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乱》
分类: txts3
长安乱
作者:韩寒
内容简介
一直忙于赛车的韩寒,利用赛车间隙,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他的12万字的首部武侠小说《长安乱》。韩寒在书中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僧人的传奇经历。 武林纷乱,朝廷为了掩盖真相,坐视不理,一时间豪强并起,争夺武林盟主的宝座,首当其冲的就是武林两大门派少林和武当。 少林派中有一个五岁进入少林的少年,这个少年身怀异禀,天赋不同,玩世不恭。在纷纷扰扰的江湖恩怨中,他从小到大目睹了太多的门派仇杀。他十八岁下山闯荡江湖,一个神秘的老头改变了他的生活。他得到了老头赠送的当世奇兵,并用它夺取了武林盟主的称号。可是他却最终选择了归隐山林。到底是什么在左右一个少年的命运呢?到底是什么是这个少年释然、最为珍视的东西呢?
序
首先我要说,这其实不是一部武侠小说,这只是一部普通小说,只是安排发生的时间比较早而已。不过着实没有办法,因为我感觉古人动不动就打起来。不安排在现代可能觉得写从前根本没有的事情似乎比较自由,尽管历史的现实和小说也有很大不同,比如少林从来没有被谁火烧过,古人也不能随便拿着刀满街乱跑,事情的性质和后果就和现在你拿着枪满街乱跑是一样的。
其实这是很早就有的一个想法,可是很难。谁知道倘若是发生在现代,你无须让自己有所变化,白天发生什么甚至晚上就可以写进去,但古代的事情就没那么简单。我突然很理解为什么要躲起来写,我一直觉得每时每刻都可以写,但事实不是这样,连我这样宽容的、对条件不苛刻的人都无法忍受你在书里探讨这把剑有多么好是皇上赐的什么的时候,突然手机响了朋友告诉你一会儿一级方程式比赛就要开始了。
不知道作为一个一本书的创作者是自己入戏其中不能自拔并且把自己安排到书里一个角色比较好呢,还是在上面冷眼看着自己笔下一堆人做一些自己安排的事情并时不时议论几句比较好。我想这本书是属于后者的,不幸的是我用的是第一人称,这让人很痛苦。
虽然我一向觉得小说文字是最重要的,思想是其次的,但事实谁都想在自己的小说里探讨一些问题,我事先有很多想法,结果发现都没有实现。而小说带给人的思考就好比一首歌带给人的回忆一样是因人而异的,我不能清楚地告诉你们我的想法,因为我有时候都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想法,结果总是能用一句话形容,过程却半天都说不清楚。
最后我发现小说可能完全不是我事先想像的那个样子,不过也没有关系,无论如何,我都喜欢其中的一些部分、一些章节、一些对话。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有的时候也不错。倘若你爱那么多,就如同写《三重门》那样,想每一句话都精彩,除了让人感觉这不是小说以外,自己也很累,谈过恋爱的都知道。
说实话,我对这本书没有什么很大的把握,因为有的时候写得大脑一片空白,实在不知道里面的人物在干什么;或者有一段自己特别想写的,但又不得不为此做一些漫长的铺垫。所以,一点点,就可以,倘若什么都是一点点,我想人一定活得很开心。
壹
“忍”字是种技巧,刃悬于心,退一寸则不成忍,进一寸不成仁。我们静静思索忍的度。其实忍字不难,不就是憋着吗,关键是“度”难以掌握。
我出生未知,父母不详,却不知为何有一个师父。我从小受困,四面高墙,一样不知为何。
我懂事的时候命运安排我目睹武林中最浩大的一场比武。
当时江湖中有两个派系,便是少林和武当。少林的势力比武当强大一点,因为大家都觉得长头发很难打理。少林信仰佛教,抛去一切的表面或者深刻,年幼的我觉得它讲究的是“忍”字,派中高手和普通人的区别就是“忍”的度,高手的出手总是那么时机恰当,有的时候一样的事情在不同的时间做会有不同的效果。
师父写下:时,空,皆无法改变,而时空却可以改变。这很难理解。我的早期理解是一个逗号可以改变一切,师父说:不,你仔细看。
我说:上句和下句就一个逗号之差别。
师父说:你只看到表面,你仔细看,差别不只一个逗号。
从日落到日出,我将手上捧的俩字看到快不认识了,师父将我叫入房中说:你看出差别了吗?
我说:我只看出一个逗号的差别。师父说,你已离答案很近,但是离答案越近,便越容易找不到答案。
我跪在地上请求师父参破。
师父说:看,其实是两个逗号。
少林武当的恩怨由来已久,当分歧明显后,少林内部便更加严格。秋天时候,师父下令统一江湖中所有少林子弟的服饰,但是麻烦随即而来,服饰统一后,坊间便有伪造,一些人购得少林服饰后,打劫拐骗,严重蛊惑民心。师父十分疑惑,为何没有人冒充武当?我说,武当上下皆是便衣,不过师父宽心,武当作恶多端,已经不需要冒充,而少林形象一向很高,所以才会有人受骗。
师父听了没表情,觉得外表只是次要,而外界纷扰,清者自清,主要在修行上和武当有所区别。“忍”字是种技巧,刃悬于心,退一寸则不成忍,进一寸不成仁。我们静静思索忍的度。其实忍字不难,不就是憋着吗,关键是“度”难以掌握。倘若出手太早,我等便和武当没有区别,这是少林的大忌;倘若出手太晚,我等已然被打死,自然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