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书店》
分类: txts3
普里安长得非常漂亮,所以,不能责怪我们窗前那个不请自来的年轻人。她很喜欢在巴黎散步,但这个可怜的女孩在街上总是要受到这样那样的侵扰。许多小男孩一下子就能认出她是“美丽的米兰达”,系列电影《审判者》(Judex)里面的一个人物,巴黎所有的电影院每周都播放这部电影的一集,所以,她不论走到哪里,都有一群粉丝跟着她。最糟糕的一次是我们去巴黎圣母院听一场法国古典音乐会,唱诗班的男孩们认出了“美丽的米兰达”,对着她指指点点,交头接耳。我们实在是可怜唱诗班的指挥,那位我们很尊重的年轻神父,所以最终我们只得起身离开。
我妹妹的崇拜者中,达达主义的活跃分子,诗人阿拉贡(Louis Aragon)[2]是其中之一。有一次,在巴黎一家博物馆中,阿拉贡对我诉说了他对克莱奥帕特拉的木乃伊的崇拜,接着向我倾诉,他已经把这种崇拜全部转移到西普里安身上了。后来,为了追求西普里安,他曾多次光顾我的书店,有时还向我吟诵他的字母诗,其中有一首题为《桌子》(La Table)。字母诗很简单,就是从头到尾慢慢朗诵,例如《桌子》一诗,从头到尾就只有“桌子”二字重复来重复去。
在夜间空袭的那段日子里,西普里安和我有两个选择,或者我们可以躲进防空洞里被传染上流感,或是我们可以留在阳台上享受美景。我们常常选择后者。最让人害怕的是那种名叫“大贝莎”的德国火炮,常常在白天扫过街道。有一天下午,我记得那天正是耶稣受难日,我在法院里旁听一场审判,被审判的是我的一位教师朋友,他是位激进的反战和平主义者。突然我们听到一声巨响,审判暂停,我们都跑到外面,只见河对面的圣洁维(Saint Gervais)教堂被击中了,里面有许多从全城各地过来听这个教堂著名的唱诗班的人,他们都死在了里面,这个古老有趣的教堂就这样被摧毁了。
A.莫尼耶窄小灰暗的书店
一天在国家图书馆,我注意到一则书评,我记得评论的是保罗·福尔(Paul Fort)[3]的杂志《诗与散文》(Vers et Prose),书评中说这本能在巴黎六区剧院街七号的A.莫尼耶书店里购买到。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书店,也不熟悉剧院区这个地方,但是有一种无法解释的力量把我往那里拉,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即将发生。我过了塞纳河,很快到了剧院街,街那头的剧院让我想到普林斯顿殖民地时期所建造的那些住宅。这条街的半当中靠左边有一家窄小灰暗的书店,门上写着“A.莫尼耶”(A Monnier)[4]的字样。我凝视着书店橱窗里摆出的书籍,这些书可真令人兴奋,然后我往书店里窥视,看见沿墙的书架上摆满了用闪闪发亮的透明纸包着的法文书籍,这些书正等着送到装帧师那里去装订,有时这种等待要很久。书店中这处那处还有些作家的画像。
一个年轻的女人靠桌而坐,无疑她正是A.莫尼耶本人。见我在门外犹豫,她很快起身给我开了门,把我让进书店,非常热情地和我打招呼。她的这种态度让我吃惊,因为法国人对素不相识的人向来都不热情,后来我才知道阿德里安娜·莫尼耶(Adrienne Monnier)天生就是这种性格,特别是如果她碰到的是来自美国的陌生人。那天我穿戴的是西班牙式的外套和帽子,但阿德里安娜还是一眼就看出我是美国人。“我非常喜欢美国。”她对我说。我回答道我也非常喜欢法国。以后我们的合作将证明,我们俩说的都是真心话。
我站在敞开的门边,突然一阵大风把我的西班牙帽子吹到了街上,它直往前滚,A.莫尼耶赶紧出去追帽子,她虽然穿着长长的裙子,但速度竟能如此之快。在帽子被车轮子轧到之前,她一把抓住了它,然后小心拂去帽子上的灰尘,将它交还给我。然后我们俩都大笑起来。
阿德里安娜·莫尼耶身材结实,她的肤色很浅,就像北欧人一样,她的脸色红润,前额光洁,笔直的头发梳往脑后。最动人的是她的眼睛,它们是蓝灰色,稍往前突出,让我想到威廉·布莱克的双目。她看上去充满活力,她的衣着与她个人的风格非常相配,有人曾描写她的衣着打扮是混合了修女和农妇的特点:她的长裙一直拖到脚面,上身是白色的丝绸衬衫,外面罩着紧身的丝绒背心,她的衣服不是灰色就是白色,色调就像她的书店一样。说起话来,她的声音高昂,她的祖辈们都是在山中生活的,肯定习惯了从这山喊到那山。
我和阿德里安娜·莫尼耶坐下来,当然,我们的谈话内容都是关于书。她告诉我她一直对美国文学很感兴趣,她的图书馆中收集了所有她能弄到手的美国文学的译作,最早收集的是她最喜欢的作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作品。我告诉她她一定会喜欢《白鲸》(Moby Dick),但此书当时还没有被翻译成法语。(让·季奥诺的译本后来才出版,阿德里安娜确实喜欢此书。)她没有读过多少当代美国作家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家在当时的法国还不为人所知。
对于法国当代文学,我还是一个新手,阿德里安娜得知我钟爱瓦莱里(Paul Valéry)[5]的作品,而且还收藏了一本他的《年轻的命运女神》(la Jeune Parque)时,
我妹妹的崇拜者中,达达主义的活跃分子,诗人阿拉贡(Louis Aragon)[2]是其中之一。有一次,在巴黎一家博物馆中,阿拉贡对我诉说了他对克莱奥帕特拉的木乃伊的崇拜,接着向我倾诉,他已经把这种崇拜全部转移到西普里安身上了。后来,为了追求西普里安,他曾多次光顾我的书店,有时还向我吟诵他的字母诗,其中有一首题为《桌子》(La Table)。字母诗很简单,就是从头到尾慢慢朗诵,例如《桌子》一诗,从头到尾就只有“桌子”二字重复来重复去。
在夜间空袭的那段日子里,西普里安和我有两个选择,或者我们可以躲进防空洞里被传染上流感,或是我们可以留在阳台上享受美景。我们常常选择后者。最让人害怕的是那种名叫“大贝莎”的德国火炮,常常在白天扫过街道。有一天下午,我记得那天正是耶稣受难日,我在法院里旁听一场审判,被审判的是我的一位教师朋友,他是位激进的反战和平主义者。突然我们听到一声巨响,审判暂停,我们都跑到外面,只见河对面的圣洁维(Saint Gervais)教堂被击中了,里面有许多从全城各地过来听这个教堂著名的唱诗班的人,他们都死在了里面,这个古老有趣的教堂就这样被摧毁了。
A.莫尼耶窄小灰暗的书店
一天在国家图书馆,我注意到一则书评,我记得评论的是保罗·福尔(Paul Fort)[3]的杂志《诗与散文》(Vers et Prose),书评中说这本能在巴黎六区剧院街七号的A.莫尼耶书店里购买到。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书店,也不熟悉剧院区这个地方,但是有一种无法解释的力量把我往那里拉,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即将发生。我过了塞纳河,很快到了剧院街,街那头的剧院让我想到普林斯顿殖民地时期所建造的那些住宅。这条街的半当中靠左边有一家窄小灰暗的书店,门上写着“A.莫尼耶”(A Monnier)[4]的字样。我凝视着书店橱窗里摆出的书籍,这些书可真令人兴奋,然后我往书店里窥视,看见沿墙的书架上摆满了用闪闪发亮的透明纸包着的法文书籍,这些书正等着送到装帧师那里去装订,有时这种等待要很久。书店中这处那处还有些作家的画像。
一个年轻的女人靠桌而坐,无疑她正是A.莫尼耶本人。见我在门外犹豫,她很快起身给我开了门,把我让进书店,非常热情地和我打招呼。她的这种态度让我吃惊,因为法国人对素不相识的人向来都不热情,后来我才知道阿德里安娜·莫尼耶(Adrienne Monnier)天生就是这种性格,特别是如果她碰到的是来自美国的陌生人。那天我穿戴的是西班牙式的外套和帽子,但阿德里安娜还是一眼就看出我是美国人。“我非常喜欢美国。”她对我说。我回答道我也非常喜欢法国。以后我们的合作将证明,我们俩说的都是真心话。
我站在敞开的门边,突然一阵大风把我的西班牙帽子吹到了街上,它直往前滚,A.莫尼耶赶紧出去追帽子,她虽然穿着长长的裙子,但速度竟能如此之快。在帽子被车轮子轧到之前,她一把抓住了它,然后小心拂去帽子上的灰尘,将它交还给我。然后我们俩都大笑起来。
阿德里安娜·莫尼耶身材结实,她的肤色很浅,就像北欧人一样,她的脸色红润,前额光洁,笔直的头发梳往脑后。最动人的是她的眼睛,它们是蓝灰色,稍往前突出,让我想到威廉·布莱克的双目。她看上去充满活力,她的衣着与她个人的风格非常相配,有人曾描写她的衣着打扮是混合了修女和农妇的特点:她的长裙一直拖到脚面,上身是白色的丝绸衬衫,外面罩着紧身的丝绒背心,她的衣服不是灰色就是白色,色调就像她的书店一样。说起话来,她的声音高昂,她的祖辈们都是在山中生活的,肯定习惯了从这山喊到那山。
我和阿德里安娜·莫尼耶坐下来,当然,我们的谈话内容都是关于书。她告诉我她一直对美国文学很感兴趣,她的图书馆中收集了所有她能弄到手的美国文学的译作,最早收集的是她最喜欢的作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作品。我告诉她她一定会喜欢《白鲸》(Moby Dick),但此书当时还没有被翻译成法语。(让·季奥诺的译本后来才出版,阿德里安娜确实喜欢此书。)她没有读过多少当代美国作家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家在当时的法国还不为人所知。
对于法国当代文学,我还是一个新手,阿德里安娜得知我钟爱瓦莱里(Paul Valéry)[5]的作品,而且还收藏了一本他的《年轻的命运女神》(la Jeune Parque)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