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分类: txts3
两人口中三个其他阁臣都是以字称之,唯独梁储不咸不淡地称杨廷和为阁老,而不是同样称他的字介夫。
魏彬在一旁看得心中冷笑:一贯老好人一般的次辅梁储难得积极一回。
眼下杨廷和一手遮天,他提出兴献王世子的建议,不仅太后,梁储都没话说。
是太后垂帘外戚干政,还是放任阁臣辅国秉政?
兴献王世子继位这个方案刚刚让太后和内阁都感到合适,内阁内部又争了起来。
此刻梁储在内阁之中是争不过杨廷和的,不如以年迈之躯跑上一趟,先博个迎立之功。
蒋冕很不忿。
梁储年龄已经大了,要是先被熬走,杨廷和之后不就是他蒋冕出任首辅了?要是再有迎立之功,这个速度绝对会加快。
但他还没来得及开口为自己争一争,魏彬忽然开口插话:“梁阁老德高望重,确是上选。内臣这边,张公公有重任,当以谷公公为首,韦霖、张锦同去。释服袭爵懿旨,可遣张锦快马先抵,再与奉迎团汇合。”
从一开始建议了太后下“圣旨”之后,魏彬一直没敢多嘴。
但现在要迎立新君,内臣肯定是必须出人的。
杨廷和之前已经点了张永防江彬,魏彬必须进一步开口试探一下。
张永有点意外地看着魏彬:迎立之功,他不要?
只见魏彬又说道:“既要宣江彬入宫,臣或可派上用场。臣去宣旨,江彬必会不疑。”
他说罢就看着杨廷和,觉得他应该明白自己的眼神:这个投名状够了吧?我跟江彬确实有姻亲关系,江彬更容易被我骗到宫里来。
从劝进太后到相助内阁,魏彬的操作是如此丝滑。
第4章 谁在蛊惑你?
魏彬这个提议,通过对梁储的支持,让杨廷和也必须掂量一二。
况且梁储去奉迎新君,杨廷和也不是没好处。
你杨廷和还要功劳何用?进一步掌控朝堂才是更重要的。
新君登基之前,内阁里已经不再有梁储跟杨廷和争,杨廷和做事岂非方便?
最能串联太监们的掌事太监谷大用离开了京城,司礼监也再去两人,剩下的张永得了个重任不会唱反调,自己又表达了助内阁一臂之力的意思。
你杨廷和还有什么掣肘之处?
梁储也不由得看了看魏彬,嘴角隐隐露出一丝看透的微笑。
张太后适时开口:“梁阁老确实是不二人选。”
杨廷和闻言只能先向帘后行了行礼,静静看了魏彬片刻,神色看不出什么。
有了这个停顿,他才继续说:“现任大臣中,武臣当遣定国公徐光祚,文臣则可遣礼部尚书毛澄,途中可与梁阁老一同先让世子熟悉登基之仪。”
魏彬立刻开口:“国戚之中……太后,可遣寿宁侯、驸马都尉崔元前往。”
寿宁侯张鹤龄就是张太后的弟弟,崔元是孝宗皇帝的妹夫。
重要的是,孝宗皇帝的妹妹永康公主直到弘治六年才和崔元大婚,是在张太后眼前长大成人的。
果然,张太后立刻点头说道:“如此安排甚好!”
杨廷和深深看了一眼魏彬,露出一个和善的微笑之后就说道:“既如此,当速拟懿旨、遗诏。”
一份“遗诏”就这样在杨廷和与太后的主导下出炉了。
围绕新君的人选,以及奉迎团的人选,背后不知有多少明枪暗箭,互相的争夺与退让。
现在梁储有迎立之功,大太监们终究还是凭批红权能说上话了或者同去迎立,杨廷和得到了毫无掣肘的局面,太后亲弟和妹夫也都能够先在新君面前露露脸。
大家都很满意。
一阵忙碌,已到了三月十五日的清晨。
“提督威武团联营江彬、礼部尚书毛澄、工部尚书李鐩请见!”
殿外传来声音,殿中诸人交换了一下眼神。
正德皇帝驾崩之后,第一个将被清洗的重臣正站在殿外。
……
兴王府,朱厚熜早起之后一如往常地先去向母妃蒋氏问安,然后就准备去王府中的校场。
这是他来这里后就安排改建的。
虽然老秦一直吐槽嘉靖身体是真棒,磕了大半辈子的“仙丹”居然还能在位四十五年,但朱厚熜不敢不注意身体。
反正作为王世子,他现在暂时也不能干别的。
朱厚熜其实还有个亲生哥哥,但出生下来五天就早夭了。
除了现在由蒋氏所生的一个姐姐、一个妹妹,他本来还有兴献王侧妃王氏所生的两个姐姐。
可惜那两个姐姐都没活过十岁。
在朱厚熜的观察中,王府内其实挺和睦。
王氏生的是女儿,又不存在什么纷争。
以亲王府的条件,幼儿存活率都这么低,朱厚熜能不好好锻炼身体?
刚出蒋氏所居住的凤翔宫,比朱厚熜小三岁的乳兄弟陆炳就迎了过来,一脸兴奋又鬼鬼祟祟地小声说:“父亲让我告诉殿下,解长史现在是看哪家富商出的银子多!”
朱厚熜脸色一沉。
他的姐姐已经快十七岁了,到了这个时代成婚的年纪。
现在离孝期结束还有八个月,等到孝期结束,朱厚熜按规矩是要袭封王位的,届时也到了可以娶亲的年纪。
如今王府只有他一个男丁,受到宁王叛乱的影响,蒋氏其实非常担心皇帝回头找个理由拖着,然后找到什么借口让朱厚熜只能降个等级封为郡王。
借春节向朝廷上贺表的机会请示孝期结束后袭封王爵的事已经做了,还没回音;他和姐姐二人的婚事,也先在准备着
魏彬在一旁看得心中冷笑:一贯老好人一般的次辅梁储难得积极一回。
眼下杨廷和一手遮天,他提出兴献王世子的建议,不仅太后,梁储都没话说。
是太后垂帘外戚干政,还是放任阁臣辅国秉政?
兴献王世子继位这个方案刚刚让太后和内阁都感到合适,内阁内部又争了起来。
此刻梁储在内阁之中是争不过杨廷和的,不如以年迈之躯跑上一趟,先博个迎立之功。
蒋冕很不忿。
梁储年龄已经大了,要是先被熬走,杨廷和之后不就是他蒋冕出任首辅了?要是再有迎立之功,这个速度绝对会加快。
但他还没来得及开口为自己争一争,魏彬忽然开口插话:“梁阁老德高望重,确是上选。内臣这边,张公公有重任,当以谷公公为首,韦霖、张锦同去。释服袭爵懿旨,可遣张锦快马先抵,再与奉迎团汇合。”
从一开始建议了太后下“圣旨”之后,魏彬一直没敢多嘴。
但现在要迎立新君,内臣肯定是必须出人的。
杨廷和之前已经点了张永防江彬,魏彬必须进一步开口试探一下。
张永有点意外地看着魏彬:迎立之功,他不要?
只见魏彬又说道:“既要宣江彬入宫,臣或可派上用场。臣去宣旨,江彬必会不疑。”
他说罢就看着杨廷和,觉得他应该明白自己的眼神:这个投名状够了吧?我跟江彬确实有姻亲关系,江彬更容易被我骗到宫里来。
从劝进太后到相助内阁,魏彬的操作是如此丝滑。
第4章 谁在蛊惑你?
魏彬这个提议,通过对梁储的支持,让杨廷和也必须掂量一二。
况且梁储去奉迎新君,杨廷和也不是没好处。
你杨廷和还要功劳何用?进一步掌控朝堂才是更重要的。
新君登基之前,内阁里已经不再有梁储跟杨廷和争,杨廷和做事岂非方便?
最能串联太监们的掌事太监谷大用离开了京城,司礼监也再去两人,剩下的张永得了个重任不会唱反调,自己又表达了助内阁一臂之力的意思。
你杨廷和还有什么掣肘之处?
梁储也不由得看了看魏彬,嘴角隐隐露出一丝看透的微笑。
张太后适时开口:“梁阁老确实是不二人选。”
杨廷和闻言只能先向帘后行了行礼,静静看了魏彬片刻,神色看不出什么。
有了这个停顿,他才继续说:“现任大臣中,武臣当遣定国公徐光祚,文臣则可遣礼部尚书毛澄,途中可与梁阁老一同先让世子熟悉登基之仪。”
魏彬立刻开口:“国戚之中……太后,可遣寿宁侯、驸马都尉崔元前往。”
寿宁侯张鹤龄就是张太后的弟弟,崔元是孝宗皇帝的妹夫。
重要的是,孝宗皇帝的妹妹永康公主直到弘治六年才和崔元大婚,是在张太后眼前长大成人的。
果然,张太后立刻点头说道:“如此安排甚好!”
杨廷和深深看了一眼魏彬,露出一个和善的微笑之后就说道:“既如此,当速拟懿旨、遗诏。”
一份“遗诏”就这样在杨廷和与太后的主导下出炉了。
围绕新君的人选,以及奉迎团的人选,背后不知有多少明枪暗箭,互相的争夺与退让。
现在梁储有迎立之功,大太监们终究还是凭批红权能说上话了或者同去迎立,杨廷和得到了毫无掣肘的局面,太后亲弟和妹夫也都能够先在新君面前露露脸。
大家都很满意。
一阵忙碌,已到了三月十五日的清晨。
“提督威武团联营江彬、礼部尚书毛澄、工部尚书李鐩请见!”
殿外传来声音,殿中诸人交换了一下眼神。
正德皇帝驾崩之后,第一个将被清洗的重臣正站在殿外。
……
兴王府,朱厚熜早起之后一如往常地先去向母妃蒋氏问安,然后就准备去王府中的校场。
这是他来这里后就安排改建的。
虽然老秦一直吐槽嘉靖身体是真棒,磕了大半辈子的“仙丹”居然还能在位四十五年,但朱厚熜不敢不注意身体。
反正作为王世子,他现在暂时也不能干别的。
朱厚熜其实还有个亲生哥哥,但出生下来五天就早夭了。
除了现在由蒋氏所生的一个姐姐、一个妹妹,他本来还有兴献王侧妃王氏所生的两个姐姐。
可惜那两个姐姐都没活过十岁。
在朱厚熜的观察中,王府内其实挺和睦。
王氏生的是女儿,又不存在什么纷争。
以亲王府的条件,幼儿存活率都这么低,朱厚熜能不好好锻炼身体?
刚出蒋氏所居住的凤翔宫,比朱厚熜小三岁的乳兄弟陆炳就迎了过来,一脸兴奋又鬼鬼祟祟地小声说:“父亲让我告诉殿下,解长史现在是看哪家富商出的银子多!”
朱厚熜脸色一沉。
他的姐姐已经快十七岁了,到了这个时代成婚的年纪。
现在离孝期结束还有八个月,等到孝期结束,朱厚熜按规矩是要袭封王位的,届时也到了可以娶亲的年纪。
如今王府只有他一个男丁,受到宁王叛乱的影响,蒋氏其实非常担心皇帝回头找个理由拖着,然后找到什么借口让朱厚熜只能降个等级封为郡王。
借春节向朝廷上贺表的机会请示孝期结束后袭封王爵的事已经做了,还没回音;他和姐姐二人的婚事,也先在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