觉得,乐谱上的音再好,也不及耳朵在当下听到的声音好。我从很小的时候听歌,就会把好听的旋律记在脑子里,然后在琴键上一个一个地找出来。等到大了,真正去学习弹奏,也还是改不了这种一定要让声音还原为声音的过程。
我很确认那个在手指触碰琴键的当下,每一个音符发出声音的时候我们耳朵能够听到,身上毛孔也能够感受到来自空气中突然而至的震动感。
这种震动感,比乐谱上的一个个符号更生动,它们是活生生的。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对那两位老师挺抱歉的,不是因为我错,也不是因为他们教得不好,直到现在我都认为,在学习的问题上没有谁对谁错,大家的初衷都是一样的,只是学习的方式和到达目的地的路程不一样而已。老师们都是学院派,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和流程,比如给你一本书,你就好好把这本书背下来理解了就对了,但是我一直试图捕捉这些从琴键里荡漾出来的音符,想让它们按照更有趣、更美的顺序流淌而出,成为更美的声音。
那时候除了自学看书以外,我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学音乐上。自己哼一下旋律,学一下节拍乐理,那时候我觉得,我的生活里只要有音乐就够了,别的什么都不重要。
但我自己也慌,以前小的时候没认真学习,现在是真的想学了。
<img alt=""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092433110.jpg" />
在我15岁这一年,我开始害怕一些事情,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开始下定决心要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而且应该做的事了,就像溺水的游客终于找到了那根浮木。
我就像童年时候脑海里的那只生长在壳里的小鸡,在安全的环境里慢慢长出一点点尖喙,长出了绒羽,翅膀还没有成型,但保护我的坚硬的外壳,已经开始让我觉得紧张和难受了。
我到了必须要打破自己的时刻了。
找回自己,需要战斗。从来没有天分,只有努力。
立夏
<strong> 立夏</strong>
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45°
5月5日-7日
夏天是一场盛大的生长,草木疯狂。心外就是天地,纷繁复杂的一切毫无预兆地扑面而来,像一场莫名其妙的狂风,
也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在炎热中坚持,在复杂中简单,在执拗中挫折,在汗水中成就。
一次次打破自己,痛,每一次痛到极致的历程,是成长。
<img alt=""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092433354.jpg" />
<strong> 练习生选拔</strong>
夏天总是突如其来的,等到不知所措的时候,才愕然发现,自己已经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周围没有任何熟悉的一切,没有任何可以软弱的理由,也没有求饶和撒娇的对象。最熟悉的声音不再是夏天的蝉鸣,而是来自身体内的心跳声。所看见的,是别人眼睛里自己的身影!什么时候,面对一切时只剩下了自己。而前面,却是如夏天一样盛大的炎热!
SM公司练习生选拔的最后一天,我才在电视上看到比赛消息。当时Super Junior在中国已经很红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个韩国的组合里有一个舞跳得非常棒的中国人叫韩庚。和周围的朋友提到SM公司,大家都觉得它很神秘,很庞大。但实际上我们对练习生制度并不那么了解。我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想法很简单,也很直接,就是觉得这是个可以系统学习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