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书馆
分类: qsxs
他不由得握紧了自己手上的,那三本“社会主义洪荒之书”。
“如果孔明出山,想必就算不用大将,也是可以击败吕布的,绝对可以。”刘备在心里道:“这人我志在必得,找个好日子,还得再去一趟卧龙岗。”
随着吕布的败亡,曹操的崛起,此时他已经认识到了谋略的重要性。
他想的也没错。
天下第一,战神一样勇武的吕布,单挑没人是对手,但是带兵打仗,谁会觉得他能打过诸葛亮?司马懿和周瑜都能轻松收拾他!
在三国后期,事实已经证明了,谋士在战争中的作用,远远强于武将!
再者,这个世界明显是“演义”世界,诸葛亮还会法术。
张飞一听到诸葛亮就来气,嘟囔道:“我倒觉得,你不如拜馆长做军师算了!”
“某也觉得这样更好。”关羽帮腔。
刘备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也许冥冥中真的有预感这种东西,反正他第一次听到诸葛亮的名字,就觉得那是自己命中注定的军师。至于杨浩,给他的惊讶虽然多,却也让他有种无法触及的感觉。
这是一个他不可能招揽到的人。
几天后,刘备再次前往卧龙岗,终于见到了诸葛亮。
两人相谈甚欢,诸葛亮“三分天下”的计策让刘备惊为天人,诚心招揽,很快就将其拜为了军师。
而就在诸葛亮成为军师后,他把自己从杨浩这里得到的《游击战术》拿了出来。
“孔明,这是我珍藏的奇书,从未给别人看过,你来品鉴一下如何?”刘备笑着说。
“兵法吗?”诸葛亮也笑了。
虽然不认为这兵书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启发,但他还是拿过来翻看了起来――什么都看,是他对学问的态度,麻利的接过来,是他在回报刘备的拉拢,表达自己承了刘备这份心。
然而,当他翻开之后,看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针后,他的脸上露出了凝重。
游击战,不是简单的跑着打,也不是简单的策略,而是一种兵法理念。
那种避其锋芒,却攻敌之短的打法,让他眼睛一亮。
“妙,实在是妙!此乃兵法之大成者,仅这十六个字,就抓住了用兵的精髓,厉害啊!”诸葛亮说:“如果能够将这部兵法吃透,并且灵活运用,绝对可以一统中原!”
事实上,在很多时空里,这一招“游击战术”,真的统一了中原大地。
“我也是这样想的,这本书,以后就赠与孔明你了!”刘备说。
闻言,诸葛亮也不客气,直接将《游击战术》塞进了自己怀里。
可见,对于这东西,他是多么的喜爱。
但是很快,他就皱起了眉头,说道:“只是,此战术不是单独而存在的,必须配合一支有信仰的军队,以及一个精准稳定的情报渠道,才能够无往不利,战无不胜!”
说到这里,他不由得沉思了起来。
游击战的优点,自然毋庸置疑,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必须拥有比对方更能吃苦的士兵,才可以发挥出威力。
另外,还需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后者,诸葛亮自问问题不大,虽然刚刚出山,但他已经研究了曹操等人许久,可以轻易算到对方的每一步。但是前者,比对方更能吃苦的士兵,这个却不是容易训练出来的。
“其实,我这里还有两本书。”刘备笑着说。
随着声音,把他《人民的力量》和《敌后武工要点》拿了出来。
翻开那两本书一看,饶是以诸葛亮的智慧,也不由得眼睛一亮。特别是“将农民武装起来”的说法,看得他是眼界大开,而特工方面的要点,也让他细思极恐。
兵民一体,那种全新的战争模式,毫无疑问要比单纯的用兵强大得多。
因为这占据了“人和”,可以完爆地利和天时的人和。
而敌后武工,则从内部瓦解敌人,让攻城拔寨变得更加容易――这也暗合“人和”之道,是战争的制胜点,谁能把这方面做好,谁就能战无不胜。
“厉害,可怕!”诸葛亮说。
刘备笑得更甚了。
“这三本书出自何人?”诸葛亮问。
立刻,刘备说:“一位奇人,我带孔明你去见他。”
第四章 演义里的法术
诸葛亮并没有让刘备带自己去书馆,而是问清楚位置,伪装成一个好奇的书生,独自一人走了进去。
然而,在看到他的第一眼,杨浩就轻松将其识破:纶巾羽扇,白面书生,这个时间,这个地点,这副尊容,根本不可能是别人,用脚指头想都知道那是诸葛亮!
而看到他的表情,诸葛亮也在一瞬间,明白自己被看穿了。
那种仿佛能够将自己里里外外全看透彻的眼神,他自学问有成,已经很久很久没遇到了。
当然,这倒不是说,杨浩真能看透诸葛亮。
而是以一个现代人的思维,在看到诸葛亮后,下意识的就会想到有关他的一切,这给诸葛亮造成了自己被看透的错觉――也只有诸葛亮这种观察入微的人,才能从杨浩神态中得知那么多东西
“如果孔明出山,想必就算不用大将,也是可以击败吕布的,绝对可以。”刘备在心里道:“这人我志在必得,找个好日子,还得再去一趟卧龙岗。”
随着吕布的败亡,曹操的崛起,此时他已经认识到了谋略的重要性。
他想的也没错。
天下第一,战神一样勇武的吕布,单挑没人是对手,但是带兵打仗,谁会觉得他能打过诸葛亮?司马懿和周瑜都能轻松收拾他!
在三国后期,事实已经证明了,谋士在战争中的作用,远远强于武将!
再者,这个世界明显是“演义”世界,诸葛亮还会法术。
张飞一听到诸葛亮就来气,嘟囔道:“我倒觉得,你不如拜馆长做军师算了!”
“某也觉得这样更好。”关羽帮腔。
刘备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也许冥冥中真的有预感这种东西,反正他第一次听到诸葛亮的名字,就觉得那是自己命中注定的军师。至于杨浩,给他的惊讶虽然多,却也让他有种无法触及的感觉。
这是一个他不可能招揽到的人。
几天后,刘备再次前往卧龙岗,终于见到了诸葛亮。
两人相谈甚欢,诸葛亮“三分天下”的计策让刘备惊为天人,诚心招揽,很快就将其拜为了军师。
而就在诸葛亮成为军师后,他把自己从杨浩这里得到的《游击战术》拿了出来。
“孔明,这是我珍藏的奇书,从未给别人看过,你来品鉴一下如何?”刘备笑着说。
“兵法吗?”诸葛亮也笑了。
虽然不认为这兵书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启发,但他还是拿过来翻看了起来――什么都看,是他对学问的态度,麻利的接过来,是他在回报刘备的拉拢,表达自己承了刘备这份心。
然而,当他翻开之后,看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针后,他的脸上露出了凝重。
游击战,不是简单的跑着打,也不是简单的策略,而是一种兵法理念。
那种避其锋芒,却攻敌之短的打法,让他眼睛一亮。
“妙,实在是妙!此乃兵法之大成者,仅这十六个字,就抓住了用兵的精髓,厉害啊!”诸葛亮说:“如果能够将这部兵法吃透,并且灵活运用,绝对可以一统中原!”
事实上,在很多时空里,这一招“游击战术”,真的统一了中原大地。
“我也是这样想的,这本书,以后就赠与孔明你了!”刘备说。
闻言,诸葛亮也不客气,直接将《游击战术》塞进了自己怀里。
可见,对于这东西,他是多么的喜爱。
但是很快,他就皱起了眉头,说道:“只是,此战术不是单独而存在的,必须配合一支有信仰的军队,以及一个精准稳定的情报渠道,才能够无往不利,战无不胜!”
说到这里,他不由得沉思了起来。
游击战的优点,自然毋庸置疑,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必须拥有比对方更能吃苦的士兵,才可以发挥出威力。
另外,还需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后者,诸葛亮自问问题不大,虽然刚刚出山,但他已经研究了曹操等人许久,可以轻易算到对方的每一步。但是前者,比对方更能吃苦的士兵,这个却不是容易训练出来的。
“其实,我这里还有两本书。”刘备笑着说。
随着声音,把他《人民的力量》和《敌后武工要点》拿了出来。
翻开那两本书一看,饶是以诸葛亮的智慧,也不由得眼睛一亮。特别是“将农民武装起来”的说法,看得他是眼界大开,而特工方面的要点,也让他细思极恐。
兵民一体,那种全新的战争模式,毫无疑问要比单纯的用兵强大得多。
因为这占据了“人和”,可以完爆地利和天时的人和。
而敌后武工,则从内部瓦解敌人,让攻城拔寨变得更加容易――这也暗合“人和”之道,是战争的制胜点,谁能把这方面做好,谁就能战无不胜。
“厉害,可怕!”诸葛亮说。
刘备笑得更甚了。
“这三本书出自何人?”诸葛亮问。
立刻,刘备说:“一位奇人,我带孔明你去见他。”
第四章 演义里的法术
诸葛亮并没有让刘备带自己去书馆,而是问清楚位置,伪装成一个好奇的书生,独自一人走了进去。
然而,在看到他的第一眼,杨浩就轻松将其识破:纶巾羽扇,白面书生,这个时间,这个地点,这副尊容,根本不可能是别人,用脚指头想都知道那是诸葛亮!
而看到他的表情,诸葛亮也在一瞬间,明白自己被看穿了。
那种仿佛能够将自己里里外外全看透彻的眼神,他自学问有成,已经很久很久没遇到了。
当然,这倒不是说,杨浩真能看透诸葛亮。
而是以一个现代人的思维,在看到诸葛亮后,下意识的就会想到有关他的一切,这给诸葛亮造成了自己被看透的错觉――也只有诸葛亮这种观察入微的人,才能从杨浩神态中得知那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