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的子弹》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再不会有人揪着他的耳朵询问考试成绩,也不会有人骑车带他去吃胖嫂拉面,那个凶巴巴却又充满安全感的男人,已永远变成英烈墙上一张薄薄的相片了。
  古建国,男,生于一九五八年七月,一九七六年入伍,一九八二年三月转业至南安市公安局工作,历任派出所管段民警、刑警、山城分局刑警大队大队长、市局刑侦支队重案队队长,牺牲前系南安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兼直属侦查大队队长,正处级侦查员。二〇〇三年十二月八日带队办理“一二·八枪案”时壮烈牺牲,享年四十五岁。
  英烈墙上的寥寥数语概括了古建国的一生,也将古川对父亲的记忆锁定在二〇〇三年十二月八日那个早晨。虽然在之后的日子里他慢慢知道了更多事情:比如害死父亲的人名叫刘三青,以前也是警察,但后来为了钱背叛了信仰和灵魂;又比如父亲的徒弟,那天冲自己招手的陈梦龙与刘三青是警校同学,和刘三青的关系甚笃;再比如刘三青害死父亲后一直逍遥法外,南安市局始终没能将他抓获归案。
  “儿子,好好学习,将来考警校,当警察,像爸爸一样,多带劲!”古川记得这话是父亲生前常对自己说的。说这话时父亲目光如炬,郑重其事,他曾重重地点头。
  “小川,记住妈妈的话,长大以后做什么都行,千万不要再当警察……”古川也记得这话是母亲在父亲坟前对自己说的。说这话时母亲撕心裂肺、肝肠寸断,那时他同样重重地点头。
  但七年之后,古川还是站在了南安市公安局机关操场。那天他身着警服,举起右手,烈日灼烧着他的瞳孔。另外一个声音又在耳边响起:“古川,为父亲报仇。”
  3
  工作后,古川逐渐了解了当年那起令自己失去父亲的毒品案件的全貌。
  事情要从二〇〇一年南安市运输公司毒品案说起。二〇〇一年六月十一日,南安市公安局侦破了一起特大运输毒品案件。南安市运输公司两名职工借工作便利,帮助他人从外地运输毒品海洛因至南安。十一日上午,警方将两人和买主堵在运输公司停车场内。三人见罪行败露遂持枪拒捕,最终被警方击毙。
  警方在两人驾驶的货车上查获二十公斤海洛因,是南安建市以来破获的最大一起涉毒案件。只是还未等众人庆祝,案件便横生枝节——民警刘三青驾车将所缴获毒品运回公安局的路上发生车祸,其驾驶的南AA6807牌照警车坠入南山水库。刘三青失踪,所押运的毒品也不知去向。
  交管部门勘察事故现场后,给出的事故原因是暴雨导致道路湿滑,刘三青可能因车速过快,在躲避对向车辆时猛打方向导致警车失控,撞断护栏坠入水库。而毒品则由于事故造成外包装破裂,入水后散失。
  南安警方对刘三青遗体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打捞和搜寻,但始终无果。水库下游几座城市的兄弟单位也进行了寻找,同样未发现他的遗骸。二〇〇一年八月,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南安市公安局对车祸做了结案决定,民警刘三青“因公殉职”,家属享受相关待遇。
  但谁都没想到的是,五个月后事件再度反转。二〇〇二年初,与南安相邻的武平市警方传来一则消息,他们在侦办当地一起毒品案件时查获一批海洛因,经鉴定,与二〇〇一年六月南安市公安局在车祸案中遗失的证物海洛因相同,需要南安市公安局协助调查。
  一石激起千层浪,其实早在车祸案发生后,南安市公安局内便流传有“刘三青制造车祸携毒品出逃”的说法,只是当时没有任何证据,加上刘三青的直属领导陈梦龙和专班指挥长古建国坚持信任刘三青,所以市局才下达了刘三青“因公殉职”的结论。
  武平警方的消息令南安市局震动不已,也由此展开了对刘三青车祸一案的重新调查。
  “只要是人,都是有定向思维的。比如你认定一个人是好人,那你在潜意识里会忽略他身上那些‘非好人’的细节,最终得出的结论还是他是个好人;如果你认定他是个坏人,那你在潜意识里会忽略他身上那些‘好人’的细节,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他是个坏人。警察也是人,也会有定向思维,越是对身边熟悉的人,这种定向思维越牢固。”这是当年参与重新调查刘三青车祸案的民警后来跟古川说的话。
  从案件的最终结论看来,这一说法有它的道理。
  4
  警方在新一轮调查中,发现刘三青确实存在问题。
  刘三青,时年二十八岁,山城分局禁毒大队民警。他十七岁就读警校,二十一岁正式入警,工作的前五年一直是山城分局的禁毒骨干和市局储备人才。刘三青与陈梦龙既是警校同学,又在工作中搭档过很长时间,工作能力和业绩都不在陈梦龙之下。
  然而,刘三青的人生在二十六岁那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年他的儿子刘超出生,这本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对刘三青一家来说却成了晴天霹雳。因为刘超一出生便被医院诊断为地中海贫血,后期治疗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和精力。
  这一情况让刘三青崩溃,他和妻子都出身普通工人家庭,两人的收入不足以支撑孩子的医疗费用。打那之后,刘三青的人生重心便发生了转移,他的主要精力不再像以往那样放在禁毒工作上。刘三青曾几次向公安局申请调往相对清闲的部门任职,为的就是能有更多时间照顾孩子。妻子王芸也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