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为后
分类: qsxs
柳文朝身旁行了个礼,道:“感谢柳首辅的举荐,刘某不胜感激,还望首辅指点一二,我应如何办?”
刘芳以为柳文朝举荐自己是要自己徇私舞弊。柳文朝自然明白他心中所想,于是他笑道:“柳大人无需多虑,秉公办事便可。”
柳文朝走后,留刘芳一人呆在原地。
这时柳文朝对身旁的唐维桢说道:“我很像奸臣吗?”
唐维桢笑道:“你与他非亲非故,私下也无来往,就这么平白无故让他得了个便宜,他能不多想吗?”
柳文朝:“我举荐他只是觉得他的品行适合,仅此而已,哪来那么多弯弯绕绕,能臣从何而来,皆源自科举,国家兴盛,则需人才。”
唐维桢点点头道:“对,像你这样的人才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
柳文朝轻笑:“那像你这样的便是人中龙凤。”
就在二人打闹嬉笑中,陈学良走了过来,讥笑道:“二位这打打闹闹成何体统,皇上眼皮底下也不避嫌,不怪别人说二位有断袖之嫌。”
柳文朝却不恼,只轻笑道:“别人怎么说,我听不见也管不着。”
陈学良看向唐维桢道:“唐大人还真是下了血本,血亲妹妹都拿来做棋子,别到时‘赔了夫人又折兵’。”
唐维桢:“感谢陈大人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柳文朝接过去了“这就不劳陈大人操心了,你还是多操心自己的闺女吧!如果嫁不出去了,不妨考虑一下我。”说完拉起唐维桢便走了。
待陈学良反应过来之时,看向二人的背影骂道:“岂有此理。”
第3章 往事
忽匆匆,宫后苑角落里的桂花已经压垮了枝头,落在红墙上的倒影随着微风轻晃。
一个月后,李承允一行人便到了京都,此时正站在惠明帝寝宫前等候通传的人,大约过了半炷香,一个身姿摇曳的身影向前走来,到了跟前一看,应锌瘦小的身子衣着一丝不苟地太监服,腰身自然而然微弯着,面带微笑细声细气地说道:“楚王请随奴才进来吧。”
内室光线昏暗,焚了很重的安神香,李承允看见惠明帝和衣坐在床榻上,和三年前比起来似乎衰老了许多,他行礼道:“儿臣拜见父皇。”稍等了半刻,才传来低缓的声音:“起来吧!”
惠明帝看向一旁的椅子,道:“坐吧!”他牵过李承允的手,道:“和三年前比起来你似乎健壮了不少,也更英俊潇洒了,看来昌平是个好地方”
李承允道:“您给儿臣选的昌平是富庶繁华之地,景色秀丽,儿臣很喜欢。”
惠明帝慈祥笑道“当初给你取字佑宁,是希望你做个闲散王爷,平平安安度过一生,如今你也要成婚了,朕也就心满意足了。”
李承允看着这个年近半百的老人,他既是华国的皇帝也是自己的父皇,心里顿时五味杂陈,联想到自己将来要做的事情,他难免有些惆怅。他想趁这个时候陪父皇多说点话,他稍微放松了一直紧绷的身子。
惠明帝深深地看了李承允一眼,嘴角有丝狡猾的笑意,不过也只是转瞬即逝的表情,谁也没有察觉到,接着他继续说道:“朕老了,身子也一年不如一年,你皇兄也不争气,朝中许多大臣对他不满意,想另立太子,这事你怎么看?”
李承允在心里倒吸了一口凉气,果然最是无情帝王家,前一时刻还是父慈子孝,下一瞬便成夺命弯刀。
李承允若是顺着他的意思回答另立太子,那么惠明帝便会觉得李承允是想回来挣太子位,这门亲事就会变成丧事。
于是李承允便道:“父皇,儿臣不能干预朝政之事。”
惠明帝拍了拍李承允的肩膀,笑道:“好几年没见你了,一时高兴,就忘乎所以了。”随后,惠明帝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不要以为皇帝高高在上,仿佛拥有世上一切至高无上的权利,只有当你真正坐上这把龙椅,你才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是迫不得已,万般无奈!”
李承允从容说道:“谨遵父皇教导,儿臣铭记于心。”
一番试探结束后,惠明帝又恢复了刚才的慈祥,伸了个懒腰,道:“去看看你母妃吧!”
李承允起身告退,又去看了兰贵妃,从宫中出来后已是申时。他来到一家成衣铺,换了身服饰便走进了他曾经最熟悉的东芯街,穿过这条街道右转便是柳文朝的府邸。
自从十四岁那年那天在大雪纷飞的宫后苑见过柳文朝,他便派慕宇去打听,待得知柳文朝是翰林院侍读后,李承允便去求惠明帝把他安排给自己一个人授课。年仅二十一岁的柳文朝便云里雾里地做起了李承允的侍读。
柳文朝升得很快,从翰林院侍读到国子监司业再到礼部左侍郎兼任翰林院学士,再由前任首辅徐寿辉引荐入阁,从礼部左侍郎兼任东阁大学士,无论柳文朝升到何位置,李承允依然叫他先生,从未变过。再后来李承允去了昌平,柳文朝便升到了顶点首辅。
那时李承允十八,对男女情爱一事,已明了,夜晚他睡不着觉便会偷偷溜出宫来,爬上柳文朝府邸的屋顶偷看,他发现柳文朝有写字的习惯,也难怪他的字连惠明帝都赞不绝口。
还有一次,他在屋顶偷看到满室春光的一幕,柳文朝在沐浴,李承允目不转睛地看着柳文朝褪去外衣,室内只点了一盏煤油灯,透过昏黄的光线,李承允朦朦胧胧地瞧见柳文朝浑圆饱满的臀部,
刘芳以为柳文朝举荐自己是要自己徇私舞弊。柳文朝自然明白他心中所想,于是他笑道:“柳大人无需多虑,秉公办事便可。”
柳文朝走后,留刘芳一人呆在原地。
这时柳文朝对身旁的唐维桢说道:“我很像奸臣吗?”
唐维桢笑道:“你与他非亲非故,私下也无来往,就这么平白无故让他得了个便宜,他能不多想吗?”
柳文朝:“我举荐他只是觉得他的品行适合,仅此而已,哪来那么多弯弯绕绕,能臣从何而来,皆源自科举,国家兴盛,则需人才。”
唐维桢点点头道:“对,像你这样的人才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
柳文朝轻笑:“那像你这样的便是人中龙凤。”
就在二人打闹嬉笑中,陈学良走了过来,讥笑道:“二位这打打闹闹成何体统,皇上眼皮底下也不避嫌,不怪别人说二位有断袖之嫌。”
柳文朝却不恼,只轻笑道:“别人怎么说,我听不见也管不着。”
陈学良看向唐维桢道:“唐大人还真是下了血本,血亲妹妹都拿来做棋子,别到时‘赔了夫人又折兵’。”
唐维桢:“感谢陈大人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柳文朝接过去了“这就不劳陈大人操心了,你还是多操心自己的闺女吧!如果嫁不出去了,不妨考虑一下我。”说完拉起唐维桢便走了。
待陈学良反应过来之时,看向二人的背影骂道:“岂有此理。”
第3章 往事
忽匆匆,宫后苑角落里的桂花已经压垮了枝头,落在红墙上的倒影随着微风轻晃。
一个月后,李承允一行人便到了京都,此时正站在惠明帝寝宫前等候通传的人,大约过了半炷香,一个身姿摇曳的身影向前走来,到了跟前一看,应锌瘦小的身子衣着一丝不苟地太监服,腰身自然而然微弯着,面带微笑细声细气地说道:“楚王请随奴才进来吧。”
内室光线昏暗,焚了很重的安神香,李承允看见惠明帝和衣坐在床榻上,和三年前比起来似乎衰老了许多,他行礼道:“儿臣拜见父皇。”稍等了半刻,才传来低缓的声音:“起来吧!”
惠明帝看向一旁的椅子,道:“坐吧!”他牵过李承允的手,道:“和三年前比起来你似乎健壮了不少,也更英俊潇洒了,看来昌平是个好地方”
李承允道:“您给儿臣选的昌平是富庶繁华之地,景色秀丽,儿臣很喜欢。”
惠明帝慈祥笑道“当初给你取字佑宁,是希望你做个闲散王爷,平平安安度过一生,如今你也要成婚了,朕也就心满意足了。”
李承允看着这个年近半百的老人,他既是华国的皇帝也是自己的父皇,心里顿时五味杂陈,联想到自己将来要做的事情,他难免有些惆怅。他想趁这个时候陪父皇多说点话,他稍微放松了一直紧绷的身子。
惠明帝深深地看了李承允一眼,嘴角有丝狡猾的笑意,不过也只是转瞬即逝的表情,谁也没有察觉到,接着他继续说道:“朕老了,身子也一年不如一年,你皇兄也不争气,朝中许多大臣对他不满意,想另立太子,这事你怎么看?”
李承允在心里倒吸了一口凉气,果然最是无情帝王家,前一时刻还是父慈子孝,下一瞬便成夺命弯刀。
李承允若是顺着他的意思回答另立太子,那么惠明帝便会觉得李承允是想回来挣太子位,这门亲事就会变成丧事。
于是李承允便道:“父皇,儿臣不能干预朝政之事。”
惠明帝拍了拍李承允的肩膀,笑道:“好几年没见你了,一时高兴,就忘乎所以了。”随后,惠明帝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不要以为皇帝高高在上,仿佛拥有世上一切至高无上的权利,只有当你真正坐上这把龙椅,你才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是迫不得已,万般无奈!”
李承允从容说道:“谨遵父皇教导,儿臣铭记于心。”
一番试探结束后,惠明帝又恢复了刚才的慈祥,伸了个懒腰,道:“去看看你母妃吧!”
李承允起身告退,又去看了兰贵妃,从宫中出来后已是申时。他来到一家成衣铺,换了身服饰便走进了他曾经最熟悉的东芯街,穿过这条街道右转便是柳文朝的府邸。
自从十四岁那年那天在大雪纷飞的宫后苑见过柳文朝,他便派慕宇去打听,待得知柳文朝是翰林院侍读后,李承允便去求惠明帝把他安排给自己一个人授课。年仅二十一岁的柳文朝便云里雾里地做起了李承允的侍读。
柳文朝升得很快,从翰林院侍读到国子监司业再到礼部左侍郎兼任翰林院学士,再由前任首辅徐寿辉引荐入阁,从礼部左侍郎兼任东阁大学士,无论柳文朝升到何位置,李承允依然叫他先生,从未变过。再后来李承允去了昌平,柳文朝便升到了顶点首辅。
那时李承允十八,对男女情爱一事,已明了,夜晚他睡不着觉便会偷偷溜出宫来,爬上柳文朝府邸的屋顶偷看,他发现柳文朝有写字的习惯,也难怪他的字连惠明帝都赞不绝口。
还有一次,他在屋顶偷看到满室春光的一幕,柳文朝在沐浴,李承允目不转睛地看着柳文朝褪去外衣,室内只点了一盏煤油灯,透过昏黄的光线,李承允朦朦胧胧地瞧见柳文朝浑圆饱满的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