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娣心有白月光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
  “唤了,这不,刚喝完药没多久。可头疼的是,殿下闹着要喝小米粥,我这急忙忙的吩咐厨娘去了。”
  待得太子迷迷糊糊一觉醒来,黏糊糊的出了一身汗,顾府的丫头小厮们马上一拥而入为太子沐浴。
  沐浴好了,小米粥也刚好呈上。
  宋锐去前厅与顾老爷回话,因此只有赵筝陪着太子用膳。
  赵筝看着太子胃口大开,足足喝了四碗小米粥。
  至此,赵筝才知原来这位殿下喜欢喝粥,可寻其原因却是不明。
  那时赵筝也不过才见了太子几面,在他面前尚且还是毕恭毕敬的,她也就这么看着。
  后来渐渐的相处多了,她本性暴露,也知道太子不是两面三刀之人,便逐渐放野了来。每逢惹了太子生气,她便亲自下厨熬得一碗小米粥去哄他,太子便能消气,屡试不爽。
  今日,赵筝也打算故技重施。
  她眼巴巴的望着太子,期盼着他能如往常一样当做什么都没发生。
  但是太子只淡淡的笑了,然后轻声唤道:“双喜。”
  双喜不知从哪个角落里冒出来,朝太子行了个礼。
  “将赵良娣送回去,今日流光殿侍卫看守不力,自去陈将军处领罚。”
  赵筝猛的站起来,大声道:“李景桓,就为这点小事你至于小题大做吗?”
  太子也站了起来,走至她眼前,收敛了温和做派,冷静的同她道:“先不论你私自出宫是大罪,堂堂太子良娣,夜里喝酒撒疯,闹得东宫一片混乱,此事若被母后得知,你可知后果?若你不想禁足于流光殿,便自己去中宫请罪罢。”
  大周朝的太子向来寡言,表面一派和气 ,但若有朝一日太子不苟言笑,那一定是怒了。太子一怒,整个朝堂都要抖三抖。
  眼见太子殿下一脸严肃,她知晓他是生气了。她又想了想中宫那位极重礼仪的皇后,最终还是默默的跟着侍从们回去了。
  太子回过头,看见案几上的小米粥还冒着热气,复又回去坐下,却久久未动。
  双喜上前道:“陛下,可要奴才将这粥撤下?”
  “不必,你退下吧。”
  双喜行了礼就要退下,却还是忍不住多说了一句:“殿下不必过于忧心,赵良娣会明白殿下苦心的……”
  太子只是冲他摆了摆手,双喜这才退下。
  而那碗粥,双喜派婢女去收拾的时候,发现已然喝光。
  太子果然生气了,侍卫们死死的守在流光殿门口,尽职尽守。赵筝难得的没有作死,安安分分的半步都没有离开。
  待到重见天日时,已是端午。
  当日,太子妃早早的派了宫女来请,一同去中宫面见皇后娘娘。
  赵筝到时,温良媛已经到了,看到赵筝来了,温良媛马上站起来向她行了礼,并笑道:“妹妹可算是恢复自由了,自少了妹妹,这东宫都静了不少,怪乏闷的。”
  赵筝向太子妃行了礼才回道:“怕嫌我闹腾才是吧。”
  太子妃看着她们笑着咳嗽了一声,旁边的女官赶紧递上了手帕。
  赵筝赶忙去给她顺背,道:“姐姐身体还是没有好转吗?能去参宴吗?不如便别去了吧,我留下来陪你。”
  太子妃咳了一阵,缓了一会儿才回:“我这身子,你又不是不知道,无妨无妨,皇后娘娘设宴,总归不好败了大家的兴致。”
  赵筝无话,只好随了太子妃赴宴。
  算起来,太子妃是赵筝的表姐,太子妃的祖父秦国公是赵筝的外祖父,祖母安阳长公主是她的外祖母,因秦国公只一子一女,故两家关系亲厚。
  太子妃还是姑娘时,虽然温婉有度,却也是潇洒恣意、活泼开朗的,只是不知为何,成为了太子妃后,赵筝明显的感觉到太子妃并不快乐,且身体也逐渐变差。
  太子与太子妃相敬如宾在东宫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赵筝曾想过为太子妃在太子面前争辩,只是太子妃却拦住了她,道不必如此,大家都是无可奈何。
  她先前不晓得这话的意思,直到她也因一道圣旨而出嫁,她才懂得这话的含义。这样一来,倒也不是不好,没有后宫的明争暗斗,不必怄气太子以后的三宫六院。
  太子的妻妾并不多,太子妃常年身体虚弱,东宫一应事宜是由温良媛打理的,她虽比温良媛位份高一级,但她向来爱闹,不爱搭理这些琐碎事宜,所以就落在了温良媛的头上。
  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妃子了,因太子还年轻,又是跟陛下一样不喜女色,故而妻妾甚少。虽然朝臣们也在朝堂上闹着要太子纳妃,但听闻太子面无表情,对着朝臣劈头盖脸就是一顿猛批:“身为太子,当如父皇励精图治,远女色。东宫未有太子妃?未有良媛?何至于此!诸位不图国事,不图百姓,日日图我东宫后妃之事?”
  朝臣们言:“太子之事皆为国事。”
  太子怒及反笑:“既如此,本太子要纳妃,我身为太子不能忘记了诸位大臣们,近日母后还念叨宫中一批女官即将放出宫去婚嫁,如此不如赐婚于各家,既解了母后心事,又解决了女官的终生大事,也为各位大臣添了一抹红袖啊,可妙啊!”
  带头喊得最凶的大臣是个惧内,听了此话,害怕家中母老虎,立即改口:“太子殿下英明,殿下果真有陛下王者的风范,女人嘛,贵在质而不是量,殿下还如此年轻,不急于一时。”
  于是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