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幽灵》
分类: txts3
                    苏州郡,因此,苏北虞氏族人对六七十年代从江南虞氏祖籍下放而来的人,自然而然地就自来亲。用现代普通话说,就是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虞新河身为虞氏宗族德高望重的族长,是虞家村自抗战以来,几十年内最有威望的人,也是全村村民们当然的主心骨。即使是造反派们在其它村武斗打得销烟四起、轰轰烈烈,但却没有一个人,敢在虞家村内胡作非为,随意撒野。
在那段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混乱岁月里,虞新河、虞新民兄弟俩精心庇护着教授和陈老师两家。搞运动不反对,但无端**不行。为此,他们也与大队小队干部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结下了仇怨,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教授和陈老师两家,就这样战战兢兢地在虞家村落了户。顽童虞松远最高兴的是,多了两个新伙伴。只有七岁的他,就在那时,第一次受到家法的严厉教训。
教授的儿媳于月月是省城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刚下放来到虞家村不到一周,就让大队书记周建国盯上了。
那天早晨,于月月正在门前铁丝上晒被子。恰好周建国骑车路过,看到风摇杨柳一般的寡妇于月月在门前理着被子,便跳下自行车,走上前来,问寒问暖。
周建国当着教授的面,很关怀的样子,将手放在于月月肩头。于月月对书记的关怀,不敢反抗,只好技巧地躲开他的猪手,进屋里给他倒了一碗水。
周建国作威作福惯了,见于月月故意躲着他,心里的火腾地就升起了。
他没有接于月月的碗,却对教授和于月月声色俱厉地教训开了,“你们是来接受再教育的,不要嫌弃我们贫下中农,不要顽固地站在革命群众的对立面。我要好好给你们上上课,今天我全天有会,晚上……”
话没说完,那时才七岁的虞松远看到周建国在欺负女人,而且是欺负教授和婶子,他义愤填膺地拉满弹弓,精确瞄准后,小手一松,“噗”地一声,将一颗拇指大的小石子准确击中周建国的脑门正中。
虽然只是七岁顽童,但虞松远从小心眼多,劲头大。他根本不知道这石子的威力有多大,会产生什么危险。“扑嗵”一声,周建国应声倒地,后面的一大通大道理,自然也被生生给打了回去……
------------
第四章 温馨村闲图
于月月和教授吓坏了,不知怎么办好,便让儿子舒同赶紧去喊虞新河兄弟。虞新河兄弟俩跑过来时,周建国已经清醒了。他躺在地上,脑门正中间,肿起鸡蛋大一个包,模样极其恐怖、狰狞,象传说中的独角兽。
虞新河脊梁骨直冒冷汗,太玄了,他阵阵后怕。试想,如果不是虞松远这小崽子枪法精准,周建国可能会废掉一只眼,或是废了那个长满红包的大鼻子。
虞新河和虞新民忙将周建国从地上扶起,一迭声赔礼道歉。回头再找虞松远,早仓皇逃走了,哪里还有人影。
周建国作为大队革委会一把手,没有与一个七八岁的顽童一般见识。再说,他的动机也不纯,只好自认倒霉。原来想晚上单独来“上课”,只好也暂时作罢。
周建国推车走后,虞新河还是吓坏了。当天晚上,虞新河祭出家法,让虞新民将虞松远按在凳上,扒开裤子,当着几家人的面,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虞新民举着擀面仗,一下又一下,劈劈啪啪,打在虞松远的屁股上,疼在于月月的心里。到最后,于月月趴在佘文芳怀里,差点心疼得没哭晕过去。
打完,虞松远屁股已经肿起老高,变成了红红的猴屁股。于月月流着眼泪,一路呜呜哭着,将他抱回自己家里,与教授一起,轮流用热毛巾敷。晚上就让他趴在自己怀里,搂着他睡觉。
这顿打惨烈了些,整整一周多的时间,虞松远不敢坐,不敢躺着睡,晚上只能趴着睡觉,吃饭都得站着。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于月月便将虞松远视同已出,疼爱不尽,有时她对虞松远的怜爱甚至超过了她的亲生儿子舒同。
舒同对虞松远比自己受宠,心里老大不爽,长大后还常对虞松远抱怨说,“我是捡来的,你才是我奶奶的亲孙子,我妈妈的亲儿子。”
教授和陈老师两家成分不好,一个是“四类分子”,一个是“黑五类”。所谓“四类分子”,是那个年代的特有名词,是对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的统称,是革命的敌人和专政的对象。
“四类分子”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外出和家里来客人时,必须向村里汇报,还要定期组织政治学习,接受村干部和贫下中农代表、运动积极分子的训导,参加无穷无尽的义务劳动,如植树、铲雪、掏粪坑、扫大街、起堆肥等,队里最脏最累的活都安排他们干,运动时经常被游街。
教授和陈老师两家的房子,与虞新河、虞新民两家靠在一起,鸡犬之声相闻,方便往来照应。位置也好,位于虞家村最南边,位于当年虞氏宗祠和虞家老宅的废墟之上。
教授家只有三口人,两代寡妇加上只有七岁的幼儿舒同。舒同的爷爷、爸爸都因犯现行反革命罪被处决了,妈妈便带着他和奶奶从苏南下放到苏北农村。孤儿寡母,日子过得战战兢兢,甚是凄凉。
教授曾是省城大学知名学者,头上戴
                
                
                
                    虞新河身为虞氏宗族德高望重的族长,是虞家村自抗战以来,几十年内最有威望的人,也是全村村民们当然的主心骨。即使是造反派们在其它村武斗打得销烟四起、轰轰烈烈,但却没有一个人,敢在虞家村内胡作非为,随意撒野。
在那段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混乱岁月里,虞新河、虞新民兄弟俩精心庇护着教授和陈老师两家。搞运动不反对,但无端**不行。为此,他们也与大队小队干部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结下了仇怨,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教授和陈老师两家,就这样战战兢兢地在虞家村落了户。顽童虞松远最高兴的是,多了两个新伙伴。只有七岁的他,就在那时,第一次受到家法的严厉教训。
教授的儿媳于月月是省城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刚下放来到虞家村不到一周,就让大队书记周建国盯上了。
那天早晨,于月月正在门前铁丝上晒被子。恰好周建国骑车路过,看到风摇杨柳一般的寡妇于月月在门前理着被子,便跳下自行车,走上前来,问寒问暖。
周建国当着教授的面,很关怀的样子,将手放在于月月肩头。于月月对书记的关怀,不敢反抗,只好技巧地躲开他的猪手,进屋里给他倒了一碗水。
周建国作威作福惯了,见于月月故意躲着他,心里的火腾地就升起了。
他没有接于月月的碗,却对教授和于月月声色俱厉地教训开了,“你们是来接受再教育的,不要嫌弃我们贫下中农,不要顽固地站在革命群众的对立面。我要好好给你们上上课,今天我全天有会,晚上……”
话没说完,那时才七岁的虞松远看到周建国在欺负女人,而且是欺负教授和婶子,他义愤填膺地拉满弹弓,精确瞄准后,小手一松,“噗”地一声,将一颗拇指大的小石子准确击中周建国的脑门正中。
虽然只是七岁顽童,但虞松远从小心眼多,劲头大。他根本不知道这石子的威力有多大,会产生什么危险。“扑嗵”一声,周建国应声倒地,后面的一大通大道理,自然也被生生给打了回去……
------------
第四章 温馨村闲图
于月月和教授吓坏了,不知怎么办好,便让儿子舒同赶紧去喊虞新河兄弟。虞新河兄弟俩跑过来时,周建国已经清醒了。他躺在地上,脑门正中间,肿起鸡蛋大一个包,模样极其恐怖、狰狞,象传说中的独角兽。
虞新河脊梁骨直冒冷汗,太玄了,他阵阵后怕。试想,如果不是虞松远这小崽子枪法精准,周建国可能会废掉一只眼,或是废了那个长满红包的大鼻子。
虞新河和虞新民忙将周建国从地上扶起,一迭声赔礼道歉。回头再找虞松远,早仓皇逃走了,哪里还有人影。
周建国作为大队革委会一把手,没有与一个七八岁的顽童一般见识。再说,他的动机也不纯,只好自认倒霉。原来想晚上单独来“上课”,只好也暂时作罢。
周建国推车走后,虞新河还是吓坏了。当天晚上,虞新河祭出家法,让虞新民将虞松远按在凳上,扒开裤子,当着几家人的面,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虞新民举着擀面仗,一下又一下,劈劈啪啪,打在虞松远的屁股上,疼在于月月的心里。到最后,于月月趴在佘文芳怀里,差点心疼得没哭晕过去。
打完,虞松远屁股已经肿起老高,变成了红红的猴屁股。于月月流着眼泪,一路呜呜哭着,将他抱回自己家里,与教授一起,轮流用热毛巾敷。晚上就让他趴在自己怀里,搂着他睡觉。
这顿打惨烈了些,整整一周多的时间,虞松远不敢坐,不敢躺着睡,晚上只能趴着睡觉,吃饭都得站着。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于月月便将虞松远视同已出,疼爱不尽,有时她对虞松远的怜爱甚至超过了她的亲生儿子舒同。
舒同对虞松远比自己受宠,心里老大不爽,长大后还常对虞松远抱怨说,“我是捡来的,你才是我奶奶的亲孙子,我妈妈的亲儿子。”
教授和陈老师两家成分不好,一个是“四类分子”,一个是“黑五类”。所谓“四类分子”,是那个年代的特有名词,是对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的统称,是革命的敌人和专政的对象。
“四类分子”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外出和家里来客人时,必须向村里汇报,还要定期组织政治学习,接受村干部和贫下中农代表、运动积极分子的训导,参加无穷无尽的义务劳动,如植树、铲雪、掏粪坑、扫大街、起堆肥等,队里最脏最累的活都安排他们干,运动时经常被游街。
教授和陈老师两家的房子,与虞新河、虞新民两家靠在一起,鸡犬之声相闻,方便往来照应。位置也好,位于虞家村最南边,位于当年虞氏宗祠和虞家老宅的废墟之上。
教授家只有三口人,两代寡妇加上只有七岁的幼儿舒同。舒同的爷爷、爸爸都因犯现行反革命罪被处决了,妈妈便带着他和奶奶从苏南下放到苏北农村。孤儿寡母,日子过得战战兢兢,甚是凄凉。
教授曾是省城大学知名学者,头上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