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之子1·最后帝国》
分类: txts3
                    《真理之剑》系列,并且砸下重金宣传,某种程度上复制了《时光之轮》的成功。此后其他出版社莫不竞相仿效,都想要找到自己的古德坎,但换来的只是一次次的失败,其中最有名的当推罗伯·纽康姆(Robert Newcomb)的《血石年代记》。当年Del Rey花了大钱,宣称这是《真理之剑》的接班人作品,据说还创下奇幻新人作品的预付版税新高。可是这个系列只学到了古德坎的残暴血腥、性别沙文和缺乏创意的世界设定,推出后评价很差,市场更糟,后来Del Rey认赔出场,终止了后续作品的出版计划。
 
时光荏苒,转眼间进入新世纪,在这个“后”哈利波特的时代,青少年奇幻成了集聚优秀写手和商业利益的当红新宠,女作家在都会奇幻的领域继续昂扬,九零年代的史诗奇幻风潮看似平息,但另一波新生代的史诗奇幻好手才正要崛起。桑德森正是其中蹿起最快的领军人物。他的《迷雾之子》三部曲完结篇《永世英雄》和2009年的独立新作《破战者》相继登上纽约时报排行榜,证明他有进军主流书市的实力。接下来他将推出空前浩大的十部曲“飓光志”,肯定会是他创作生涯的一个新里程碑。
 
乔丹病逝后,桑德森写了一篇文章《再见,乔丹先生》悼念。他认为乔丹的死改变了很多事情,这个世界好像从此少了点什么。没错,有人痛恨乔丹,认为他得为通俗奇幻的一切负面形象负责;也有人对乔丹推崇有加,认为他是唯一把奇幻“写对了”的作者。对他来说,倘若没有乔丹的成功,许多年轻创作者的出版梦可能永难实现,而乔丹也确实展现了奇幻书写的恢宏格局和视野。最后他说:“你轻轻地走了,留下我们在原地颤抖。”乔丹总以风的意象作为小说开头,他本人也像一阵风,悄悄地来,拂过万事万物,然后轻轻离去。
 
两个月后,桑德森接到海丽叶的电话,询问他有无意愿接手《光之回忆》。原来她看到那篇《再见,乔丹先生》,对这个后起之秀印象深刻,便找来《最后帝国》,读后深受感动,当下就决定是他。
 
由于《光之回忆》实在太长,最后出版社决定拆成三册,第一册《末日风暴》在2009年10月底隆重上市,精装首印一百万册,营销经费高达六十万美金。当时,丹·布朗的新书《失落的秘符》刚推出不久,稳坐排行榜冠军宝座,再怎么畅销的作者,到他面前都只有第二的份。
 
谁也没想到,桑德森这个初生之犊,面对全球最畅销的作者,竟毫无惧色。《末日风暴》上市首周狂销十万册,硬是空降纽约时报排行榜第一名,把《失落的秘符》打了下来。卖座原是意料中事,然而卖座到这种程度,还成为(当时)第一本将丹·布朗挤下冠军宝座的书,实在始料未及。
 
更不可思议的,是所有读者一致给予《末日风暴》最高的评价。《时光之轮》的过去四集的评价普遍不佳,几百篇亚马逊读者书评,平均才给了两颗星左右。《末日风暴》则几乎清一色四或五颗星,读者高喊“这系列终于又‘好看’起来了”。
 
经过漫长的等待,桑德森的中文版新作《迷雾之子》系列首部曲《最后帝国》终于问世。我想起那个睡眼惺忪打开计算机,看到Tor新闻稿的清晨;想起与书中英雄的冒险岁月;想起《末日风暴》登上《纽约时报》排行榜冠军的那个辉煌时刻。我觉得无比幸运,觉得热血沸腾,很骄傲、很荣幸、很迫切地想把这个作者和他的作品推荐给所有读者。
楔子
 
有时候,我担心自己不是众人认定的英雄。
 
哲人们不断想说服我,命运的时刻已然来到,所有征象均已显现,但我仍然怀疑,也许他们弄错人了。这么多的人都仰仗我,他们说我会一臂托起整个世界的未来。
 
如果他们知道,他们的守护者——永世英雄,他们的救世主——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会怎么想?说不定他们根本不会感到意外。某种程度而言,这也是我最担心的事情。
 
也许,他们的心里也在质疑——像我一样。
 
当他们看着我时,双眼是否看到了骗子?
 
灰烬从天空落下。
 
特雷斯廷大人皱眉,抬头望着满是红光的正午当空,仆人立刻赶上前来,为他和他尊贵的客人们打起阳伞。在最后帝国之中,灰烬其实还颇常飘落,特雷斯廷期望身上陆沙德的渡船不远千里送来的簇新长外套和红背心能避免沾上脏污,幸好,风不大,阳伞应该可以奏效。
 
特雷斯廷和他的宾客一起站在山坡可眺望田野的小平台上,好几百名穿着咖啡色外罩服的人正在不断落下的灰烬间工作、照料庄稼,动作迟缓笨重。司卡向来如此,这些农夫根本是一群好吃懒做、效率低下的家伙。他们当然不会抱怨,人再笨也有一个限度;只是,他们总是低着头,毫无情绪地静静工作,工头偶尔扫来的鞭子会强迫他们专注行动一阵子,但只要工头一走,他们又会开始偷懒。
 
特雷斯廷转向跟他一起站在山坡上的男子。“这实在很让人费解,”他评论道,“他们在农地里已经工作一千年了,怎么还学不会比较有效率地工作?”
 
圣务官转身,挑起眉毛,似乎故意要强调他最明显的特征,亦即眼睛周围那繁复的刺青。刺青范围相当大,一路覆盖到他的额头和鼻梁两侧。这是一名正式的圣祭司,所以绝对是一名很
                
                
                
                    时光荏苒,转眼间进入新世纪,在这个“后”哈利波特的时代,青少年奇幻成了集聚优秀写手和商业利益的当红新宠,女作家在都会奇幻的领域继续昂扬,九零年代的史诗奇幻风潮看似平息,但另一波新生代的史诗奇幻好手才正要崛起。桑德森正是其中蹿起最快的领军人物。他的《迷雾之子》三部曲完结篇《永世英雄》和2009年的独立新作《破战者》相继登上纽约时报排行榜,证明他有进军主流书市的实力。接下来他将推出空前浩大的十部曲“飓光志”,肯定会是他创作生涯的一个新里程碑。
乔丹病逝后,桑德森写了一篇文章《再见,乔丹先生》悼念。他认为乔丹的死改变了很多事情,这个世界好像从此少了点什么。没错,有人痛恨乔丹,认为他得为通俗奇幻的一切负面形象负责;也有人对乔丹推崇有加,认为他是唯一把奇幻“写对了”的作者。对他来说,倘若没有乔丹的成功,许多年轻创作者的出版梦可能永难实现,而乔丹也确实展现了奇幻书写的恢宏格局和视野。最后他说:“你轻轻地走了,留下我们在原地颤抖。”乔丹总以风的意象作为小说开头,他本人也像一阵风,悄悄地来,拂过万事万物,然后轻轻离去。
两个月后,桑德森接到海丽叶的电话,询问他有无意愿接手《光之回忆》。原来她看到那篇《再见,乔丹先生》,对这个后起之秀印象深刻,便找来《最后帝国》,读后深受感动,当下就决定是他。
由于《光之回忆》实在太长,最后出版社决定拆成三册,第一册《末日风暴》在2009年10月底隆重上市,精装首印一百万册,营销经费高达六十万美金。当时,丹·布朗的新书《失落的秘符》刚推出不久,稳坐排行榜冠军宝座,再怎么畅销的作者,到他面前都只有第二的份。
谁也没想到,桑德森这个初生之犊,面对全球最畅销的作者,竟毫无惧色。《末日风暴》上市首周狂销十万册,硬是空降纽约时报排行榜第一名,把《失落的秘符》打了下来。卖座原是意料中事,然而卖座到这种程度,还成为(当时)第一本将丹·布朗挤下冠军宝座的书,实在始料未及。
更不可思议的,是所有读者一致给予《末日风暴》最高的评价。《时光之轮》的过去四集的评价普遍不佳,几百篇亚马逊读者书评,平均才给了两颗星左右。《末日风暴》则几乎清一色四或五颗星,读者高喊“这系列终于又‘好看’起来了”。
经过漫长的等待,桑德森的中文版新作《迷雾之子》系列首部曲《最后帝国》终于问世。我想起那个睡眼惺忪打开计算机,看到Tor新闻稿的清晨;想起与书中英雄的冒险岁月;想起《末日风暴》登上《纽约时报》排行榜冠军的那个辉煌时刻。我觉得无比幸运,觉得热血沸腾,很骄傲、很荣幸、很迫切地想把这个作者和他的作品推荐给所有读者。
楔子
有时候,我担心自己不是众人认定的英雄。
哲人们不断想说服我,命运的时刻已然来到,所有征象均已显现,但我仍然怀疑,也许他们弄错人了。这么多的人都仰仗我,他们说我会一臂托起整个世界的未来。
如果他们知道,他们的守护者——永世英雄,他们的救世主——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会怎么想?说不定他们根本不会感到意外。某种程度而言,这也是我最担心的事情。
也许,他们的心里也在质疑——像我一样。
当他们看着我时,双眼是否看到了骗子?
灰烬从天空落下。
特雷斯廷大人皱眉,抬头望着满是红光的正午当空,仆人立刻赶上前来,为他和他尊贵的客人们打起阳伞。在最后帝国之中,灰烬其实还颇常飘落,特雷斯廷期望身上陆沙德的渡船不远千里送来的簇新长外套和红背心能避免沾上脏污,幸好,风不大,阳伞应该可以奏效。
特雷斯廷和他的宾客一起站在山坡可眺望田野的小平台上,好几百名穿着咖啡色外罩服的人正在不断落下的灰烬间工作、照料庄稼,动作迟缓笨重。司卡向来如此,这些农夫根本是一群好吃懒做、效率低下的家伙。他们当然不会抱怨,人再笨也有一个限度;只是,他们总是低着头,毫无情绪地静静工作,工头偶尔扫来的鞭子会强迫他们专注行动一阵子,但只要工头一走,他们又会开始偷懒。
特雷斯廷转向跟他一起站在山坡上的男子。“这实在很让人费解,”他评论道,“他们在农地里已经工作一千年了,怎么还学不会比较有效率地工作?”
圣务官转身,挑起眉毛,似乎故意要强调他最明显的特征,亦即眼睛周围那繁复的刺青。刺青范围相当大,一路覆盖到他的额头和鼻梁两侧。这是一名正式的圣祭司,所以绝对是一名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