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大宋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班的方言课老师讲过,是古汉语的发音。那一首“少小离家老大回”里面的最后一句。

在客家话的发音里古今基本一样。

见鬼,一个梳古代发髻的人用古代汉语和自己说话。难道,我穿越了?

穿越小说的狗血情节落到我头上了,虽然,大学时候没有少看网络小说,可是这样的事情还是让人崩溃加哭笑不得的,一番对答以后,李正石彻底明白了,自己穿越了。

难道喝酒喝死了?

没有.明明自己是活着的啊。

遗憾的是,那位柴堆大哥居然说不清楚现在具体是什么时时间,只知道现在是大宋朝,真让人无语啊……

不过柴堆大哥答应带李正石进寨子问下里正。地方倒是知道,这里是孙家寨,离最近的县城六十里。

不过柴堆大哥答应带李正石进寨子问下里正,孙家寨,是孙氏宗族聚居。里正就是孙家寨的族长。柴堆大哥的二伯。

李正石柴堆大哥跟着一路走进寨子,看到的一切,让李正石彻底确认,自己是穿越了。

李正石现在来到的村寨,是一个客家人的村寨。客家人根在汉族。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分支族群,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

从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原汉族居民大举南迁,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土著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

甚至,就父系血统而论,客家人比起北方汉人来说,是更正统的汉人。从五胡乱华到五代十国,来自四面八方的游牧民族纷纷进入中原融合汉民族。。让北方汉民族混杂了太多北方游牧民族的血统。

客家人说的是客家话。客家方言最迟在南宋时已形成。所以在培训班学会了客家话的李正石才勉强能够用客家方言同这些现代客家人的祖先们交谈。

村民们住的房子是一种高脚木屋。如同后世的围龙屋一样,围成一个个的圈子,围屋中央是水井和水塘。牲畜就养在围屋的下层。上层住人,还开着一个个箭孔,带有浓郁的军事色彩。

村民衣着皆有汉唐服制遗风,形式古朴、偏宽偏长,色偏深,多黑、蓝、灰色,男女无多大区别,上衣是“大襟衫”,右边斜下开襟,安布钮扣,女服只在襟边加一二条边,以示男女之别。衣服袖子宽长。裤子,则男女基本无别,一律宽头大脚,。裤管极宽。

李正石从交谈得知,孙氏宗族,在这里已经定居了几十代。

整个孙家寨,加上散居在周围的大小村落,人口居然已经超过了一万人。在古代这已经差不多是一个小县城的人口规模了。

第二章里正大爷孙二伯

里正大爷,就是孙二伯,是一个长的精瘦的老头。坐在屋檐下,正端了碗酒,大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看来老爷子不但识文断字,还是个酒鬼。

大概是难得来客人,老爷子显得很热情,招呼客人坐下,还叫柴堆大哥倒酒给李正石喝。一番交谈、打听,才知道,孙二伯以前居然还当过大宋的军官。

原来,孙二伯年轻时候,看了一本写岳飞抗金的话本,一时热血冲动,就去投军了,在名将孟珙的军中做了个弓箭手,先后和金兵,蒙古兵作战,立功很多,被授了个进义副尉的无品小官,孟珙死后,军心涣散,孙二伯看到继续从军不能有所作为,又与上司不和,就退役回家种地,娶妻生子,打理自己的家族了。

看来热血愤青,在大宋也不少啊。其实,李正石不知道的是,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主义思想空前发展的时期,由于南宋政权不禁言论,各种思想流派如事功学派、理学等思想流派百花齐放,加之强敌环伺,民族危机深重,民族主义自然大行其道。

古往今来,华夏儿女从来不缺少热血和血性!

现在是南宋时间咸淳四年!南宋理宗的时代。李正石对这个时代并不陌生,大学时代看过的网络小说里,有这位理宗的生平:宋理宗赵昀,是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帝。本不是皇子,而只是宋朝皇家的一个亲戚,他是赵匡胤第三子赵德昭的后裔,到了南宋时期,他这一系已经彻底沦落为平民。他的前任宋宁宗死后,被宰相史弥远拥立为帝,因在位期间提倡理学,称宋理宗。

宋理宗继位的前十年都是在权相史弥远挟制之下,,一直到史弥远死后宋理宗才开始亲政,亲政之初立志中兴。采取了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可是,理宗的努力没能挽救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

理宗执政后期,南宋王朝朝政混乱,国势急衰。理宗死后,大宋最终灭亡。

居然穿越回来到这个时空。不好,不能留在这里,咸淳四年是襄阳保卫战开始的第一年。襄阳保卫战李正石通过金大侠的小说《神雕侠侣》知道一些。这场关及南宋政权命运的襄樊保卫战持续时间长达六年,最后以襄阳守将吕文焕向元军投降告终。其后再有几年理宗就会死去,理宗死后不久,蒙古人就会打进临安,南宋随即灭亡。难道要留在这里等死吗?

孙二伯在交谈中总是叫李正石“小师傅”,还打听李正石是在哪个寺院修行,看来是误会头发短短的李正石是和尚了,李正石只好顺水推舟说自己是家住中原,为了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