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之圣泉寻踪
分类: qsxs
                    入夫子庙,我先是被一道百米长的大壁照震撼了心神。红墙上飞舞着两条五爪巨龙,顶上盖的是金黄通透的琉璃瓦,威严不可方物。这条壁照相传是明朝万历年间建成,应的是风水里“前照,后靠”之说。
还没来得及看个仔细,赵蛤蟆忽然拉了我一把,指着前头的大广场说:“老胡你快看,咱们碰到巧上去了。”
话音还没落下来,就被一阵惊天震地的巨响给盖了过去,我心说最近国际形势也没发生什么巨变啊,和平时期放炮干吗?顺着动静一看,只见一条巨大的七彩幡龙正随着人群在广场上游动,百十号人的腰鼓队把音调拔得山响,沿途的百姓都被吸引过来了。我掰着指头算了半天,然后问赵蛤蟆:“今天什么日子啊,这么大动静?”
赵蛤蟆看着那条七彩舞龙,无不羡慕地说道:“五宗大供、又有大铺子开业了。”
五宗大供,这在老北京是大商号祭拜财神爷的标准供奉。用的是整猪、整羊、整鸡、整鸭以及红鲤鱼。
前几样都好制备,唯独红鲤鱼不好办,这鱼必须是“龙鲤”。所谓“龙鲤”就是头上带角的红鲤鱼,这种鲤鱼全身殷红如血,唯独头顶上有两处凸起的白瘤,如同刚发芽的龙角一般,母鱼十年只产一卵,如此罕见的品种,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何况是拿它炖汤祭神。所以一般的商号只能用石灰膏在鱼头上点两个犄角充数,算不得真正的五宗大供。
我听老一辈人说过,当年四九城里头也只有号称“五鹤朝天”的百年老字号――鹤年堂能够十年如一日,拿正宗的红鲤鱼祭神拜祖。不过到了第十一个年头,这个传统也就废了。因为实在找不着龙鲤,此鱼的珍贵可见一斑。
我与赵蛤蟆都没见过传说中的龙鲤,一琢磨就跟着人群涌到了那家店铺门口,想看看到底是何方神圣,敢弄这么大排场。
第四章天下第一店
这间新开张的铺子设在棂星门里头,我一看地段就知道不是寻常人家能起的门脸。棂星门在三门六柱里属正宫门,也叫做九五至尊门。“九”是阳数中的极数,“五”在阳数中居正中,“九五”就是极阳居正。古时候皇帝才有资格从正门进,其他文臣武将只能贴着两边的侧门走。
能将店面立在这里,店主必然是个门路极其广络的人,与本地政府的关系怕是只深不浅。
果不其然,隔着半条街就能看见店铺外边人头攒动,围观的民众不在少数,愣是没有一个敢上前一探究竟。我挤到门面前头一看,只见门前两边的广场上,齐溜溜地排着四辆红旗牌轿车。那是什么年月,大姑娘结婚的时候能见着一辆凤凰牌自行车都能从梦里笑醒,何况是轿车。普通百姓家里根本不让配备,难怪围观的没有一个人敢轻易上前凑这趟热闹。
那店铺占的是一处三进三出的古宅,门楣上挂着“一源斋”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还有一枚看不懂的印刻点缀其中,想来可能是题字人按的印章。看门脸这里应该是间古董店,我想进去瞧瞧。回头招呼赵蛤蟆,没想到这死小子已经跑没影儿了。我本来料想他可能是看见了轿车,怕跟政府里边的人打照面,所以才逃跑了。像他这样倒买倒卖的投机分子,害怕也是人之常情,可后来才知道,这死小子是看懂了印章里的玄机,撇下我自己落跑了。
我刚踏进堂厅,就有一个秘书模样的瘦竹竿子走了过来,他看了我一眼,眼神动都没动。递过来一张薄薄的宣纸说:“先生,请留名。”
我有点不解,没听说逛商店还要留字据的,不过既然人家店里有规矩,我这个不请自来的客人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得提笔把名字写了下来。竹竿子拿着我的字看了半天,随即又走到厅堂门口,对外头的人说:“今天的名额已经满了,有兴趣的明天请早。”说完将木门一推,从里头把大门给闩上了,转过头来面无表情地对我说:“胡先生,内堂请。”
竹竿子带着我左拐右晃,脚底下一点儿声音都没有,有好几次,我都觉得他是贴着地面在飞。等到了他口中所说的内堂一看,里面已经坐了十来个中年男子,有几位爷,光凭吐纳就知道是常年在江湖上跑动的手艺人。我才跨进去半步,他们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抛了过来。我一边往里面走一边冲大家微笑,他们见我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毛头小子,也就不大放在心上,又纷纷把头扭了过去。
我见没人愿意跟我搭话,就选了一个没人注意的角落坐了下去。竹竿子倒是个挺称职的秘书,给在座的沏茶倒水,最后从屏风后面慢悠悠地拿出一只古朴无华的木盒说:“各位,请看。”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他打开木盒的瞬间,屋子里的灯悉数灭了个干净。我还没来得及眨眼,有几个人已经先站了起来。只见木盒之中躺着一颗牛眼大的琥珀,在黑暗中熠熠生辉。我心说没劲,搞了半天,只拿出这么一颗猫儿眼来糊弄大家。看来店主也只是徒有空名的江湖骗子。
堂中的宾客好像也跟我有一样的感觉,目光中多少露出不屑的神情。其中有一个离我最近的大胡子,他黑着方脸,一掌拍在檀木桌上:“姓桑的老鬼是什么意思,敢拿这种次货出来糊弄老子!”
我离他最近,又坐在同一张桌子前面,就好心劝他说:“这位大叔,何必动气呢。做生意讲究一个有买有卖,犯不着为了这点小事伤了和气
                
                
                
                    还没来得及看个仔细,赵蛤蟆忽然拉了我一把,指着前头的大广场说:“老胡你快看,咱们碰到巧上去了。”
话音还没落下来,就被一阵惊天震地的巨响给盖了过去,我心说最近国际形势也没发生什么巨变啊,和平时期放炮干吗?顺着动静一看,只见一条巨大的七彩幡龙正随着人群在广场上游动,百十号人的腰鼓队把音调拔得山响,沿途的百姓都被吸引过来了。我掰着指头算了半天,然后问赵蛤蟆:“今天什么日子啊,这么大动静?”
赵蛤蟆看着那条七彩舞龙,无不羡慕地说道:“五宗大供、又有大铺子开业了。”
五宗大供,这在老北京是大商号祭拜财神爷的标准供奉。用的是整猪、整羊、整鸡、整鸭以及红鲤鱼。
前几样都好制备,唯独红鲤鱼不好办,这鱼必须是“龙鲤”。所谓“龙鲤”就是头上带角的红鲤鱼,这种鲤鱼全身殷红如血,唯独头顶上有两处凸起的白瘤,如同刚发芽的龙角一般,母鱼十年只产一卵,如此罕见的品种,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何况是拿它炖汤祭神。所以一般的商号只能用石灰膏在鱼头上点两个犄角充数,算不得真正的五宗大供。
我听老一辈人说过,当年四九城里头也只有号称“五鹤朝天”的百年老字号――鹤年堂能够十年如一日,拿正宗的红鲤鱼祭神拜祖。不过到了第十一个年头,这个传统也就废了。因为实在找不着龙鲤,此鱼的珍贵可见一斑。
我与赵蛤蟆都没见过传说中的龙鲤,一琢磨就跟着人群涌到了那家店铺门口,想看看到底是何方神圣,敢弄这么大排场。
第四章天下第一店
这间新开张的铺子设在棂星门里头,我一看地段就知道不是寻常人家能起的门脸。棂星门在三门六柱里属正宫门,也叫做九五至尊门。“九”是阳数中的极数,“五”在阳数中居正中,“九五”就是极阳居正。古时候皇帝才有资格从正门进,其他文臣武将只能贴着两边的侧门走。
能将店面立在这里,店主必然是个门路极其广络的人,与本地政府的关系怕是只深不浅。
果不其然,隔着半条街就能看见店铺外边人头攒动,围观的民众不在少数,愣是没有一个敢上前一探究竟。我挤到门面前头一看,只见门前两边的广场上,齐溜溜地排着四辆红旗牌轿车。那是什么年月,大姑娘结婚的时候能见着一辆凤凰牌自行车都能从梦里笑醒,何况是轿车。普通百姓家里根本不让配备,难怪围观的没有一个人敢轻易上前凑这趟热闹。
那店铺占的是一处三进三出的古宅,门楣上挂着“一源斋”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还有一枚看不懂的印刻点缀其中,想来可能是题字人按的印章。看门脸这里应该是间古董店,我想进去瞧瞧。回头招呼赵蛤蟆,没想到这死小子已经跑没影儿了。我本来料想他可能是看见了轿车,怕跟政府里边的人打照面,所以才逃跑了。像他这样倒买倒卖的投机分子,害怕也是人之常情,可后来才知道,这死小子是看懂了印章里的玄机,撇下我自己落跑了。
我刚踏进堂厅,就有一个秘书模样的瘦竹竿子走了过来,他看了我一眼,眼神动都没动。递过来一张薄薄的宣纸说:“先生,请留名。”
我有点不解,没听说逛商店还要留字据的,不过既然人家店里有规矩,我这个不请自来的客人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得提笔把名字写了下来。竹竿子拿着我的字看了半天,随即又走到厅堂门口,对外头的人说:“今天的名额已经满了,有兴趣的明天请早。”说完将木门一推,从里头把大门给闩上了,转过头来面无表情地对我说:“胡先生,内堂请。”
竹竿子带着我左拐右晃,脚底下一点儿声音都没有,有好几次,我都觉得他是贴着地面在飞。等到了他口中所说的内堂一看,里面已经坐了十来个中年男子,有几位爷,光凭吐纳就知道是常年在江湖上跑动的手艺人。我才跨进去半步,他们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抛了过来。我一边往里面走一边冲大家微笑,他们见我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毛头小子,也就不大放在心上,又纷纷把头扭了过去。
我见没人愿意跟我搭话,就选了一个没人注意的角落坐了下去。竹竿子倒是个挺称职的秘书,给在座的沏茶倒水,最后从屏风后面慢悠悠地拿出一只古朴无华的木盒说:“各位,请看。”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他打开木盒的瞬间,屋子里的灯悉数灭了个干净。我还没来得及眨眼,有几个人已经先站了起来。只见木盒之中躺着一颗牛眼大的琥珀,在黑暗中熠熠生辉。我心说没劲,搞了半天,只拿出这么一颗猫儿眼来糊弄大家。看来店主也只是徒有空名的江湖骗子。
堂中的宾客好像也跟我有一样的感觉,目光中多少露出不屑的神情。其中有一个离我最近的大胡子,他黑着方脸,一掌拍在檀木桌上:“姓桑的老鬼是什么意思,敢拿这种次货出来糊弄老子!”
我离他最近,又坐在同一张桌子前面,就好心劝他说:“这位大叔,何必动气呢。做生意讲究一个有买有卖,犯不着为了这点小事伤了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