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失利后成了大明星》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吃午饭,事后原主质问秋艳,反被秋艳警告,她大学前不谈恋爱,愿意和谁交往就和谁交往,若是原主再这样小心眼,那就连朋友都没得做。
之后,很多个中午,秋艳和其他男生结伴出入食堂,原主躲在角落偷偷看着,很多次放学,秋艳和其他男生骑车同行,原主悄悄尾随在后,内心痛并煎熬着,白天上课神游物外,夜里睡觉辗转难眠,却选择了默默承受。
整个高三,原主一多半的心思在这个女人身上,从某种意义来说,高考落榜,也和这个女人不无关系。
这一切都是因为那个该死的约定,让原主自欺欺人地抱有聊以慰藉的希望之火。
薛冰扯开话题:“怎么说,找人打篮球,还是去桌球房较量较量?”
李睁略一沉吟,道:“我想去附近的音像店,书店,书报亭晃晃。”
若是原主,落榜后的人生路似乎只有两条,要么复读一年,要么踏上社会找工作,而如今的他,却有第三条路,音乐之路,只是原主记忆中有关这个空间娱乐圈的信息太少,他需要主动去了解。
薛冰愣了愣,很快点头:“成,今天就当你生日,你说了算。”
......
整个下午,两人骑着自行车,附近五公里以内,五家音像店,三家书店,以及七八家报亭,被他们转了个遍。
随着信息的不断汇聚,对于这个空间的华国流行乐坛,李睁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与地球上既相似,又颇多不同之处。
相似的是发展轨迹,到1996年这个时间节点,同样是兴起了十多年,同样处在唱片业黄金十年的起潮点。
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出现港台歌手绝对主导,尤其90年代,四大天王横扫天下的局面。
这个空间的港岛,宝岛歌手只是在80年代中后期走在了潮头,进入90年代以后,大陆歌手纷纷崛起,与前两者分庭抗礼,呈现出百花争鸣。
还有最为不同的一点,这个时空的歌手,李睁一个都不认识,歌曲,一首都没听过。
如此一来,相比于前世,李睁凭空多了两大优势。
第一,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却还不满十八周岁,对于流行乐来说,年轻从来都是最大的本钱。
第二,前世北漂第四年开始接触各种乐器,尤其弹了一手相当不错的吉他,又从第八年开始接触词曲创作,参照学习的曲谱不下一千首歌,而这些歌曲几乎囊括了国,粤,英语流行乐中的经典之作。
天时地利具在,自身还是带挂的,这要是不继续追梦,还不如一头撞死,试试能不能再次重生回地球好咯。
未来之路在李睁的脑海中变得清晰,不由得浮想联翩...
(注:若是上网搜索,唱片业黄金十年会是1988-1998,但这指的是港台地区,而内地华语音乐圈的唱片黄金期,是从90年代初一直到2006,这是个笼统的概念,其中销量总数最大的十年有各种版本,我个人比较赞同是1995至2005。
再解释一个误区,很多朋友或许会认为,传统唱片业的落寞是因为互联网的兴起,其实不然,真正让唱片业由盛及衰的,是IPOD3上市彻底取代随身听,以及后来的智能手机。)


第三章 两条腿并行
夕阳西下。
在一个十字路口和薛冰分别后,李睁又骑了两条马路,拐进一个名叫向阳新村的小区。
这是一个八十年代初建造的老式小区,原主还没上小学便搬了进来,已经住了十多年。
看着被爬山虎覆盖大片的破败外墙,李睁的眼睛亮得发贼,以地球上后世经验,步入新千年以后,随着全国楼市的持续升温,拆迁潮也是随之掀起。
许多平头百姓家因此受益,一拆翻身!
向阳新村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棚户区,但由于楼房低矮老旧,在开放商眼中与棚屋区并无区别,正是拆迁的主力对象。
“这个世界的华国未来发展大势不知道会不会也和地球一样,若是楼市能更早几年热起来,作为拆二代的我有了第一桶金,完全可以省去出道前的挣扎,直接找上唱片公司自费出一张专辑,嘿嘿...”
想到美处,李睁咧开的嘴角流出一条口水,直到锁好了自行车,看向3号楼的大门口,这才后知后觉地吸回到了嘴里。
3号楼,301。
站在门外,李睁敲门的手顿了顿,又揣进兜里,翻出一把钥匙,打开了房门。
正从厨房端着碗筷走出来的李母沈秀梅脚步一顿,与此同时,从小房间冒出一个小女孩。
李冉是李睁的亲妹妹,暑假过后就要升初二,个子挺高,差不多一米六七六八,却长了一张娃娃脸,脑后荡着两个羊角辫,很是可爱。
片刻后,李父李双平也从房间里走了出来。
狭小的客厅,父母妹妹从三个不同方位看着刚进门的李睁,一时间安静极了。
“李睁,你说好中午带我去吃大餐的,现在都几点了,再不回来,爸妈就要报警了...”李冉先咋胡了起来,被李母一瞪眼:“冉冉,给你哥拿拖鞋。”
李冉噘嘴哦了一声,不情不愿地上前,从鞋柜里翻出一双拖鞋,又接过李睁换下的运动鞋,转身去往李睁的房间。
十几块一双的帆布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