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分类: qsxs
                    范与仁义之道,又完全地遵奉它,然后才是个真正的学者。
[原文]
1.15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1)。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2),君子贵其全也。
[注释]
(1)利:贪。(2)见(xi4n 现):同“现”。光:通“广”。
[译文]
君子知道那学习礼义不全面不纯粹是不能够称之为完美的,所以诵读群书以求融会贯通,思考探索以求领会通晓,效法良师益友来实践它,去掉自己有害的作风来保养它;使自己的眼睛不是正确的东西就不想看,使自己的耳朵不是正确的东西就不想听,使自己的嘴巴不是正确的东西就不想说,使自己的脑子不是正确的东西就不想考虑。等到了那极其爱好礼义的时候,就好像眼睛喜爱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耳朵喜欢宫、商、角、徵、羽五种音调,嘴巴喜欢甜、咸、酸、苦、辣五种味道,心里贪图拥有天下一样。因此权势利禄不能够使他倾倒,人多势众不能够使他变心,整个天下不能够使他动摇。活着遵循这礼义,就是死也是为了遵循这礼义,这就叫做道德操守。有了这样的道德操守,然后才能站稳脚跟;能够站稳脚跟,然后才能应付各种复杂的情况。能够站稳脚跟,又能够应付各种情况,这就叫做成熟完美的人。天显现出它的明亮,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子的可贵则在于他德行的完美无缺。
修身第二
[题解]
本篇论述了一系列修养身心,即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之术,而其根本的一点在于遵循礼义。
[原文]
2.1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1);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2);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3)。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4),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诗》曰(5):“噏噏呰呰(6),亦孔之哀(7)。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此之谓也。
[注释]
(1)修然:整饬的样子。存:省问。(2)愀(qi3o 巧)然:忧惧的样子。(3)菑(z1i 栽):通“灾”,害。(4)诤:《集解》作“争”,据世德堂本改。(5)引诗见《诗·小雅·小旻》。(6)噏噏(x9 吸):同“吸吸”,吸取。呰呰(z!紫):通“訾訾”,诋毁。(7)孔:甚,很。
[译文]
看到善良的行为,一定一丝不苟地拿它来对照自己;看到不好的行为,一定心怀恐惧地拿它来反省自己;善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因此而坚定不移地爱好自己;不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因此而被害似地痛恨自己。所以指责我而指责得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赞同我而赞同得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就是害我的贼人。君子尊崇老师、亲近朋友,而极端憎恨那些贼人;爱好善良的品行永不满足,受到劝告就能警惕,那么即使不想进步,可能么?小人则与此相反,自己极其昏乱,却还憎恨别人对自己的责备;自己极其无能,却要别人说自己贤能;自己的心地像虎、狼,行为像禽兽,却又恨别人指出其罪恶;对阿谀奉承自己的就亲近,对规劝自己改正错误的就疏远,把善良正直的话当作对自己的讥笑,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戕害,这样的人即使想不灭亡,可能么?《诗》云:“乱加吸取乱诋毁,实在令人很可悲。谋划本来很完美,偏偏把它都违背;谋划本来并不好,反而拿来都依照。”就是说的这种小人。
[原文]
2.2 扁善之度(1),以治气养生,则身后彭祖(2);以修身自强(3),则名配尧、禹(4)。宜于时通(5),利以处穷,札信是也(6)。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勃乱提僈(7);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诗》曰(8):“礼仪卒度,笑语卒获(9)。”此之谓也。
[注释]
(1)扁:通“遍”。扁善之度:谓遵循补法则无所往而不善。(2)《集解》无“身”字,据《韩诗外传》卷一第六章补。彭祖:姓篯,名铿,尧封之于彭城,传说他经历了虞、夏、商、周,活了八百岁。(3)强:《集解》作“名”,据《韩诗外传》卷一改。(4)《集解》“配”上无“名”字,据《韩诗外传》卷一补。尧:陶唐氏,名放勋,上
                
                
                
                    [原文]
1.15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1)。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2),君子贵其全也。
[注释]
(1)利:贪。(2)见(xi4n 现):同“现”。光:通“广”。
[译文]
君子知道那学习礼义不全面不纯粹是不能够称之为完美的,所以诵读群书以求融会贯通,思考探索以求领会通晓,效法良师益友来实践它,去掉自己有害的作风来保养它;使自己的眼睛不是正确的东西就不想看,使自己的耳朵不是正确的东西就不想听,使自己的嘴巴不是正确的东西就不想说,使自己的脑子不是正确的东西就不想考虑。等到了那极其爱好礼义的时候,就好像眼睛喜爱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耳朵喜欢宫、商、角、徵、羽五种音调,嘴巴喜欢甜、咸、酸、苦、辣五种味道,心里贪图拥有天下一样。因此权势利禄不能够使他倾倒,人多势众不能够使他变心,整个天下不能够使他动摇。活着遵循这礼义,就是死也是为了遵循这礼义,这就叫做道德操守。有了这样的道德操守,然后才能站稳脚跟;能够站稳脚跟,然后才能应付各种复杂的情况。能够站稳脚跟,又能够应付各种情况,这就叫做成熟完美的人。天显现出它的明亮,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子的可贵则在于他德行的完美无缺。
修身第二
[题解]
本篇论述了一系列修养身心,即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之术,而其根本的一点在于遵循礼义。
[原文]
2.1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1);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2);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3)。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4),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诗》曰(5):“噏噏呰呰(6),亦孔之哀(7)。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此之谓也。
[注释]
(1)修然:整饬的样子。存:省问。(2)愀(qi3o 巧)然:忧惧的样子。(3)菑(z1i 栽):通“灾”,害。(4)诤:《集解》作“争”,据世德堂本改。(5)引诗见《诗·小雅·小旻》。(6)噏噏(x9 吸):同“吸吸”,吸取。呰呰(z!紫):通“訾訾”,诋毁。(7)孔:甚,很。
[译文]
看到善良的行为,一定一丝不苟地拿它来对照自己;看到不好的行为,一定心怀恐惧地拿它来反省自己;善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因此而坚定不移地爱好自己;不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因此而被害似地痛恨自己。所以指责我而指责得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赞同我而赞同得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就是害我的贼人。君子尊崇老师、亲近朋友,而极端憎恨那些贼人;爱好善良的品行永不满足,受到劝告就能警惕,那么即使不想进步,可能么?小人则与此相反,自己极其昏乱,却还憎恨别人对自己的责备;自己极其无能,却要别人说自己贤能;自己的心地像虎、狼,行为像禽兽,却又恨别人指出其罪恶;对阿谀奉承自己的就亲近,对规劝自己改正错误的就疏远,把善良正直的话当作对自己的讥笑,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戕害,这样的人即使想不灭亡,可能么?《诗》云:“乱加吸取乱诋毁,实在令人很可悲。谋划本来很完美,偏偏把它都违背;谋划本来并不好,反而拿来都依照。”就是说的这种小人。
[原文]
2.2 扁善之度(1),以治气养生,则身后彭祖(2);以修身自强(3),则名配尧、禹(4)。宜于时通(5),利以处穷,札信是也(6)。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勃乱提僈(7);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诗》曰(8):“礼仪卒度,笑语卒获(9)。”此之谓也。
[注释]
(1)扁:通“遍”。扁善之度:谓遵循补法则无所往而不善。(2)《集解》无“身”字,据《韩诗外传》卷一第六章补。彭祖:姓篯,名铿,尧封之于彭城,传说他经历了虞、夏、商、周,活了八百岁。(3)强:《集解》作“名”,据《韩诗外传》卷一改。(4)《集解》“配”上无“名”字,据《韩诗外传》卷一补。尧:陶唐氏,名放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