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简史:帝国幻觉》

分类: txts3

从书架移除
了原稿并给予了切中肯綮的评论,戴维·史蒂文森(David Stevenson)也做了同样的工作。我的两位助手察格利·卡亚(Cagri Kaya)和巴兰·土库曼(Baran Turkmen)也是我的目标读者,他们坚持完成行政事务,还学习了俄语,并教我如何驾驭各种写作工具。
在这一版,我修正了一些错误,因此,我感谢那些指出这些错误并与我通信的读者们。
[1] 此处作者仿效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一书的用法,终结历史的秘诀也可译为实现了历史的目的,一般来说,历史目的指人类历史的发展具有某种先定目的,如实现“神意”、“理性”、“世界精神”等。——译者注 [2] 乔治·纳撒尼尔·寇松,英国政治家,1898~1905年间任英属印度总督,曾出任英国外交大臣(1919~1924)和枢密院院长等职。——译者注 [3]  该书的全名是“源于幻觉的战争:1914年至1918年的德国政治”,作者是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弗里茨·费舍尔(Fritz Fischer)。——译者注 [4]  即今土耳其的港口城市伊斯坦布尔。历史上曾先后作为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在奥斯曼土耳其统治时期,该城既叫君士坦丁堡也叫伊斯坦布尔,1923年之后正式称为伊斯坦布尔。——译者注 [5]  1999年5月,欧盟主要国家为寻求欧盟地域范围内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欧洲空间及其发展规划的概念。土耳其一直积极申请加入欧盟。因此,作者在这里将土耳其称为欧洲空间的一部分。——译者注 [6] 帕夏冯·德·戈尔茨(Von Der Goltz Pasha)(1843~1916),通称戈尔茨男爵或者帕夏戈尔茨。帕夏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行政系统里的高级官员。普鲁士军人,军事历史学家,德意志帝国陆军元帅,德军总参谋部的异类,人民战争理论的开创者,奥斯曼土耳帝国陆军的重建者。——译者注 [7] 在历史上,这一地区的地理界限一直没有被确定,大体指的是中东托罗斯山脉以南、地中海东岸、阿拉伯沙漠以北和美索不达米亚以西的一大片地区,相当于今天的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五国所在区域。——译者注

对一些专有名词的说明
在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研究中,作者和读者最关心的莫过于要严格一致地使用那些频繁改换的地名。我往往倾向于使用那些历史上有重大意义,而在当地目前不再使用的地名:“卡波雷托”(Caporetto)要比现代的斯洛文尼亚语“科巴里德”(Kobarid)更有意义,而“君士坦丁堡”现在则被完全弃用了。我一般也把“奥匈帝国”缩写为“奥地利”。要在这些事物上都做到正确无误是不可能的,我只能将阅读方便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第一章 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个外交和约,于1918年2月9日凌晨在白俄罗斯城市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Brest-Litovsk)签订。整个谈判过程都被记录了下来。为签订这份和约而进行的各项谈判确实具有超现实主义色彩。在一处豪宅大厅中(这里曾是一位俄国官员的俱乐部),端坐着德国的代表和他们的同盟者:巴伐利亚的利奥波德国王,身着陆军元帅制服的奥匈帝国皇帝的女婿,一群打着黑领结、向后斜靠着、做出一副屈尊俯就样子的中欧贵族们,一位土耳其帕夏[8]和一位保加利亚上校。他们的对面则坐着一个新兴国家的代表们,这个国家不久后被称为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除了几位犹太知识分子之外,还有其他各色人等,其中就有比岑科夫人(Madame Bitsenko),她曾因行刺一位地方行政长官而被囚禁在西伯利亚的一座监狱中,最近刚刚获释归来。还有一位是“农民代表”,他是最后一刻才在俄国首都街头被找到的,他是非常有用的摆设(这样你就能理解他为什么一直醉醺醺的)。还有许多沙俄旧体制中的俄罗斯人,包括一位海军上将和一些军事参谋,把他们一起带来是因为他们了解结束战争和撤离前线的技术细节(有一位是玩弄黑色幽默的行家里手,他还坚持写日记)。在布列斯特,他们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便于拍摄。当然,谈判的最终结果是和平。“一战”已进行了将近4年,造成了数百万人的伤亡,并摧毁了1914年战争爆发前这个世界最值得骄傲的创造——欧洲文明。战争还摧毁了沙皇俄国:布尔什维克已在1917年11月以革命的方式逐步地接管了政权,他们承诺要实现和平。现在,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他们在德国人的口述下得到了和平。
《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9]的条款极为高明。德国人没有占领太多领土,他们所做的,是指明俄国西部和高加索地区的各民族现在可以自由地宣布独立。这一结果使当时划定的边界与今天各国的边界十分相似。巴尔干半岛各国和高加索地区各国(还包括芬兰)都在阴影笼罩下诞生了。从中欧延伸到伏尔加河的最重大的问题是乌克兰。这里拥有4 000万人口和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