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2》
分类: txts3
儿上学,她们能上多久他就供多久。
如果没有那场意外,陆郁梨姐妹俩应该是村里最幸运最幸福的孩子。只是,后来……
现在,陆郁梨的情绪已经稳定许多。往事已矣,再多想也无益。她要想的是如何过好这一生。
陆郁梨表现出来的“天分”震惊了妈妈和姐姐。村庄里没有秘密,更何况还还是好事。没几天,天南村的村民就知道了陆家的小丫头十分聪明伶俐,认字速度奇怪。不过,他们议论了一阵也就罢了。倒是陆郁桃的同学时不时好奇地过来看看这个传说中的神童,再顺便拿古诗课文之类的考她。陆郁梨也很配合她们,每每收获一堆惊诧,每当这时,陆郁桃就一脸含蓄地笑着。她的成绩不太好,可是妹妹聪明啊。
几天后,陆郁梨给远在郑城的父亲写了一封信。
她故意把字写得歪扭些,难看些,几个不太常见的字故意用拼音代替。
“爸爸,你还好吗?我很想你,妈妈姐姐哥哥都很想你。我昨晚还(meng)见你了。你一定要好好g身体,上工地时要小心,头上要戴那种黄黄的帽子。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
这一封短短的信在陆国强所在的工地上引起了轰动。工友们有人打趣有人羡慕,不过也有人不信这是六岁的孩子写的,他们觉得肯定有人替代她写的。当然是信的,他认得出来这不是大女儿的笔迹,孩子他妈又不会写信。再说家里人也没必要骗他。陆国强看着这封信,既高兴又心疼。晚上睡觉前,忍不住又把过年时照的全家福拿出来看看。
☆、第三章 日常生活
没多久,陆国强就给小女儿回了一封信。
全家人像过节似的,挤到一起听陆郁桃念信。
陆郁桃故意考验妹妹,把信推给她:“小妹来念好不好?”
陆郁梨大大方方地接过来说:“我念,我肯定都认识。”
陆郁梨拿过爸爸的信开始一字一字地念起来:“……收到小梨的信了,工友们都说这娃了不起,是个神,春桃你要好好地监督她读书。她喜欢看什么课外书就带她到县里去买。小桃也要好好念书。家里的活干不完就出钱请短工,不要太节省。下个月发了工钱,我就给你寄回去……”
信写得很朴实无华,都是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家人就是爱听,陆郁梨念完一遍,陆郁桃夺过去又读了一遍。
听完信,郁春玲笑着揪揪小女儿的耳朵说:“听见没,你爸说让你好好读书,他还以为你在上学呢。”
陆郁梨咧咧嘴赶紧说:“我明年再去上,在家跟着姐姐学也一样的。”
陆郁梨到底还是没去上上学前班,不过,她也不能像真正的小孩那样到处疯玩。她想做些什么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家里的生活并不宽裕,现在仅够温饱的。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几回肉。
可是,她思来想去,发现自己能做的极其有限。一是年龄太小,二是没有本钱。
她把床头的存钱罐拿出来,发现里只有七毛六分钱。其实这对于小孩子来说,也算是一笔巨款了。她好现在的猪肉是一块三一斤,她的零花钱够买半斤肉了。
陆郁桃周一至周六上午都要上学。郁春玲要下地干活。家里只剩下了陆郁梨和哥哥。
陆郁梨懒得出去玩,就呆在家里东瞧瞧西看看,扫扫地,浇浇园里的菜,顺便琢磨自己能干些什么。
没两天,郁春玲正好买了十几只小鸡仔小鸭仔,陆郁梨眼睛一亮,她现在在家没事干,可以干这些副业嘛。
“妈,你能不能多买些,我帮你养。”
郁春玲一点也不信她的话:“你帮我养?你别新鲜两天就摞下了。你姐上学,我要下地,顾不上管,我随便养几只鸡就算了。养多了费粮食。”
“你就多买几只鸭和鹅呗,我和哥哥去河里放它们,费不了多少粮食的。”
陆郁梨不依不挠地缠着妈妈,郁春玲性子一向和软
,被小女儿这么一番软磨硬泡,也只好答应了。
其实她才不相信,她真会帮着养,小孩子的兴趣一会一个变。不过,大女儿今年升中学,听她说,今年放暑假放得早,到时让她帮着养就是了。
郁春玲一共买了二十多只小鸡,十五只小鸭子,十只鹅。
陆家的三个孩子都十分稀罕,特别是陆郁梨,她每天带着哥哥去外头挖最嫩的草,捉小虫子喂鸡鸭,还专门挖了许多嫩嫩的薄公英拌下细玉米面喂小鹅,她记得老人说过,小鹅吃这些最好,不容易得病。等到小鸭和鹅长大些,陆郁梨就用竹竿把它们赶到河边去放养。这个时候的小河小溪还没有被上流的造纸厂污染,河水清澈见底,能看见小鱼游来游去。
鸭和鹅们像回了老家似的,嘎嘎叫着噗通噗通跳下水撒欢去了。
陆郁梨也没闲着,她特意准备了网兜,小桶,捞些小鱼小虾,特别是小虾,拿回家拌面一炒就是一道肉菜。
陆郁强这些日子一直跟着妹妹转悠,陆郁梨或是用吃的,或是拿话好声哄着他。让他帮着自己割草,捞虾。他脑子不太聪明,可是身体强壮,有无穷的精力。
“你不要往深水里去,就在边上捞,晚上回家让姐姐给咱们炒虾米吃。”之所以让姐姐而不让妈妈炒,是因为姐姐更舍得放油,她妈过日子节俭惯了,
如果没有那场意外,陆郁梨姐妹俩应该是村里最幸运最幸福的孩子。只是,后来……
现在,陆郁梨的情绪已经稳定许多。往事已矣,再多想也无益。她要想的是如何过好这一生。
陆郁梨表现出来的“天分”震惊了妈妈和姐姐。村庄里没有秘密,更何况还还是好事。没几天,天南村的村民就知道了陆家的小丫头十分聪明伶俐,认字速度奇怪。不过,他们议论了一阵也就罢了。倒是陆郁桃的同学时不时好奇地过来看看这个传说中的神童,再顺便拿古诗课文之类的考她。陆郁梨也很配合她们,每每收获一堆惊诧,每当这时,陆郁桃就一脸含蓄地笑着。她的成绩不太好,可是妹妹聪明啊。
几天后,陆郁梨给远在郑城的父亲写了一封信。
她故意把字写得歪扭些,难看些,几个不太常见的字故意用拼音代替。
“爸爸,你还好吗?我很想你,妈妈姐姐哥哥都很想你。我昨晚还(meng)见你了。你一定要好好g身体,上工地时要小心,头上要戴那种黄黄的帽子。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
这一封短短的信在陆国强所在的工地上引起了轰动。工友们有人打趣有人羡慕,不过也有人不信这是六岁的孩子写的,他们觉得肯定有人替代她写的。当然是信的,他认得出来这不是大女儿的笔迹,孩子他妈又不会写信。再说家里人也没必要骗他。陆国强看着这封信,既高兴又心疼。晚上睡觉前,忍不住又把过年时照的全家福拿出来看看。
☆、第三章 日常生活
没多久,陆国强就给小女儿回了一封信。
全家人像过节似的,挤到一起听陆郁桃念信。
陆郁桃故意考验妹妹,把信推给她:“小妹来念好不好?”
陆郁梨大大方方地接过来说:“我念,我肯定都认识。”
陆郁梨拿过爸爸的信开始一字一字地念起来:“……收到小梨的信了,工友们都说这娃了不起,是个神,春桃你要好好地监督她读书。她喜欢看什么课外书就带她到县里去买。小桃也要好好念书。家里的活干不完就出钱请短工,不要太节省。下个月发了工钱,我就给你寄回去……”
信写得很朴实无华,都是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家人就是爱听,陆郁梨念完一遍,陆郁桃夺过去又读了一遍。
听完信,郁春玲笑着揪揪小女儿的耳朵说:“听见没,你爸说让你好好读书,他还以为你在上学呢。”
陆郁梨咧咧嘴赶紧说:“我明年再去上,在家跟着姐姐学也一样的。”
陆郁梨到底还是没去上上学前班,不过,她也不能像真正的小孩那样到处疯玩。她想做些什么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家里的生活并不宽裕,现在仅够温饱的。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几回肉。
可是,她思来想去,发现自己能做的极其有限。一是年龄太小,二是没有本钱。
她把床头的存钱罐拿出来,发现里只有七毛六分钱。其实这对于小孩子来说,也算是一笔巨款了。她好现在的猪肉是一块三一斤,她的零花钱够买半斤肉了。
陆郁桃周一至周六上午都要上学。郁春玲要下地干活。家里只剩下了陆郁梨和哥哥。
陆郁梨懒得出去玩,就呆在家里东瞧瞧西看看,扫扫地,浇浇园里的菜,顺便琢磨自己能干些什么。
没两天,郁春玲正好买了十几只小鸡仔小鸭仔,陆郁梨眼睛一亮,她现在在家没事干,可以干这些副业嘛。
“妈,你能不能多买些,我帮你养。”
郁春玲一点也不信她的话:“你帮我养?你别新鲜两天就摞下了。你姐上学,我要下地,顾不上管,我随便养几只鸡就算了。养多了费粮食。”
“你就多买几只鸭和鹅呗,我和哥哥去河里放它们,费不了多少粮食的。”
陆郁梨不依不挠地缠着妈妈,郁春玲性子一向和软
,被小女儿这么一番软磨硬泡,也只好答应了。
其实她才不相信,她真会帮着养,小孩子的兴趣一会一个变。不过,大女儿今年升中学,听她说,今年放暑假放得早,到时让她帮着养就是了。
郁春玲一共买了二十多只小鸡,十五只小鸭子,十只鹅。
陆家的三个孩子都十分稀罕,特别是陆郁梨,她每天带着哥哥去外头挖最嫩的草,捉小虫子喂鸡鸭,还专门挖了许多嫩嫩的薄公英拌下细玉米面喂小鹅,她记得老人说过,小鹅吃这些最好,不容易得病。等到小鸭和鹅长大些,陆郁梨就用竹竿把它们赶到河边去放养。这个时候的小河小溪还没有被上流的造纸厂污染,河水清澈见底,能看见小鱼游来游去。
鸭和鹅们像回了老家似的,嘎嘎叫着噗通噗通跳下水撒欢去了。
陆郁梨也没闲着,她特意准备了网兜,小桶,捞些小鱼小虾,特别是小虾,拿回家拌面一炒就是一道肉菜。
陆郁强这些日子一直跟着妹妹转悠,陆郁梨或是用吃的,或是拿话好声哄着他。让他帮着自己割草,捞虾。他脑子不太聪明,可是身体强壮,有无穷的精力。
“你不要往深水里去,就在边上捞,晚上回家让姐姐给咱们炒虾米吃。”之所以让姐姐而不让妈妈炒,是因为姐姐更舍得放油,她妈过日子节俭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