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怎样失去大陆》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因素。第一个因素就是党内有若干不肖之徒,自认为本党已经失败,不惜充当汉奸的走狗,为共党卖力工作,来卖党变节,甚至趁火打劫,混水摸鱼,弄得廉耻沦丧,丑态百出,以致民心涣散,士气堕丧,形成份崩离析的局势。??
其次,我们还有一个失败的因素,就是我们组织不严,因此共匪的侦探更易渗透我们的内部,真所谓「无远弗届,无孔不入」。由此偷窃机密的情报,製造无稽的谣言,威胁党员的精神,加速我们的崩溃。以致我们几百万军队,并未经过一个剧烈的战斗,就为敌人所瓦解,无数精良的武器,都奉送共匪来残杀我们自己了。
三十九年(一九五〇)三月十三日讲〈复职的使命与目的〉。
(本文摘自《陈诚先生回忆录?国共战争》中华民国国史馆2005年8月初版,下同)

国军是怎样失败的?

陈 诚

国军是怎样失败的?我们应不难得到一个清楚的认识。
我自己也还有一些补充的意见,不妨一併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共军之基本思想在求战、求兵、求食。其指导原则在把握主动、活动、机动,以困我之点,断我之线,控我之面。为实现这些思想与原则,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就是行动轻快。如何才能行动轻快?又必须以减轻负担为前提,诸如守土的负担、保家的负担、保产的负担等等。自古至今,大凡争天下者负担少,守天下者负担多,形势使然,无可如何。戡乱军事,我守而敌争,亦为先天汴定之形势,则主动、活动、机动,在敌易而在我难,因之困点断线控面,遂成必然之结果。兵、食之源皆出于面,敌能控面,自然可以足食足兵。反之,兵力既捉襟见肘,饷糈又难乎为继,则一般不肖将领,方避战之不暇,哪裏还有协同友军同生死共患难的勇气?事至于此,虽使孙吴复生,恐怕也没有打胜仗的把握。
二、大陆失败,原因複杂,不可以一端论。但共产党攻心战术一直攻到我们大本营裏来,我们的参谋次长刘为章(斐),就是为共党工作的,我们都被蒙在鼓裏,这样的剿共军事,还想要不败,能吗?刘为章本为桂系谋士,小有才,所以让他当参谋次长。此人巧言如簧,最能先意承旨。我当参谋总长,常到各战场上去,内部完全由他操持,全盘军事几无机密之可言。徐州方面,原由薛伯陵(薛岳)主持,因为他挑拨离间,才换了人。薛伯陵如在徐州,徐蚌会战决不会垮得那样快。徐蚌一败,大局遂愈发不可收拾。据说:毛泽东某次介绍刘为章和高级共干见面时,曾夸奖他是第一功臣,则此人关係之大可知。
三、陆宣公(贽)〈论缘边守备事宜状〉,粗陈当时六事之失,我觉得对于我们大陆失败情形,颇多吻合之处,誌其要点如后:
1.措置乖方:谓胜敌必先练兵,练兵有攻讨之兵,有镇守之兵,不可混为一谈,混为一谈,则乖其用。我曾主张将剿共部队分为三种:(一)进剿部队;(二)防守部队;(三)清剿部队。三种部队之编制装备训练,因需要不同而异,亦即此意。但因隔于种种阻力,卒未果行。此亦可作为我自己德薄能鲜之一证。
2.课责亏度:驭众而不用赏罚,则善恶相混,而能否莫殊。用之而不当功过,则姦妄宠荣,而忠实摈抑。故使忘身效节者,获诮于等夷,率众先登者,取怨于士卒;偾军蹙国者,不怀于愧畏,缓救失期者,自以为智能。况又公忠者直己而不求于人,反罹困厄;败挠者行私而苟媚于众,例获优崇,此义士所以痛心,勇夫所以解体也。这一段话和张灵甫的上主席书<sup>[3],很有相似之处。</sup>
3.财匮于兵众:益师无裨备御之功,重增供亿之弊,闾井日耗,徵求日繁。以编户倾家破产之资,兼有司榷盐税酒之利,总其所入,半以事边。故兵多是财政破产的根源。半以事边,尚且如此,何况十之七八的收入是军费呢?
4.力分于将多:节制多门,则人心不一,人心不一,则号令不行,号令不行,则进退难必,进退难必,则疾徐失宜,疾徐失宜,则机会不及,机会不及,则气势自衰,斯乃勇废为尫,众散为弱,夫乃逗挠离析,兆乎战阵之前。欲令齐肃,其何得乎?
5.怨生于不均:夫事业未异,而给养有殊,人情不能甘也。况乎矫佞行而廪赐厚,绩艺劣而衣食优,苟未忘怀,孰能无愠?不为戎首,则已可嘉,而欲使其协力同心,以攘寇难,虽有韩白孙吴之将,臣知其必不能焉。
6.机失于遥制:自顷边军去就裁断,多出宸衷,??遂令分阃责成之战废,死绥任咎之志衰,一则听命,二亦听命,爽于军情亦听命,乖于事宜亦听命。若所置将帅必取于承顺无违则如斯可矣,若有意乎平兇靖难则不可也。
总之,大陆失败是由于主义不行,以致千疮并溃、百病齐发的结果。以上所言都不过是列举其大端而已,归咎于某一个人,或是某一件事,都不免有所偏失。我们应当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过在当政者负的责任更大罢了。

东北沦陷我要负一大部份责任

陈 诚

日本侵华,是由东北开始的。起初日人的希望,以能夺取东北为已足。假使当时我们认为东北可以不要,则八年抗战也许不致发生。那么反过来说,八年抗战之所以发生,也就是因为我们不甘心放弃东北。
但经过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