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有遮
分类: qsxs
                    诉他,那些劫匪又不是傻子,谁会花功夫去劫难民呢?
作为善良的主子,苏幕安慰道:“你不说我不说,那嬷嬷不就不知道了。而且也是我让你跑的,不然你让我跑我也跑不动。”
小武还是纠结,毕竟从逃荒到姑苏遇公子后,他娘就三令五申必须要时刻把主子放在第一位。
苏幕摆手:“好啦,你快点去办事。最好能明天就走,不然就赶不上祖母的寿辰了。”
小武的心思一下就被转移了:“公子您被放在姑苏这么多年,从来就没见京里来人问候,怎么现在突然就喊您回去祝寿?明明您的身体根本就不适合奔波!”
苏幕敲敲桌子:“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我也自有我的道理。”
他认真看着小武:“回头到了京师,这些话就别说了。”
小武鼓着嘴出了房门,屋里一下就静了。
阳光从窗户里照了进来,苏幕散漫的看着那些在光束里起舞的灰尘,半响后嗤笑:“要算的账那么多,当然得回去。”
说起来,原身的身世也是狗血。
小苏幕娘亲闺名杨婉兮,是正二品郡王府的嫡出小姐。出生高贵的她容貌艳丽,自幼便被娇养,可以说是无忧无虑。
长到十五六岁,还没等家里为她精心择好夫婿,她就在赏花宴上对一名吟诗作画的书生一见钟情了。
可惜那书生出生小官之家,与郡王府的门第千差万别。所以杨家自然不同意这么亲事。
然而,所有爱着孩子的父母最终都会向孩子屈服。第二年春天,杨婉兮便十里红妆,高高兴兴的嫁给了那个书生――也就是苏幕的父亲,苏时行。
又过了一年,杨婉兮临盆时难产,挣扎生下小苏幕后便因为大出血去了。
杨老夫人痛失爱女,她本就不喜苏时行,这下更是迁怒苏幕,于是便对这个小外孙不闻不问。
杨家的其他人为了照顾杨老夫人的身体,只能偶尔朝苏家送点东西再问候几句。
刚出生就没了娘亲,小苏幕不可谓不命苦。然而,更命苦的却是他亲爹前脚出了热孝,后脚便迎娶了自己青梅竹马的表妹俞氏入门。
小苏幕自幼体弱,在他两岁的时候,大夫说他并不适宜京师的水土,若是想健康长大,那就得送到南方去疗养。
恰好,苏家的祖宅就在姑苏。因此,苏时行便让几个老仆带着小苏幕回了老家。
磕磕碰碰的,小苏幕好不容易长到了十四岁。可惜,岁末的一场风寒却让他的生命戛然而止。
想起刚醒过来时,看见的简陋房间和年迈老仆。苏幕弹弹桌上精美的拜帖,上面苏府两字在阳光下还反射着金光。
这是半个月前京里来人丢下的,他们说是来问候但其实就是来通知,通知他这个大公子该回去尽孝了。
苏幕接收了原身的大部分记忆,最开始还会有人来送钱送物,但长到六岁左右,那些人便再也没来过了。
听从邺城回来的苏家亲戚们说,苏时行的二公子,似乎就是那时候出生的。
既然承了这具躯体,那便是受了天大的恩情。所有欠了小苏幕的,他总该要帮忙讨回来。
苏幕把脑海里的记忆一遍遍梳理,在他穿过来后的第二年,原本是杨婉兮婢女的敖嬷嬷逃荒到了姑苏。
敖嬷嬷认出了他身边跟着的杨伯,在确认了苏幕的身份后,当场便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树倒猢狲散,杨婉兮逝世后,她们这些婢女便全被发卖了。而据她所说,当年小姐的难产,很有可能是另有隐情。
轻轻叹了口气,苏幕抛开那些思绪,认真的提笔写字。家里那么多人要养活,作为一个四体不勤的公子哥,他穿来不久便开始披着马甲写话本了。写着写着,他便写出了个书坊。
这是个历史上没有的朝代,朝廷自称大渊,虽然占据了中原却也三面环敌。
幸运的是,二十多年前本朝出了个名叫夏侯翎的战神,他建立长缨军,一路打服了西边的于氏和北边的凉国,强行逼迫着两国签订了和平条约。
可惜天妒英才,这位夏侯将军因为打仗落了病根,不久便英年早逝,实在让人惋惜。
大渊总体重文轻武,民间文学昌盛。关于战神夏侯翎的传说和话本十分受欢迎,苏幕为了迎合市场专门以他为原型创作的一部话本,直到现在,都还在不断的增印中。
想到上季度书坊的收益,苏幕的心情立刻就美好了,他笑眯眯的在纸上写下标题:智书生巧舌如簧,登徒子羞愤撞墙。
第三章 进京
第二天早上并没能走掉。
苏幕坐在马车里,从车窗看到外面的人挤成一团。
“凭什么不让我们出城?”
“天爷啊,我家里还有孩子呢!”
小武灵活的钻过人群,然后手脚麻利的爬上马车:“公子,前面的路被封了,好像是有军队要进城。”
“军队?”苏幕诧异:“军队到这儿来干嘛?”
“听说是朝廷派来剿匪的。”小武扼腕:“要是他们来早点就好了,那咱们就不会遇到劫匪了。”
被堵住的人群陆续都得到了消息,一个挑夫样的人大声抱怨:“剿匪不应该去黑山吗?跑咱们这来干嘛啊!”
其他人纷纷应和,似乎都很不理解。
苏幕有些奇怪,他敲敲车门:“陈叔,为什么大家都不是很欢迎剿匪的军队啊?”
坐着外面的车
                
                
                
                    作为善良的主子,苏幕安慰道:“你不说我不说,那嬷嬷不就不知道了。而且也是我让你跑的,不然你让我跑我也跑不动。”
小武还是纠结,毕竟从逃荒到姑苏遇公子后,他娘就三令五申必须要时刻把主子放在第一位。
苏幕摆手:“好啦,你快点去办事。最好能明天就走,不然就赶不上祖母的寿辰了。”
小武的心思一下就被转移了:“公子您被放在姑苏这么多年,从来就没见京里来人问候,怎么现在突然就喊您回去祝寿?明明您的身体根本就不适合奔波!”
苏幕敲敲桌子:“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我也自有我的道理。”
他认真看着小武:“回头到了京师,这些话就别说了。”
小武鼓着嘴出了房门,屋里一下就静了。
阳光从窗户里照了进来,苏幕散漫的看着那些在光束里起舞的灰尘,半响后嗤笑:“要算的账那么多,当然得回去。”
说起来,原身的身世也是狗血。
小苏幕娘亲闺名杨婉兮,是正二品郡王府的嫡出小姐。出生高贵的她容貌艳丽,自幼便被娇养,可以说是无忧无虑。
长到十五六岁,还没等家里为她精心择好夫婿,她就在赏花宴上对一名吟诗作画的书生一见钟情了。
可惜那书生出生小官之家,与郡王府的门第千差万别。所以杨家自然不同意这么亲事。
然而,所有爱着孩子的父母最终都会向孩子屈服。第二年春天,杨婉兮便十里红妆,高高兴兴的嫁给了那个书生――也就是苏幕的父亲,苏时行。
又过了一年,杨婉兮临盆时难产,挣扎生下小苏幕后便因为大出血去了。
杨老夫人痛失爱女,她本就不喜苏时行,这下更是迁怒苏幕,于是便对这个小外孙不闻不问。
杨家的其他人为了照顾杨老夫人的身体,只能偶尔朝苏家送点东西再问候几句。
刚出生就没了娘亲,小苏幕不可谓不命苦。然而,更命苦的却是他亲爹前脚出了热孝,后脚便迎娶了自己青梅竹马的表妹俞氏入门。
小苏幕自幼体弱,在他两岁的时候,大夫说他并不适宜京师的水土,若是想健康长大,那就得送到南方去疗养。
恰好,苏家的祖宅就在姑苏。因此,苏时行便让几个老仆带着小苏幕回了老家。
磕磕碰碰的,小苏幕好不容易长到了十四岁。可惜,岁末的一场风寒却让他的生命戛然而止。
想起刚醒过来时,看见的简陋房间和年迈老仆。苏幕弹弹桌上精美的拜帖,上面苏府两字在阳光下还反射着金光。
这是半个月前京里来人丢下的,他们说是来问候但其实就是来通知,通知他这个大公子该回去尽孝了。
苏幕接收了原身的大部分记忆,最开始还会有人来送钱送物,但长到六岁左右,那些人便再也没来过了。
听从邺城回来的苏家亲戚们说,苏时行的二公子,似乎就是那时候出生的。
既然承了这具躯体,那便是受了天大的恩情。所有欠了小苏幕的,他总该要帮忙讨回来。
苏幕把脑海里的记忆一遍遍梳理,在他穿过来后的第二年,原本是杨婉兮婢女的敖嬷嬷逃荒到了姑苏。
敖嬷嬷认出了他身边跟着的杨伯,在确认了苏幕的身份后,当场便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树倒猢狲散,杨婉兮逝世后,她们这些婢女便全被发卖了。而据她所说,当年小姐的难产,很有可能是另有隐情。
轻轻叹了口气,苏幕抛开那些思绪,认真的提笔写字。家里那么多人要养活,作为一个四体不勤的公子哥,他穿来不久便开始披着马甲写话本了。写着写着,他便写出了个书坊。
这是个历史上没有的朝代,朝廷自称大渊,虽然占据了中原却也三面环敌。
幸运的是,二十多年前本朝出了个名叫夏侯翎的战神,他建立长缨军,一路打服了西边的于氏和北边的凉国,强行逼迫着两国签订了和平条约。
可惜天妒英才,这位夏侯将军因为打仗落了病根,不久便英年早逝,实在让人惋惜。
大渊总体重文轻武,民间文学昌盛。关于战神夏侯翎的传说和话本十分受欢迎,苏幕为了迎合市场专门以他为原型创作的一部话本,直到现在,都还在不断的增印中。
想到上季度书坊的收益,苏幕的心情立刻就美好了,他笑眯眯的在纸上写下标题:智书生巧舌如簧,登徒子羞愤撞墙。
第三章 进京
第二天早上并没能走掉。
苏幕坐在马车里,从车窗看到外面的人挤成一团。
“凭什么不让我们出城?”
“天爷啊,我家里还有孩子呢!”
小武灵活的钻过人群,然后手脚麻利的爬上马车:“公子,前面的路被封了,好像是有军队要进城。”
“军队?”苏幕诧异:“军队到这儿来干嘛?”
“听说是朝廷派来剿匪的。”小武扼腕:“要是他们来早点就好了,那咱们就不会遇到劫匪了。”
被堵住的人群陆续都得到了消息,一个挑夫样的人大声抱怨:“剿匪不应该去黑山吗?跑咱们这来干嘛啊!”
其他人纷纷应和,似乎都很不理解。
苏幕有些奇怪,他敲敲车门:“陈叔,为什么大家都不是很欢迎剿匪的军队啊?”
坐着外面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