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匠的狂欢节》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想的要黑暗得多,但我希望它仍然饱含着一种人间喜剧式的精神,以及对人性所蕴含的可能的颂扬。



欢迎来到巴切赖托……



安德鲁·林赛



2015年2月

声明



为了避免个别人上演他本人的“面包匠的狂欢节”,作者特别对本书的某些细节作了变更。所以,试图复制吉安尼·特里莫托“塔兰图拉1蛋糕”的人会发现本书并没有什么实际用途,许多细节有待考证,作者对后果概不负责。读者最好把这本书当作一部“小说”来读,它不是一本关于面包制作、橄榄油生产或某类蜘蛛繁殖习性的权威教科书。就正常的历史来说——如果所谓的“正常的历史”真的存在的话,这是一段“不正常的历史”。书中出现的谬误要么是来自于作者一时兴起的胡编乱造,要么是由于他行文的前后矛盾所致。



作者就某些读者可能会与书中的一名或多名角色重名致歉。这些角色只不过是小说创造出的人物,多数情况下本该受到鞭笞,这绝对不是对他人的临摹,不管是活着的还是已经死去的,当然,他们都是作者本人的自画像。请放心,“你”不是“他们”中的一员。



不要把小镇巴切赖托(又名“小意大利”)与巴切莱托或巴切勒托搞混了,后者是意大利的两个城镇。据我们所知,这两个城镇从来没有举行过“面包匠的狂欢节”或类似的活动,而“面包匠的狂欢节”只发生在巴切赖托。狂欢节是个独特的世界,我们最好还是别去招它惹它。

开场白:但是,我离题了……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叫作“尼蒂”的小镇上,人们善于酿造啤酒,他们每年都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来庆祝。在这一天一夜里,他们不停地喝酒,一直喝到眼睛都看不见了。太阳出来后,大家发现又能重见天日,都松了口气。人世间奇迹无穷。由于喝得太多,他们到处闲逛,逛得越久喝得就越多。那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日子。



不用说,故事传开了,尼蒂镇的居民得了“酒鬼帮”的名声,尽管他们只在那一天喝得烂醉——至少他们自己是这么说的。在当地的方言里,如果要说“我是尼蒂人”,你就说“我尼蒂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句话逐步演变成了“我离题了”,意思当然是指“我是个四处闲逛的酒鬼”。因为他们都在那一天喝得酩酊大醉,所以这件事完全可以作为那个独特事件——面包匠的狂欢节——的序曲。但是,我离题了。

引子:关于那幅画



整幅画由密码构成,描绘的是一座建造得像一只乳房的教堂,圆圆的屋顶像个石头的奶头。教堂前面有座女子的塑像,也是石头做的。那是圣弗朗西斯卡,黑色的圣母马利亚。



教堂前面的广场上有许多人,他们身着各式服装和伪装。一个名叫阿马莱托的小伙子骑着一头山羊,山羊的名字也叫弗朗西斯卡。还有一个完全由面包做成的像头肥猪一样的男人,画家采用了阿尔钦博托2技法,用小圆面包、面包卷、蛋糕和其他各式各样的面包组成这个男人。一个涉及他性别的细节显得十分离奇,艺术家放在面包人两腿之间的某种蛋糕让人觉得那玩意儿是个女性生殖器官,除非他是个阴阳人,而他的阳具正好被遮住了。



一个身着红黑相间服装的男子置身于油画的前景,他的头上顶着一对角,正在鞭打一个用盘子端着自己头的女人;另一个躺在泥潭里的男人则在洗澡,他同时梦见了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圣母马利亚。一个中年女子正单腿站立,放声歌唱,一群黄蜂从她张开的嘴里飞出。这些人都站在鞭打别人的恶魔身边,让他想加倍抽打那个跪在地上、头放在盘子里的女子。



一个独臂男子正拿着一块石头在地上写着什么。他就是斯泰法诺·科斯塔,传说这个教堂就是他用一条独臂建造起来的。



整个场景(经艺术家的想象)是对多年前发生在巴切赖托(又名“小意大利”)小镇上众多事件的描述。那年的耶稣受难日3正好碰上4月1日,所以神圣的复活节与被有些人称为“愚人节”,被另一些人称为“愚人节前夜”的日子重合了。



这幅画曾经属于我外祖父,现在则归我所有了。



不知是由于命运的捉弄还是上帝难缠的行事方式,我天生不育,也就是说血脉到我这儿就断了。所以我需要留下一个记录,让画布上的故事和它所记录的怪异历史得以保存并流传下去。



迄今为止,这段历史一直是经口头流传的,我外祖父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里把它转述给了我。



在准确讲述这个故事之前,我想先说一两个与我怎样得知这个故事有关的细节。



当时我正在国外旅行,其中很大一部分时间在意大利逗留,在中部的丘陵地带教授戏剧并准备参加几个朋友的婚礼。我接到祖父的电报,让我即刻返回。他生命垂危,急需向我托付后事。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里,我坐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你若愿意的话可以把这称作历史。像他断言的那样,这是一个离奇的传说,有些地方甚至离奇得有点儿过分。



显然,在不断转述的过程中,某些细节被更改了,另外一些则被美化了。对有出入的部分,我尽量按照我外祖父的讲述记录,不作改动。在征得他的同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