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经论道的太后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最让我头疼的是皇帝。
  从我进宫那一天我便不知怎么面对他,我与他实在是一个尴尬的关系。
  我叫苏子润,是苏家的庶女。
  我家虽是没落贵族,但是我爹在礼部任职,是连续数年来科举考试的主考官,门生无数。
  我爹是个顽固的文人,认定宗法继承,贵贱有序,长幼有别。
  当年他鼎力支持被先帝厌弃的三皇子也就是当今圣上,只因他是太后的养子,有嫡子之名。
  太后当时便当着一众三皇子党派的大臣与我爹订下了婚约,要娶我姐姐,苏家嫡女苏子春,为三皇子妃。
  其实我明白,太后并不是真的相中了我姐姐,只是当时情况危急,他们不得不表明态度来安麾下大臣们的心。
  但是我姐姐不愿意,她与我爹的一个门生早已私定终身,我爹气的要将她打死,她便与那门生商量着私奔。
  谁知私奔那夜被我爹逮了个正着。
  后来,我便不知苏子春到底是被我爹打死了还是跑了,总之大家都说她害了病,不能再做皇子妃了。
  三皇子的婚事也被耽搁了下来。
  再后来,没想到被厌弃的三皇子夺嫡成功,直接反杀呼声最高的二皇子和七皇子,荣登大宝。
  朝臣们商量着立后的时候不知是谁提起了我家。
  有人说,苏家嫡女不成,自然有苏家幼女,天子一言九鼎,何况是立后这样的事。
  我现在都想不明白是不是我爹得罪了什么人,怎么要偏偏可着我苏家整?
  我苏家的女儿并不愁嫁,我娘很早便说过,我爹他门生无数,多的是贤才俊彦供我们姊妹挑选,谁不知一入宫门深似海。
  我家世代清流,并不想攀龙附凤,便是当时我姐姐的婚约也是太后主动提出来的。
  其实稍一思索便会明白,会这样提议的定是那些有从龙之功的大臣们。
  新帝登基,大业初就,他们迫切的需要皇帝表明立场得到安抚。
  立后便是表明立场的一件事,而皇帝根基不稳,仍旧需要他们继续卖命效力,不得不委屈的抬了我进宫册封。
  听起来便是这样混乱又八竿子打不着的事。
  初进宫时,皇上只看了我一眼,便不愿意再看第二眼了,并不是我长的有多丑,只是他看了我就闹心。
  理论上说,他的未婚妻跟别人跑了才换了我来。
  另一方面,他有自己心爱的白月光,彼时正是他跟他的白月光难舍难分之际,话说三皇子当时也是痴情之人,好不容易得来的皇位,为了他的白月光跟太后闹了个不成样子。
  太后也是气急了,三下五除二的就把我册封了成了皇后,册封大典办的非常简陋。
  太后也并不喜欢我,她只想找人赶紧占了这位子,让皇帝死心而已。
  只是我这样的人,顺杆往上爬可是我的绝活。
  满宫没一个人愿意搭理我的时候,我便日日去抱太后的大腿,一番讨好伺候。
  太后终于想明白,与其再选一个不知秉性的,远不如我这样没有根基又对她恭敬孝顺,唯命是从的来的合适。
  如此,太后才愿意替我在宫中撑腰立威。
  如此过了三年,那老太傅家的小姐还没出嫁,还跟皇帝偷摸见过两回。
  我冷眼旁观着在心里偷偷盘算了一遭,这大好的人情不就是给我准备的吗?
  我立马与太后进言。
  陛下登基已有三年,在朝中的势力也越来越稳固,新旧两派党政已不复当初那般激烈,中宫也已正位。此时让那女子入宫不会有太大影响,也能卖陛下一个人情。
  太后疼一疼皇上,皇上也自然愿意疼一疼小王爷。
  一提小王爷,太后便妥协了。
  她也想缓和与皇帝的关系,毕竟太后不能护着小王爷一辈子,小王爷往后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做皇帝的兄长啊。
  太后一松口,我这边便都备下了。
  请封号,颁凤喻,排寝殿这一系列操作下来,我赚尽了贤德的名头。
  我自知自己无才无貌一无是处,但是我却能洞察人心,明悉厉害。这世上之人但凡活着便都是有所求的,我知道他们所求为何自然能与她们相亲相爱。
  便如太后,尊贵荣耀,朝堂后宫都有其势力,唯一求的便是小王爷的安乐长远。
  便如皇帝,夺嫡的最终赢家,他求的便是这江山美人两者兼得。
  便如贵妃,那个满是恋爱脑的单纯女子,她求的是与皇帝永远恩爱,永不相负。
  还有景妃,她早早的便开始为大皇子打算了。
  我求什么呢,我只求两个字平安。
  只是这样的局势,保住我的后位我才能平安啊!
  召见完嫔妃们,我便让宫人们开始去小膳房里准备材料,我要亲自做糕点汤水。
  先去承元殿探望皇子皇女们,再去养心殿探望皇上。
  我朝有祖制,皇子皇女们过了两周岁便都在承元殿里一同教养,一起到上书房读书。
  皇上一共有两个皇子两位皇女,加上先帝留下的尚未成人的两位小王爷和一位小公主,承元殿一共七个孩子。
  这七个孩子虽都不用我亲自教养,但我又是嫡母又是长嫂,按理得时不时的去探望一回,与他们谈心说话,考问功课。
  去承元殿还好,小孩子们再有心思也是小孩子,连宫里的老油条我都能哄好,何况一两个小孩子?
  只是每次都得不着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