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司机》
分类: txts3
便出门走了。
李红旗跟着黄炳中到了行政科,交了材料。行政科长是个女的,叫薛茵,30来岁,人长得不算漂亮,但挺有气质。李红旗是从她桌上放的牌子上看到姓名的。薛茵看完材料,朝李红旗看了看,说:"行了,材料放这儿吧。什么时候来上班?"
"随便什么时候都行。"李红旗道。
黄炳中说:"那就今天吧。今天。"
李红旗点点头,又跟着黄炳中回到办公室。黄炳中指着门边上的一张桌子,说:"打点水抹抹,以后这就是你的了。"
等李红旗打了水回来,黄炳中已经走了。他抹了桌子,又将抽屉打开,里面有许多废纸,捡出来一看,上面都是些笑话,还有些黄段子。他看了几个,有点想笑,就顺手将废纸放到一个抽屉里。打扫完,他坐下来,这才看见屋子的墙壁上贴着县委小车班司机名单。他数了数,一共七个。黄炳中排在第一位,底下依次是:王德、风解放、吴坤、乔志成、鲁小平、毛旺。
这名字后就要加上一个了,李红旗,排在第八位。要发不离八,八是个好数字,正好自己赶上了,李红旗心里想着,美滋滋的,差一点就笑出声来。
一直到下班,黄炳中再没出现。李红旗坐着,有些着急,不知道是走还是不走?走吧,没人了,部队里小车班每时每刻都是有人的,首长随时调度。不走吧,他看见外面的人不断地往外走了。墙上的钟也指着十一点半了。县城里上班,这一点叔叔跟他说过,不比大城市的。大城市说十二点,就是十二点。县城里十一点基本上就开始下班了。最迟也迟不过十一点半。十二点,大部分人已经在饭桌上了。
大楼里开始静下来了,李红旗出了办公室门,向里面张望了下,正碰着薛茵。
薛茵问:"还没走呢?"
这口气就像对一个天天在一块儿上班的人一样,李红旗听着舒服,就笑道:"正要走,薛科长。"
薛茵边往外走边说:"来了就适应了,就这样。"
李红旗摸不着这话是什么意思,就含糊地应着。等薛科长走远了,他也回头,将门关了,刚走到门口,听见哧溜一声刹车,就看见一辆宝马停在面前。车上并没有下来人,看来是专门开来接人的。他也不好多站,出了门,沿着水泥路走。一边回头,正看见姚和平主任从门内出来,然后上了车。车子发动了,往前面开过来。
李红旗本能地让到路边上,车却停了。
姚和平主任从摇下的车窗里探出头,问:"小李,来上班了?手续都办好了吧?"
李红旗一时有些发窘,他没想到姚主任会停车和他打个招呼。他有些激动,脸一红,支吾道:"办好了,办好了,谢谢姚主任,谢谢。"
"那就好,好好干!"姚主任摇上车窗,车又一溜烟走了。
李红旗心里的激动还没平息,看来姚和平这个人还是很和蔼的。虽然在办公室里看着,有一股子官气,但刚才那一会儿,又让李红旗感到了关心与温暖。叔叔说,在县委办这一块儿,姚和平就是大管家,对上他是主要领导的参谋,对下他是整个办公室的最高决策者。所以要想在县委办好好地混下去,姚主任的态度和印象至关重要。他说行,将来就有机会;他说不行,说不定哪天就靠边了。不仅没了机会,就是方向盘也可能没得摸了。
边走边想,李红旗又到了县委大门口。他有意识地停了下,他想看看那矮胖的保安会不会出来。可是,站了足足一分钟,没动静。他正要抬步走,保安出来了,喊道:"李师傅,下班呢!"
这人真机灵!李红旗边应边感叹。
第3章
3
早晨,李红旗六点起床,然后跑步。他沿着一环路跑一圈,算下来是四公里。跑步结束,他在叔叔家边上的早点摊上买上三份早点,另外两份是给叔叔和婶婶的。回到家,就着叔叔早已烧好的开水,泡了茶,吃了早点,正好七点二十分。然后出门。他不骑车,走,边走边看看风景。当然也看看人,特别是那些打眼的女孩子们。他少不得会多看上几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看又何妨?
走到县委大门口,七点四十;进门到办公室,七点四十八分。司机办公室的门基本上都是关的。不是说其他司机没上班。而是司机工作的特点决定的。有些要趁早办事的领导,司机就直接到家中去接;没安排八点前出车的,司机就不会太急,不踩着八点的趟儿,他不会来。待李红旗将办公室收拾了一遍,又打来开水,吴坤和毛旺也过来了。
吴坤说:"红旗,吃了吗?去买点早点。出门向东,那家的油条好。"
李红旗笑着,"我刚吃了。"
吴坤道:"吃了?那算了,毛旺,你去。"
毛旺嘟哝着:"我以为有新人接班了呢,还得去。"
不一会儿,毛旺就拿着油条回来了。吴坤接过来,连声谢谢也没说,张嘴就吃,李红旗也没看见吴坤付钱,心里纳闷儿,却不好问。吴坤是县委副书记叶能文的司机,这叶书记好像很少出去。吴坤因此早晨上班到办公室的时候也就多些。他有时还发牢骚,说叶书记自己不动,把他也给干死了。这干死了是什么意思,李红旗是后来才明白的,就是没什么好处,没什么油水的意思。
吴坤牢骚归牢骚,做事却利索。吃了饭,他上去转一圈。据毛旺说,是去向叶书记问安了。问完安,他下来。如果叶书记上午出去,他就在办公室等。如果不出去,他自己就出去了。
毛旺背后对李红旗说:"吴坤做生意,忙!"
往往是到了上午九点
李红旗跟着黄炳中到了行政科,交了材料。行政科长是个女的,叫薛茵,30来岁,人长得不算漂亮,但挺有气质。李红旗是从她桌上放的牌子上看到姓名的。薛茵看完材料,朝李红旗看了看,说:"行了,材料放这儿吧。什么时候来上班?"
"随便什么时候都行。"李红旗道。
黄炳中说:"那就今天吧。今天。"
李红旗点点头,又跟着黄炳中回到办公室。黄炳中指着门边上的一张桌子,说:"打点水抹抹,以后这就是你的了。"
等李红旗打了水回来,黄炳中已经走了。他抹了桌子,又将抽屉打开,里面有许多废纸,捡出来一看,上面都是些笑话,还有些黄段子。他看了几个,有点想笑,就顺手将废纸放到一个抽屉里。打扫完,他坐下来,这才看见屋子的墙壁上贴着县委小车班司机名单。他数了数,一共七个。黄炳中排在第一位,底下依次是:王德、风解放、吴坤、乔志成、鲁小平、毛旺。
这名字后就要加上一个了,李红旗,排在第八位。要发不离八,八是个好数字,正好自己赶上了,李红旗心里想着,美滋滋的,差一点就笑出声来。
一直到下班,黄炳中再没出现。李红旗坐着,有些着急,不知道是走还是不走?走吧,没人了,部队里小车班每时每刻都是有人的,首长随时调度。不走吧,他看见外面的人不断地往外走了。墙上的钟也指着十一点半了。县城里上班,这一点叔叔跟他说过,不比大城市的。大城市说十二点,就是十二点。县城里十一点基本上就开始下班了。最迟也迟不过十一点半。十二点,大部分人已经在饭桌上了。
大楼里开始静下来了,李红旗出了办公室门,向里面张望了下,正碰着薛茵。
薛茵问:"还没走呢?"
这口气就像对一个天天在一块儿上班的人一样,李红旗听着舒服,就笑道:"正要走,薛科长。"
薛茵边往外走边说:"来了就适应了,就这样。"
李红旗摸不着这话是什么意思,就含糊地应着。等薛科长走远了,他也回头,将门关了,刚走到门口,听见哧溜一声刹车,就看见一辆宝马停在面前。车上并没有下来人,看来是专门开来接人的。他也不好多站,出了门,沿着水泥路走。一边回头,正看见姚和平主任从门内出来,然后上了车。车子发动了,往前面开过来。
李红旗本能地让到路边上,车却停了。
姚和平主任从摇下的车窗里探出头,问:"小李,来上班了?手续都办好了吧?"
李红旗一时有些发窘,他没想到姚主任会停车和他打个招呼。他有些激动,脸一红,支吾道:"办好了,办好了,谢谢姚主任,谢谢。"
"那就好,好好干!"姚主任摇上车窗,车又一溜烟走了。
李红旗心里的激动还没平息,看来姚和平这个人还是很和蔼的。虽然在办公室里看着,有一股子官气,但刚才那一会儿,又让李红旗感到了关心与温暖。叔叔说,在县委办这一块儿,姚和平就是大管家,对上他是主要领导的参谋,对下他是整个办公室的最高决策者。所以要想在县委办好好地混下去,姚主任的态度和印象至关重要。他说行,将来就有机会;他说不行,说不定哪天就靠边了。不仅没了机会,就是方向盘也可能没得摸了。
边走边想,李红旗又到了县委大门口。他有意识地停了下,他想看看那矮胖的保安会不会出来。可是,站了足足一分钟,没动静。他正要抬步走,保安出来了,喊道:"李师傅,下班呢!"
这人真机灵!李红旗边应边感叹。
第3章
3
早晨,李红旗六点起床,然后跑步。他沿着一环路跑一圈,算下来是四公里。跑步结束,他在叔叔家边上的早点摊上买上三份早点,另外两份是给叔叔和婶婶的。回到家,就着叔叔早已烧好的开水,泡了茶,吃了早点,正好七点二十分。然后出门。他不骑车,走,边走边看看风景。当然也看看人,特别是那些打眼的女孩子们。他少不得会多看上几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看又何妨?
走到县委大门口,七点四十;进门到办公室,七点四十八分。司机办公室的门基本上都是关的。不是说其他司机没上班。而是司机工作的特点决定的。有些要趁早办事的领导,司机就直接到家中去接;没安排八点前出车的,司机就不会太急,不踩着八点的趟儿,他不会来。待李红旗将办公室收拾了一遍,又打来开水,吴坤和毛旺也过来了。
吴坤说:"红旗,吃了吗?去买点早点。出门向东,那家的油条好。"
李红旗笑着,"我刚吃了。"
吴坤道:"吃了?那算了,毛旺,你去。"
毛旺嘟哝着:"我以为有新人接班了呢,还得去。"
不一会儿,毛旺就拿着油条回来了。吴坤接过来,连声谢谢也没说,张嘴就吃,李红旗也没看见吴坤付钱,心里纳闷儿,却不好问。吴坤是县委副书记叶能文的司机,这叶书记好像很少出去。吴坤因此早晨上班到办公室的时候也就多些。他有时还发牢骚,说叶书记自己不动,把他也给干死了。这干死了是什么意思,李红旗是后来才明白的,就是没什么好处,没什么油水的意思。
吴坤牢骚归牢骚,做事却利索。吃了饭,他上去转一圈。据毛旺说,是去向叶书记问安了。问完安,他下来。如果叶书记上午出去,他就在办公室等。如果不出去,他自己就出去了。
毛旺背后对李红旗说:"吴坤做生意,忙!"
往往是到了上午九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