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皇储李承乾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在心里同情他,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牛马,可谁又能例外呢,宰相也是人啊。
你看裴寂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嘛,在父皇的高压下,这位开国宰相也不得不低下那高傲的头颅,唉,李承乾叹了一口气。
东宫
“承乾,从今日始你就是大唐的储君了,东宫的新主人,你要以前人为鉴,好生跟跟着师傅们复习,将来朕才能放心把这万里江山交到你手里。”,伟大的皇帝陛下一脸慈爱的看着自己的长子。
“父皇,儿臣知道您是顶着压力立儿臣为太子的,请父皇放心,定不负父皇所望。”
“好,你能明白这点,朕很高兴。”,李世民拍了拍李承乾的肩头。
“陛下,眼下该为殿下选老师的的时候了。”,长孙无忌一边打量着有一丝陌生的李承乾,一边说。
“辅机说的是,储君的老师,关乎国家传承,那依你看谁合适呢?”
李世民知道长孙无忌为了让李承乾登上储位是出了大力的。不论是对自己支持,还是对妹妹的关爱,这份人情他们夫妇都是要记下的。
皇帝虽说是天下之主,但有些事、有些话还是要让别人来说的,而作为大舅哥的长孙无忌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臣以为李刚,张玄素可为太子师,虽说二人没有教好杨勇和建成,但也只有二人知道如何不让储君走上邪路,陛下,您说呢?”
李二想了想,觉得长孙无忌说的有道理,就在李二沉思的时,李承乾插嘴道:“父皇,能不能给也找个学武艺和兵法的师傅”。
“你想跟谁学习武艺?”
“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秦琼”
听到李承乾的话,李二和长孙无忌相视一笑,李承乾也学会拐着弯说话,谁不知道,因为罗艺的问题,秦琼受到了牵连。
而皇帝也正是看着秦琼的面子,所以才没有立即杀掉罗艺父子,至今还羁押在刑部大牢。李承乾不念旧恶,还能替朝廷着想,的确有了大国储君的样子。
李承乾知道自己的小心眼是瞒不过眼前的二人,于是壮着胆子说:“罗艺父子久镇边关,威震诸夷,国力贫弱,使北夷猖狂。可有朝一日北伐突厥,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到时罗艺父子感念父皇恩德,必誓死以报。
另一方面秦将军是秦王府旧臣,久事君上,父皇如若赦免罗艺父子必将秦王府诸将感激涕零,而父皇力排众议,不忘功臣的美名必将传之后世”。
“承乾,你老实说今日的话是谁教你的?”,李二瞥了一眼长孙无忌问道。
“父皇,对于死过一次的人要是还长不大,那就没脸当这太子是吧!”。
“传旨:李刚晋太子太师,张玄素晋太子少师,秦琼加授太子少傅,罗艺,罗成免去爵位官职,发往李绩军中效力”。

第三章 做客秦府
姑姑是自己在世的唯一的长辈,虽然罗艺造反有取死之道,可自己又怎么看着他们一家去死呢,知道就救不下罗艺父子,可救下一家妇孺还是要试试的。
秦琼给李世民上过密折,求李世民看在自己效力多年,颇有战功的份上给个恩典,自己愿用爵位和官职去换罗家妇孺活下来,可皇帝就是留中不发,弄的秦琼每日都坐卧不安。
自从接到皇帝加封自己为太子少傅和释放罗艺的圣旨后,秦琼提着的心总算落下了,连忙去接罗家妇孺安顿下来。
同时叮咛他们父子忠心卫国,不要再犯一次糊涂,这次是陛下看在太子的面上饶了你们,太子年纪虽小但不念旧恶,要把这份恩情记在心里。
老实说罗艺也是被人鼓动的,那就巫女李氏,起事后,那贱人就跑了,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干下去了。
长安,崇德坊,翼国公府,
李承乾站在秦府门外,功封上柱国,勋门十二戟,贞观元年,秦琼拜左武卫大将军,封翼国公,食邑七百户。
后来秦琼经常生病,每逢病时就对人说:“吾戎马一生,历经大小战斗二百余阵,屡受重伤,前前后后流的血能都有几斛多,怎么会不生病呢!”
贞观十二年秦琼病死,被追赠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李世民特意下令在秦琼墓前造石人马,用以彰显秦琼的战功。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挂入凌烟阁,秦琼也位列其中。
可以说在贞观初秦琼就已经退出了朝堂,而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玄武门之变秦琼出工不出力,所以从食邑就能看出来,李世民对他的不满。
也有人说秦琼是李渊的人,因为上柱国是李渊封给他的。可在李承乾看来都不是,秦琼是应该是政治头脑简单,不能在朝堂旋涡里游刃有余的那种人。
你看程知节就明白了,两人无论出身,经历,功劳都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程知节比他活络,从迎娶崔家之女的事上就可以看出来。
朝堂倾轧是秦琼退出朝堂的根本原因,而他所说的病不过是借口罢了,李承乾前世就特别崇拜秦琼,实在不忍心看这样一个英雄病死在床榻之上。所以趁着罗艺的事把他绑在东宫的战车上,一是帮了他,同时也是帮了自己。
而李承乾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皇帝,李世民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