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食单》
分类: txts3
                    allimg/200627/1-20062GF213D8.jpg" />
作料须知
厨师的作料,就像妇女的衣服和首饰。有些女人虽然天生美貌,也会打扮,但是只有破衣烂衫,这样即使是西施也难以有好的形象。
精通烹调之道的人,他使用的酱油肯定是夏天酿造的伏酱,并且事先已经品尝了味道;他使用的油必定有独特的香味,分别了哪是生油哪是熟油;他使用的酒肯定是粮食酿造的酒,应该早就去掉了酒糟;他使用的米醋,必然是专门寻求来的清醇佳酿。他当然知道酱有清淡和浓郁之分,油有荤油和素油之别,酒有酸与甜的差异,醋有新醋和陈醋的不同,使用时不可以出现丝毫的错误。
其他如葱、椒、姜、桂、糖、盐等作料,虽然使用得不算多,但都应该挑选上品。比如苏州的商店卖的酱油,都标明了上、中、下三个等级。镇江醋颜色虽然很好,但是味道不够酸,没有了醋就是要酸的本性。我认为板浦醋第一好,浦口醋次之。
洗刷须知
食材清洗的方法:燕窝要清洗掉燕子的羽毛渣,海参要清洗掉肠腔里的泥土,鱼翅要清洗掉混入的沙子,鹿筋要处理掉臊味。肉里面的筋脉,要剔除后才变得酥软;鸭子的肾有很浓的臊味,要将它剔除干净;杀鱼时不小心弄破了鱼胆,整盘鱼都会变苦;鳗鱼的黏液若不清洗干净,满碗都是腥臭;韭菜择去叶子只保留白茎;青菜扔掉外面包着的老叶子就露出了菜心。《礼记》中的名篇《内则》写道:“鱼要除掉鳃,甲鱼要除掉屁股。”说也是同样的道理。谚语说:“若要鱼好吃,洗得白筋出。”也是这个道理。
调剂须知
食物的调味方法,要看食材的情况来使用。有些食材要同时用酒和水来调味,有些只用酒不用水,有些只用水不用酒;有些食材要同时用盐和酱来调味,有些只用清酱不用盐,有些只用盐不用酱;有些食材太油腻,必须先用油煎烤,去掉多余的油腻;有些食材腥气太重,先要用醋喷洒表面,除掉腥气;有些食材的鲜味要用冰糖才能提取;有些食材要去掉多余的水分,味道才能进入内部,煎菜和炒菜就是这样来处理这些食材的;有些食材要有很多汤水才特别好吃,汤水让这些食材的味道发散出来,那些清淡而又容易浮在汤面上的食材就是为这种做法准备的。
配搭须知
谚语说:“要根据女人的自身条件来为她选择合适的丈夫。”《礼记》写道:“人只能和同类的人相比较才可以判断其人。”烹调之道,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任何食材要做成美味佳肴,必须要用配料。要让清淡的食材搭配清淡的配料,味道浓郁的食材搭配味道浓郁的配料,温和的食材搭配温和的配料,脆硬的食材搭配脆硬的配料,才可以产生水乳交融的美妙味道。
食材中既可以做荤菜又可以做素菜的,有蘑菇、鲜笋、冬瓜等;只可以做荤菜不可以做素菜的,有大葱、韭菜、茴香、新蒜等;只可以做素菜不可以做荤菜的,有芹菜、百合、刀豆等。常常看见有人做菜时把蟹粉放入燕窝,用百合搭配鸡肉或猪肉,这就相当于让唐尧和苏峻同坐一桌,不是很不合常情吗?当然也有荤素搭配而做出美味的,比如用素油炒荤菜,用荤油炒素菜等。
独用须知
食材味道太浓郁的,只可以单独做成菜品,不要搭配其他配菜。就像唐朝的李绛和明朝的张居正这一类人物,必须让他们专权,才能充分利用他们的能力。
食材中的鳗鱼、甲鱼、螃蟹、鲥鱼、牛肉和羊肉等,都适合独自成菜,不用搭配其他食材。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食材本身味道厚实,能够盖住其他食材的味道,其缺点也不少,必须用五味调和,用尽心力来烹调,才可以做出美味菜品而又吃不出这些菜品的不正之味。哪里还有闲心舍去这些食材的本味,而别生枝节呢?
南京一带的人喜欢用海参搭配甲鱼、鱼翅搭配蟹粉,我每次看到这种菜都会皱眉,觉得甲鱼和蟹粉的浓郁本味,海参和鱼翅都不能减弱它们的味道,反而是海参和鱼翅的不正之味,更多地浸透到甲鱼和蟹粉中去了。
火候须知
烹饪的方法中,最重要的是掌握火候。有些食材必须用大火,这就是煎炒的方法,如果用小火煎炒,食材将变得疲软难吃;有些食材必须用文火,这就是煨煮的方法,如果用猛火,食材就会变得枯干不滋润;有些食材要先用大火然后再用文火,需要收汤的菜品都是这样做的,如果性急只用大火,就会让食材变得表面枯干而里面没熟;有些食材可以越煮越嫩,比如腰子和鸡蛋之类;有些食材稍微多煮一会儿就会煮老,比如新鲜的鱼和蚶蛤贝类之类。
烹煮肉类食材,如果起锅晚了,肉的颜色就会从红色变成黑色;烹煮各种新鲜鱼,如果起锅晚了,鱼肉就会从鲜嫩变得干涩。烹煮食物时经常揭开锅盖,就会让汤产生更多泡沫,同时少了一些香气;烹煮食物时如果不小心让火熄了再点火继续烹煮,菜品就会走油而失去一些味道。
道家以九次提炼而成的仙丹为标准,儒家以无过无不及为目标,做厨师的能够懂火候而严格地掌握火候,几乎就是得道之人了。上桌的鱼菜,鱼肉的颜色白如玉,完整而不松散,就是鲜嫩的;鱼肉呈粉白之色,肉和肉没有连在一起,就是不好吃的死肉。明明是鲜鱼,却做成了不嫩鲜的鱼,可恨之极。
<img src="/uploads/alli
                
                
                
                    作料须知
厨师的作料,就像妇女的衣服和首饰。有些女人虽然天生美貌,也会打扮,但是只有破衣烂衫,这样即使是西施也难以有好的形象。
精通烹调之道的人,他使用的酱油肯定是夏天酿造的伏酱,并且事先已经品尝了味道;他使用的油必定有独特的香味,分别了哪是生油哪是熟油;他使用的酒肯定是粮食酿造的酒,应该早就去掉了酒糟;他使用的米醋,必然是专门寻求来的清醇佳酿。他当然知道酱有清淡和浓郁之分,油有荤油和素油之别,酒有酸与甜的差异,醋有新醋和陈醋的不同,使用时不可以出现丝毫的错误。
其他如葱、椒、姜、桂、糖、盐等作料,虽然使用得不算多,但都应该挑选上品。比如苏州的商店卖的酱油,都标明了上、中、下三个等级。镇江醋颜色虽然很好,但是味道不够酸,没有了醋就是要酸的本性。我认为板浦醋第一好,浦口醋次之。
洗刷须知
食材清洗的方法:燕窝要清洗掉燕子的羽毛渣,海参要清洗掉肠腔里的泥土,鱼翅要清洗掉混入的沙子,鹿筋要处理掉臊味。肉里面的筋脉,要剔除后才变得酥软;鸭子的肾有很浓的臊味,要将它剔除干净;杀鱼时不小心弄破了鱼胆,整盘鱼都会变苦;鳗鱼的黏液若不清洗干净,满碗都是腥臭;韭菜择去叶子只保留白茎;青菜扔掉外面包着的老叶子就露出了菜心。《礼记》中的名篇《内则》写道:“鱼要除掉鳃,甲鱼要除掉屁股。”说也是同样的道理。谚语说:“若要鱼好吃,洗得白筋出。”也是这个道理。
调剂须知
食物的调味方法,要看食材的情况来使用。有些食材要同时用酒和水来调味,有些只用酒不用水,有些只用水不用酒;有些食材要同时用盐和酱来调味,有些只用清酱不用盐,有些只用盐不用酱;有些食材太油腻,必须先用油煎烤,去掉多余的油腻;有些食材腥气太重,先要用醋喷洒表面,除掉腥气;有些食材的鲜味要用冰糖才能提取;有些食材要去掉多余的水分,味道才能进入内部,煎菜和炒菜就是这样来处理这些食材的;有些食材要有很多汤水才特别好吃,汤水让这些食材的味道发散出来,那些清淡而又容易浮在汤面上的食材就是为这种做法准备的。
配搭须知
谚语说:“要根据女人的自身条件来为她选择合适的丈夫。”《礼记》写道:“人只能和同类的人相比较才可以判断其人。”烹调之道,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任何食材要做成美味佳肴,必须要用配料。要让清淡的食材搭配清淡的配料,味道浓郁的食材搭配味道浓郁的配料,温和的食材搭配温和的配料,脆硬的食材搭配脆硬的配料,才可以产生水乳交融的美妙味道。
食材中既可以做荤菜又可以做素菜的,有蘑菇、鲜笋、冬瓜等;只可以做荤菜不可以做素菜的,有大葱、韭菜、茴香、新蒜等;只可以做素菜不可以做荤菜的,有芹菜、百合、刀豆等。常常看见有人做菜时把蟹粉放入燕窝,用百合搭配鸡肉或猪肉,这就相当于让唐尧和苏峻同坐一桌,不是很不合常情吗?当然也有荤素搭配而做出美味的,比如用素油炒荤菜,用荤油炒素菜等。
独用须知
食材味道太浓郁的,只可以单独做成菜品,不要搭配其他配菜。就像唐朝的李绛和明朝的张居正这一类人物,必须让他们专权,才能充分利用他们的能力。
食材中的鳗鱼、甲鱼、螃蟹、鲥鱼、牛肉和羊肉等,都适合独自成菜,不用搭配其他食材。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食材本身味道厚实,能够盖住其他食材的味道,其缺点也不少,必须用五味调和,用尽心力来烹调,才可以做出美味菜品而又吃不出这些菜品的不正之味。哪里还有闲心舍去这些食材的本味,而别生枝节呢?
南京一带的人喜欢用海参搭配甲鱼、鱼翅搭配蟹粉,我每次看到这种菜都会皱眉,觉得甲鱼和蟹粉的浓郁本味,海参和鱼翅都不能减弱它们的味道,反而是海参和鱼翅的不正之味,更多地浸透到甲鱼和蟹粉中去了。
火候须知
烹饪的方法中,最重要的是掌握火候。有些食材必须用大火,这就是煎炒的方法,如果用小火煎炒,食材将变得疲软难吃;有些食材必须用文火,这就是煨煮的方法,如果用猛火,食材就会变得枯干不滋润;有些食材要先用大火然后再用文火,需要收汤的菜品都是这样做的,如果性急只用大火,就会让食材变得表面枯干而里面没熟;有些食材可以越煮越嫩,比如腰子和鸡蛋之类;有些食材稍微多煮一会儿就会煮老,比如新鲜的鱼和蚶蛤贝类之类。
烹煮肉类食材,如果起锅晚了,肉的颜色就会从红色变成黑色;烹煮各种新鲜鱼,如果起锅晚了,鱼肉就会从鲜嫩变得干涩。烹煮食物时经常揭开锅盖,就会让汤产生更多泡沫,同时少了一些香气;烹煮食物时如果不小心让火熄了再点火继续烹煮,菜品就会走油而失去一些味道。
道家以九次提炼而成的仙丹为标准,儒家以无过无不及为目标,做厨师的能够懂火候而严格地掌握火候,几乎就是得道之人了。上桌的鱼菜,鱼肉的颜色白如玉,完整而不松散,就是鲜嫩的;鱼肉呈粉白之色,肉和肉没有连在一起,就是不好吃的死肉。明明是鲜鱼,却做成了不嫩鲜的鱼,可恨之极。
<img src="/uploads/al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