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唐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声明:本书由奇书网(
<饮唐>
水印江山 著

正文 楔子

隋末唐初,天下正乱。杨隋已逝,李唐将现。群雄割据,逐鹿中原。而在这乱世中却有一仙山福地、世外桃源。

茅山,位于江南道丹阳郡(今江苏省镇江市),为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称。山上奇岩怪石林立密集,大小溶洞深幽迂回,灵泉圣池星罗棋布,曲涧溪流纵横交织;峰峦叠嶂,云雾缭绕,青竹繁茂,物华天宝。山中有一宗门,相传是汉元帝初元五年,陕西咸阳有茅氏三兄弟来茅山采药炼丹,济世救民,后在茅山隐居修炼而得道飞升。后齐梁隐士陶弘景在此创立一道门教派,以茅氏三兄弟为祖师,故曰茅山派。

大业十三年,盛夏。这一日,茅山派当代宗师王远知云游归来,这王远知乃是一奇人,据传王远知出生之事其母曾梦见凤凰,且腹中有啼叫声,一个叫宝志的和尚说王远之要么当官要么做神仙。后果然应验。王远知年少时就极为聪明,博览群书。后入茅山修习,终成大家。历经数朝,深受帝王器重,尤其此次出山向唐高祖李渊密告符命,指点其夺天下,使李渊深感其恩。

王远知今已一百零九岁,却依旧老当益壮,生机勃勃。健步走至茅山脚下,忽停下转身,望向旁边草丛,只见其内有一包裹,走近一看,却发现内有一男婴,包裹旁有点滴血迹。

王远知将男婴抱起,望着草丛中的血迹,略一思索后,感慨道:“唉!乱世啊!看来是因仇怨而逃命,估计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才抛其子于此啊!”随后又看看男婴,虎头虎脑,浓眉大眼,眉宇间带有一丝正气。欢喜道:“哈哈,上天待我不薄啊!都说老无所依,而我却在晚年得一佳徒,此生无憾矣!”

正文 第一章 转瞬越千年

武德三年,六月,中旬,清晨,太阳还未升起,朝霞布满天边,正是紫气东来时。

茅山九峰中的第五峰和第六峰中间有一山谷,山谷中有一条河流从中穿过,山花遍野,奇木丛生。谷内有一茅屋,屋前有一老一小正面对朝阳,闭目打坐。这二人正是王远知和李毅。李毅就是王远知三年前捡的那个婴儿,由于王远知当年从李毅的包裹中发现一圆形羊脂白玉佩,而玉佩正面刻有一个龙凤凤舞的“李”字,背面印有一三足大鼎。因此王远知给李毅取李姓。但无人知此李毅却是一天外来客。

李毅本名李凌峰,本为新世纪天朝的一豪门子弟,从小锦衣玉食,不愁吃穿。却自小喜欢探索古地,寻找各种刺激。而且从小“乐善好学”,对任何感兴趣的事物都想了解,曾经跟多个师傅学习各种知识,属于“万金油”类型!但学习一段时间后就会因为失去兴趣而放弃。故而他所学杂而不精。

李凌峰最爱国学,尤其是书法。这一项爱好他坚持了二十年都没放弃,殊为不易。对于一个喜欢刺激的年轻人来说能静下心沉迷于书法中无法自拔,可以说这是一个奇迹!因为此事被朋友起个外号叫“贾秀才”。李凌峰为人讲义气,敢担当,有责任心,做事不拘小节,玩世不恭。说白了就是有点小善良却又有点小流氓。

一周前,李凌峰收到“刁员外”、“胖将军”等损友的邀请。说在茅山附近发现一座古墓,怀疑是唐朝的,李凌峰二话没说,收起行李就和几个损友一同出发,到茅山后,通过走后门,和考古专家一起下了墓,后经历一番周折,到墓穴最深处见到一棺椁,然在专家的一番琢磨、观察、查资料、开会讨论等一系列工作后,才小心翼翼的打开棺椁,却见里面只有一印有“李”字的玉佩,李凌风拿起玉佩仔细观察,手却突然被扎了一下,鲜血直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李凌峰醒来就发现自己变成了婴儿躺在草丛之中,再后来就被王远知捡到,带回茅山抚养,并收为关门弟子,更名为李毅。

朝阳初升,给正在打坐的一老一少蒙上一层神秘的光晕,但此时李毅看似在打坐,其实有些心不在焉,他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愁绪,魂穿唐朝,对于爱好冒险的李毅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好事,但从此以后再也见不到前世父母亲人,对李毅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李毅虽生于豪门,确有一和睦的家庭,因为李家有良好的家训,所以没有发生一些如因争夺家产而兄弟阋墙之类的事情。所以李毅对前世父母兄弟等亲人的感情是非常深的。这三年来,李毅虽然想尽量表现的像个正常孩子,但心里那份孤独与思念却一直挥之不去,所以看上去有些呆傻,因此王远知还差点把李毅当成了问题儿童。

“唉!三年了!爸!妈!儿子再也会不去了!希望您二老对于儿子的意外不要太过悲伤!老妹,要照顾好父母啊!告诉父亲少喝酒!还有告诉母亲多做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呼!以前没机会说这些,现在倒是有机会了,可是你们能听到吗?”李毅突然睁开眼睛,望着已经缓缓升起的太阳,红霞似锦,紫气升腾。温暖、阳光、生机勃勃,李毅感觉自己被阳光,彩霞,紫气所包围。“我已不是李凌峰了!我是李毅,大唐的李毅,既然来了,就要像朝阳一样,用自己的一点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