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厮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瞅一眼告示上的字,嘟囔两句这可比老秀才的字儿好看多了。听那人磕磕绊绊读了好一会儿,算是勉强弄清楚了个八九不离十。
  好像是说是要招个小厮,说是要总角年岁,要手脚伶俐性子乖巧的,最好再耐看些,要侍候这里头的姑娘,做些琐碎事情,不签卖身契,每月中放一两银子月钱,还有三天的假?连吃住都管?他娘别说每月能拿这一两银子,就算是白干倒贴咱都乐意!
  镇上的这些光棍闲汉顿时懊丧得抓耳挠腮,不晓得这天大喜事最后会落在哪个小子头上。
  有脚步由远及近而至,稳健不失朝气,大抵还是个少年?一双结实草鞋放缓了节奏,最终停在了那张红纸黑墨字的告示前头。
  草鞋的主人正盯着红纸上的墨字,逐字逐句在心里默念,当视线触及“每月十五放一两银子月钱”的字句时,那对长在一张晒得黝黑脸上的乌黑眼珠子里满是雀跃。
  一两银子换成铜钱便是一贯钱,若是去兑的时候成色好还能在多上十几枚铜板,米价现如今十文钱一斗,次一等的每斗要再便宜一文,那么一份月钱就够买百十斗米....差不多是全家人整年的口粮了!
  那双乌黑眼珠子里雀跃更甚。
  那些正懊丧着的汉子们无意间瞥见告示前杵着的那小小身影,便有些气不打一处来,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要小孩儿这不就是,乖巧懂事是这些汉字捏着鼻子也得承认的,干活做事更是镇上人公认的实在。
  似乎唯一挑的出毛病的就是模样?
  对嘛,看那矮不拉几的小个儿,都满十个年头儿的人了,还不及那些七八岁的高,像是小青楼里呆的人不?
  还有那整天日晒风吹的脸蛋,可不比咱还黝黑粗糙?
  还有还有....
  反正这娃儿就是不行就是了,那些向来眼高于顶富贵人家哪能瞧得上这?汉子们绞尽原本就没多少的脑汁来说服自个儿。
  倒是有几个还算心善的想起这娃儿那一家子,算是穷到了根子上,爹娘都是劳碌命,家里一共一亩两分地,还不算好的,当家男人整年在地里不得闲,每年打下来的那些稻谷也只能让一家三口混个半饱,更别提什么菜蔬,都是辛苦种出来要挑去卖钱补贴家用的。娃儿他娘胸口也有些毛病,央镇上赤脚郎中来看来几次也没找出病根儿在哪儿,只是嘱咐千万别下地里干重活,只能在家做些家务缝缝补补,做些能换几颗铜板的小活计,就这样还少不得街坊邻里时不时得帮衬一把,就这样这日子才能勉勉强强维持下去。
  咦?那娃儿人呢?
  汉子们转头四顾的功夫,那双草鞋就已经站到了那新挂的小青楼牌匾下,不是不想先回家把草鞋和衣裳换了再来,可那称得上家徒四壁的破落草屋里哪还有第二件衣裳可换?好歹自己去过两年书塾,知晓些书上讲的道理,身上那件堪称百衲看不出是何样式的衣裳前不久刚缝补过一次,应该没什么露肉的破洞,今天穿的草鞋是自己新编的....越这么安慰自己,反而越发心虚。
  就是去试试而已,就算不行大不了以后回家种田呗。
  一只掌上长了很多老茧常拿柴刀锄头手背还有几道小口的手叩响了小青楼的正门。
  片刻过后,竹楼里头便是“来了来了”的回应带着两声哈欠和满满睡意加上踩在竹楼梯上下楼的嗒嗒声响。
  门开了,解释了缘由,那双草鞋进了大竹楼。
  在那些闲汉眼里过了很久很久,那双草鞋依旧没有走出那座小青楼。
  在里头时而传来些调笑声时而沉寂很久,那双草鞋还是呆在里面没有走出那小青楼。
  又真的过了很久很久,有人出来摘掉了那张红纸黑字告示。
  那双草鞋走出了小青楼。
  穿着草鞋的少年郎脸上是笑颜。
  所以今日是?
  小厮儿进了小青楼。


第5章 君子皆知礼,少年尽无邪
  托了是镇上老秀才远方亲戚的福,穷到根儿上的那对农家夫妇才没有潦草在姓上加个一二三四五之流的数字了事,加之那“长磐“俩字儿对二人而言唤起来实在是别扭,大多时候都只是叫个小石头的诨名。
  磐者,山石也,性坚,q风骤雨加之,巍然不动,不改其风。
  像石头一样长长久久的,大概是对贫家生子最好的期许了罢?
  这魏姓少年郎向来对自己的名字很满意。
  虽然只读了一年书塾家里就穷得实在维持不下去,还是在老秀才不收束侑还不时管这饥一餐饱一餐少年郎的一顿饱饭的情形下,大半辈子都倾心于书籍墨卷却始终没能功成名就的这位对这远房后辈显然是极其看重的,若不是自家境况也是这般不堪,这镇上最好的读书种子有朝一日未尝不能够与他相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不是那对夫妇不愿,只是少了早慧少年郎每日都去镇外茫茫大山中采撷山中山果药草野蔬到镇上换了铜板来补贴家用,这家日子便每况愈下,譬如晚上那餐日渐清澈的粥水就是明证。
  可魏长磐很喜欢这种日子。
  他虽只进过一年书塾,却是认得镇上多半太多大人都不识的生僻字句,从倾囊相授的老秀才那里知道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没能在早两年填饱肚子拔高个子,可熟悉了镇外山里头就知道在那随手一摘就是酸甜浆果野薯藤子常拌脚的地方靠山吃山是句大实话。更何况他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