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大宋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两个人都感觉亲切。

一番寒暄和攀谈之后,李正石知道了柴堆大哥的名字叫孙强。

这一次的理由还是送信,说是上次送信是报丧,请一位高僧参加自己寺庙一位高僧的圆寂法会,结果请到的高僧经不起旅途劳顿,到了地方,就病倒了。还得通知那位高僧寺庙的僧人来协商后事于是自己这个杂事僧,还得再来送信一次。

再一次进入孙家寨,一切还是老样子。只说是送信路过,孙二伯依旧热情,端酒待客。

三碗过后装模作样,打听了一番路径,只说是去梅州华光寺,离开孙家寨又上路。

出来村寨到路上绕了一圈,,一路走来倒也是风景如画,让人心旷神怡。这古代没有大规模人为破坏过的原始风光真个是美不胜收啊。

也不敢走太远,如果真个迷路,回不去现代,才是死的冤枉。找个地方,拿出背包里带的食品,独自野餐了一通回转孙家寨去也。

回到寨子,还是说个谎,只说是,路上遇到一个华光寺的僧人,于是乎完成了送信的任务。可以返回了。

临走,李正石和孙二伯说,来时路上,曾经接受过一个长者的招待,受委托帮忙顺路采购几件精细瓷器使用,要孙二伯帮忙在孙家寨代购几件精细瓷器。好回去完成委托。

然后拿出一串铜钱给孙二伯。

孙二伯闻言,去堂屋取了一个瓷瓶,一个大瓷碗,一把茶壶,两个茶杯来,递给李正石,说道,也不知师傅中意否,李正石见目的达到,连忙说不错不错,受人之托,不负所托就是。老伯费心了。

又喝了两碗米酒,上路去也。

李正石又去了古玩一条街,带去的是那两只瓷茶杯,这一次纯属试水的性质,就李正石在网络上了解的情况,古玩收藏品市场水很深很浑。风险很大,当然收益也是很高。

从宋代带回来几件瓷器中,花瓶和大碗制作规整,胎质细腻,釉色如湖水映出的蓝天。这样漂亮的瓷器一看就知道价值不菲,李正石可不想拿这样珍贵的东西去古玩一条街那样鱼龙混杂的地方试水。

茶壶携带不方便,所以两个瓷杯就是试水的最佳选择了。

古玩一条街和上次一样冷清,摊主们死气活样的守着摊子。李正石找了个摊子,摊主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摊子上摆着几件器物,其中也有两件瓷器,其中一个花瓶倒也是卖相不俗,很像是货真价实的古董。

李正石问摊主,你这里东西都是卖的吗?卖。那收东西吗,也收。

李正石从背包里拿出一只瓷杯,问摊主,这个多少钱?摊主还是死气活样的样子,先看看,李正石把瓷杯递过去,摊主没有伸手接指了下地上,放这。

在网络小说里看到类似情节的李正石知道,这是怕在交接过程中发生意外的做法,也是古董行的行规之一。

放下瓷杯,老板拿起来端详了一番。十块。太少。你要卖多少?两千。值不了这些。

最后,两个瓷杯,卖了一千五百块钱。倒是和李正石的预期差不太多。

确认了自己手里的瓷器是可以卖钱的以后,李正石就回去了。既然自己手里的东西可以蒙过古玩摊主这种靠古玩吃饭的老江湖的毒眼,当然也是可以蒙过砖家了。

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一家规模不大的拍卖行,把那只大碗送了去,经拍卖行的专家鉴定,这个大碗居然不是什么大碗,是一只哥窑笔洗,(难得孙二伯家怎么会有这样的东西)。

签订了委托拍卖协议,留下东西,就回去等着消息了,至于东西的来历,当然说是祖传的了。拍卖行也没有多问。

两个月以后拍卖行打电话通知,东西已经拍出去了。价格,是五十万元,这对出身草根家庭的李正石来说,算是一笔巨款了。看来,跨时空古玩倒爷的生意大有可为啊。

虽然自己搞到的所谓宋瓷,没有足够的时间积淀但是也不是新鲜出炉的新货,就拿自己出手的那个笔洗来说,没准在孙二伯家用了多少年了可能在宋代那就是的古董了。二百年和七百年的区别谁分得清?什么C14测定之类的,恐怕要破坏物体的吧,会进行吗?

那些什么砖家,应该看不出来什么破绽。

第四章决定穿越基地

心里有数了,李正石就辞去在那家百货公司的工作,去一心一意倒卖宋代瓷器了,同时把另外两件花瓶和茶壶,也找途径出手又卖了五十万,这样和以前的五十万加在一起,是一百万,第一桶金,就这样到手了。

不过,现在这个通胀的时代,一百万实实在在不好干什么,在深圳,这只是一套房子的价格,李正石可不想买了房子再去过以前那种朝不保夕没有自由的生活,有虫洞在手,可以随意穿越时空。利用好这样逆天的资源,应该可以过一种不一样的日子才是。

做时空倒爷,当个大富翁,然后胆战心惊谨小慎微,活在仇富的人群里,最后背井离乡出国去,天天提防怀璧其罪。这样的生活毫无疑问是无趣的,不能选择的。

细水长流,做个低调的小富翁,恐怕也不能持久,南宋早晚会灭亡,蒙古人打过来,自己还怎么弄?再说,虫洞也未必会一直好用还是认认真真研究一下宋代的历史和手里的虫洞,看看自己到了宋代能干什么再说吧。

研究历史,对李正石来说很困难,自己学的是工科,研究历史没有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