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性随缘》
分类: txts3
随性随缘
作者:二月河
内容简介
《随性随缘》系二月河近年随笔散文之精萃,编选者凌晓为其女儿。二月河在撰写落霞三部曲之余,烛照历史之虫眼,针挑当世之玉瑕;惯读非圣贤文章,常惦平凡人琐屑柔情侠骨,铁笔丹心。
辑壹
崇祯辞庙录
社会生活在推演迈进,自然,我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就计算时日而言,比如说,三月里,问:“今日几日?”
倘是建国初,无论城乡,大致都会答“十九了”。后来演进了,在乡里仍答“十九”,那是不必想的,如果在城市,年轻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另说一个字面全不相干的日子——那是阳历。至于现在,大致无论城乡,都说的另一个数字,谁也不会记得“三月十九”。
然而我们的历史仍旧记着,“三月十九”。是甲申年李自成攻进北京的日子,说的当然是阴历。由此一日,向后推进不到两个月,中国发生了几乎三个朝代的巨变与更替,其惨、其烈、其速度、其奇特、其……在二十四史中独特而孤立。
关于崇祯皇帝的“这一日”是怎样过的,正史的、野史的、私史的有不同的版本说法。大致可以这样表达:夜半时分,李自成的围城部队开始发动总攻。沉闷的炮声震撼得北京九门簌簌发抖。是太监们打开了城门杠闩,农民义军如潮水般涌进北京。他们开的哪座门?记不得了,但可以肯定,放了敌人进来的,正是平日须臾不离左右的身边人。
但崇祯此刻顾不得想这件事。他下令撞景阳钟——这钟自明开国以来似乎就不曾响过,本来就是虚设给百姓告御状用的,这时派上用场:用来召集文武百官入朝。他要开会议什么?没有明确记载,当此时我们能想象到,这位性格刚愎的皇帝必定早已准备了许多毒酒或武士刀剑之类,准备集体自杀。如果是这样一个结果实施,可预测的后果是:铸成大明临终的壮烈形象,激动全国“义士”对李顺王朝的敌忾之仇,为将来的复辟作出强烈的准备。然而这一点想头没有实现。因为,撞钟归撞钟,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人报到。
崇祯开始杀宫人。怎样杀法已经不知道了。大概的做法应该是用侍卫、护卫杀太监,命这个特务机构杀那个特务机构,给不同的特务机构下达同样的旨意——放火,烧文件,烧字书,砸古董、玉器、珍玩之类……崇祯自己,则杀宫中女眷,包括他的女儿——公主们。一边用剑砍杀,一边说:“谁叫你生在我家!”这一句,是成了千古不朽的名句的。杀到尽兴时,怕是已到凌晨了。这一夜,在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故宫中,恐怕是死人最多的一夜。仅在紫禁城中,原有的太监、宫女就有一万余人,加上宫眷与护卫武士数量也不少。十九日的冷月可以照见他们这一群死相,但我思量,逃命出宫的怕也不少。
故宫所有的门都是九排钉子。唯独东华门:八排。这一点蹊跷,让人莫名其妙。据传,崇祯皇帝大杀宫人之后,是从这里逃出去的,这门没有负起“护驾”责任,被后世皇帝撤去一排钉子。我们所知道的,清室王公大臣,正宗朝会是从午门的左右侧门入朝,平时入朝则是由西华门“牌子”。东华门则只是宫中采购鱼肉、进柴炭、水、米,向外运人粪之类用的,由此也可想一些人事心理,传开恐非子虚。可以肯定的是,杀人杀得手脖子酸痛的崇祯到此时还没有自杀的念头。那时他会想,春风吹东风,朝中亲信、外戚、贵臣都在东华门外,撞钟兴许是听不到的。逃出宫来他便奔这一带,挨家挨户敲门求容。可惜的是,没有一户开门的,全部“聋了”,钟声听不到,敲门也听不到。
在此情况下,才有了后世皆知的煤山自尽。那座山我去过,不算高,但可以鸟瞰他的皇宫。那株树我也见到过,弯弯地向前伸出在坡上,很适合上吊,他当时什么心情,他没有说。大约不好。
今年癸未,明年就是甲申。算阴历就这样算。很多事,虽与我们不相干,但值得追味的吧。
雍正与术士
《雍正皇帝》一书中表述一人物贾士芳,能呼风唤雨捉鬼擒妖,并有种种超自然的法术手段。该书在出版后,大受读者青睐之余,也因此受到许多读者批评。学者们自不待言,以为此种描写有违现实,不伦不类;普通读者也有非议,以为如此“现实主义”的社会生活不应插入鬼神魑魅之说。待到《雍正王朝》电视剧播出,里头有个披头散发形若魑魅的道士,一脸死样活气妖精味儿,我没看清是谁,经朋友指点“那就是贾士芳”。当时正在吃饭,我书中贾某人在电视剧里这般形容又大出意外,逗得一乐,差点“喷饭”。中国是个崇拜寿星的国度,生活质量倒不大讲求。释家讲色空,讲轮回,那讲的是什么?讲的是生命的转换与延续,是一种“永恒的变化”,植根于“空”与“寂”之中。道士们说性命,谈虚冲,则来得更直接:当是肉身可以成仙,丹炉九转大道既成,“一人升天,鸡犬相随”!这也是个说不到头的题目。儒家尊崇的是孔孟,是治世的显学。这个学问偏重于政治治理,因为从盘古开天辟地而后,毕竟那些个腾云驾雾,长生不老的神仙不曾真的现世一个,只留下许多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的传闻疑案,孔老夫子很务实也很智慧地回避了这一论题。“子不语怪力乱神”,“六合之外存而不论”——未知生,焉知死?我们连活着的问题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