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史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声明:本书为八零电子书(txt8080.com)的用户上传至本站的存储空间,本站只提供TXT全集电子书存储服务以及免费下载服务,以下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
---------------------------用户上传之内容开始--------------------------------




《隋唐五代史》
作者:史仲文/胡晓林
内容简介:
本书分五大阶段--隋朝兴亡、唐朝兴盛、极盛转衰、由衰而亡以及五代十国--叙述了此间380 年的治乱演变之迹,考察了当时政治制度的设置与变革、施政方略的确定与实行。在此基础上,对于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都作出了较为细致的记述或分析,力求将人物、事变与制度、施政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血有肉地反映出古代中国这一辉煌的历史年代的盛衰变化。叙述中,对于学术界长期探讨、争论的某些问题,还作了一点新的解释,或提出新的疑问,以期加深研讨,形成共识。边疆的和战、海外的交往,都分阶段辟有专节叙述,表现出隋唐五代时期的华夏民族在当时人类发展史中的影响与地位。
  一、隋唐五代政治概述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进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其发展大致呈现为五个阶段。隋朝兴亡,是一个独立阶段。唐朝历时290 年,明显地表现为三个阶段,由兴而盛、极盛转衰、由衰至亡。五代十国时期,又为另外一个阶段。隋朝在北周统一北方的基础上,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对峙的局面。设官确立三省六部制、建立郡县两级制,刑法制定《开皇律》以及选官创建科举制、军事完善府兵制和推行各项经济措施,加之营建东京、开通大运河,为整个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给唐朝的强盛打下基础。
  隋炀帝的暴政造成隋亡唐兴,更为唐太宗君臣提供了取鉴求治的经验教训。在重新调整了君臣、君民关系,确定了政治基本方针之后,唐将隋朝行之有效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并切实贯彻和推行,出现了"贞观之治"。最高统治集团内新旧势力又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较量,经过武周改制,唐代社会进入了"开元全盛"时期。
  天宝年间,人君德消政易,宰相专权误国,边将包藏祸心,终于导致了长达8 年的"安史之乱"。随后,地方藩镇割据,内廷宦官专权,朝中朋党相争,边疆报警不已。唐宪宗重振皇权、削弱藩镇,出现短暂的"中兴"。然而,在纷繁的矛盾中,藩镇连兵可使朝廷流亡,宦官弄权能够废立皇帝,强盛的唐帝国没有能够再度辉煌起来。
  自唐懿宗起,"国有九破,民有八苦"的状况愈演愈烈,民众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唐政权步入了名存实亡的绝境。各地节镇相互兼并,形成新的瓜分格局,唐朝最终为后梁取代。
  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中原相继建立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后晋又引来辽兵南下。后周世宗思求致治,功志未就而逝。环绕中原另有前蜀、吴、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十国先后割据。除相互吞灭外,最终都归于北宋政权。




  中国全史分卷《隋唐五代史》
  

  目录
  第041卷 隋唐五代政治史
  第042卷 隋唐五代经济史
  第043卷 隋唐五代军事史
  第044卷 隋唐五代思想史
  第045卷 隋唐五代宗教史
  第046卷 隋唐五代习俗史
  第047卷 隋唐五代科技史
  第048卷 隋唐五代教育史
  第049卷 隋唐五代文学史
  第050卷 隋唐五代艺术史

----------------------------


《中国全史》 041/一百卷 史仲文 胡晓林
隋唐五代政治史

  本卷提要
  本书分五大阶段--隋朝兴亡、唐朝兴盛、极盛转衰、由衰而亡以及五代十国--叙述了此间380 年的治乱演变之迹,考察了当时政治制度的设置与变革、施政方略的确定与实行。在此基础上,对于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都作出了较为细致的记述或分析,力求将人物、事变与制度、施政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血有肉地反映出古代中国这一辉煌的历史年代的盛衰变化。叙述中,对于学术界长期探讨、争论的某些问题,还作了一点新的解释,或提出新的疑问,以期加深研讨,形成共识。边疆的和战、海外的交往,都分阶段辟有专节叙述,表现出隋唐五代时期的华夏民族在当时人类发展史中的影响与地位。
  一、隋唐五代政治概述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进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其发展大致呈现为五个阶段。隋朝兴亡,是一个独立阶段。唐朝历时290 年,明显地表现为三个阶段,由兴而盛、极盛转衰、由衰至亡。五代十国时期,又为另外一个阶段。隋朝在北周统一北方的基础上,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对峙的局面。设官确立三省六部制、建立郡县两级制,刑法制定《开皇律》以及选官创建科举制、军事完善府兵制和推行各项经济措施,加之营建东京、开通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