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十万火急!》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夺取在这些文化领域的领导权。”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8月5日,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公开号召打倒刘少奇主席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用“中央文革小组”实际上取代了中央政治局的集体领导,把党、国家和人民推进了史无前例的大浩劫。阴谋家林彪为了实现篡党夺权的狼子野心,大搞现代“造神”运动,竭力鼓吹“四个伟大”。万岁不离口,语录不离手,跳忠字舞,唱语录歌,早请示,晚汇报,封建迷信的愚昧的狂潮泛滥成灾。公检法被砸烂,党纪国法被践踏。一大批开国元勋刘少奇、彭德怀、贺龙元帅等被迫害致死。许多卓越的文学家、艺术家吴晗、邓拓、傅雷、田家英、老舍、田汉、孙维世、上官云珠、罗广斌(小说《红岩》作者)等被惨无人道的从肉体上消灭!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被斥为“封资修毒草”,遭受批判禁止阅读。全国人民只能看八个“样板戏”和小说《金光大道》。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传统的东方百花园,变成了满目凄凉的文化荒漠。
  江青、张春桥一伙掀起了批林批孔批周(恩来)公的恶浪,对身患癌症的周总理进行恶毒的影射攻击,激起了极大的民愤天怨!叶剑英元帅1978年底披露,“十年浩劫”殃及一亿人,非正常死亡两千多万人。
  3、手抄文学的产生是对文化专制主义的抗争和呐喊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东方古国,创造了无数的文学经典作品。在广阔无垠的文艺星海中,闪烁着永不熄灭的灿烂明星。从《诗经》、屈原《离骚》的诞生,到唐诗、宋词、元曲,《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流传至今,享誉世界。文坛巨匠鲁迅、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为世人所敬仰。“文化大革命”实行封建法西斯专政,使“走资派”、“反革命”、“臭老九”的帽子满天飞,亿万群众生活在恐怖窒息的气氛中。但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不可能被割断和泯灭的。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对文学作品的精神需求和渴望,就像压在石板下的幼芽,遇到合适的气候总会萌发。一批“地下工作”的文学青年应运而生,他们采取讲故事,互相传抄的形式阅读民间文学。在初步统计流传的三百多种手抄本文学作品中,张宝瑞创作的《一只绣花鞋》、《绿色尸体》、《落花梦》、张扬创作的《第二次握手》、北岛的《波动》等流传较广。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不幸与世长辞,举国哀痛。清明节前后,在南京、西安等地,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数百万人民群众以诗歌、挽联、漫画、杂文、血书为武器,深切缅怀敬爱的周总理,向万恶的江青、张春桥之流掷出投枪匕首,借古喻今声讨和揭露他们的丑恶面目。成千上万的诗词作者是普通的工人、学生和干部,其中一首七言诗确切地反映出“地下文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纪念碑前洒诗花,诗刊不登报不发。莫道谣文篇篇载,此是人民心底花。”
  伟大的1976年四·五爱国民主运动被残酷镇压后,“文字狱”遍于国中,到处追查围剿“反革命诗词”。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1978年春天,《天安门诗抄》这朵文学史上的奇葩终于出版问世,闪烁着永恒的光辉!天安门诗歌产生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文学价值,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文学智慧和胆识,而且拉开了新时期文学复苏的序幕。
  二、张宝瑞文革手抄本小说诞生的艰难历程
  作家张宝瑞1952年8月23日出生在北京,童年和少年时期居住在东城区喜鹊胡同10号大院,自幼聪慧好学,天赋极高,在母亲的潜移默化下,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少年时代已经阅读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著,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司汤达的《红与黑》、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还拜访过著名文学评论家何其芳先生。宝瑞所生活的喜鹊胡同10号院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这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住着十几个人家。抗战期间,一对年轻日本夫妇被杀,成为凶宅。特殊的环境气氛曾经使宝瑞产生过幻觉,这也激发了创作灵感。10号大院西临一处西洋式建筑很神秘,主体是一幢二层小洋楼,有地下室;院内有花园,生长着古槐树和秋海棠,开花时飘来淡淡的幽香。这就成为他后来创作《一只绣花鞋》时,描写的梅花党北京总部的原型建筑。喜鹊胡同10号大院以及周围的一些建筑使他萌生了丰富的想象,后来都体现在创作的一系列关于梅花党的故事里。




第2章 序一 茫茫文坛夜,敢为天下先(2)


  1966年10月,张宝瑞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看到一张大字报,说中国出现了梅花党。他觉得这是写反特小说很好的素材,1967年张宝瑞写了一些短篇故事,如《太平间的滴答声》、《一只绣花鞋》、《绿色尸体》等,在同学之中流传。(她的中学同班同学邢曙明曾写过回忆录)从1969年3月1日起,宝瑞在北京铁合金厂做了十年炉前工。工作环境恶劣,滚滚烟尘,炉火熊熊,铁水沸腾,但对他思想的磨练、意志的培养和文学创作基础的奠定,却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解除工友们上班时的劳累与枯燥,从19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