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鬼才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人的帮助下,抬着其父向城外去去,看来他们之前便是住在城外。

诸葛瑾与诸葛德对视一眼,暗自赞叹:“好个坚强的女孩。”稍过片刻,诸葛瑾却是有些不放心,对铁二吩咐道:“铁二,你去暗中照看他们一下,不需露面即可。”

“是,主子。”铁二拱手应下,跟着离去。

诸葛瑾伸了个懒腰,有些懒散的说道:“德叔,咱们也走吧,估计铁一已经找到落脚之处,待会咱们先去休息一下。”

诸葛德抚须而笑,“公子说的是,老奴这把老骨头都快散架咯”

一行人赶路有些着急,即便乘坐马车也将诸葛瑾颠簸不堪,只是,诸葛德正值壮年,正是精气十足,这半天路途哪见有半点疲劳,诸葛瑾呵呵笑了,却不再说话。

片刻功夫,铁一便找到两人,一并去往客栈休息。

傍晚时,铁二赶了回来,告诉我女孩父亲已经安葬,就在目前搭了小帐,与其弟守在墓前。

“你去那边暗中照顾一二吧,若无危险,便不须出面了,等三日后无论他们来不来寻,独自回来即可。”诸葛瑾挥挥手,将赶回来报告的铁二再次打发了出去。

过不多久,诸葛德便带着在钜平活动的情报收集人带了过来,那人走上前,递给诸葛瑾一张记录于禁的消息的纸张。

这人名叫诸葛一,也是诸葛家的老人,当初建立“天堂”时,诸葛玄便从诸葛家老人中挑选了九十九位忠诚、心思灵活之人进行培养,现在基本上都被下放到各地负责情报收集,成为“天堂”的中层骨干,诸葛家的情报记录于传递都是用纸张进行,虽说纸张贵了些,却便于携带和存放。

诸葛瑾看了着纸张,其实上面也没有记录多少信息,只有一句话,“于禁,父早亡,管家于文,母陈氏,少而老成。”

这种方式是当初在培养人才时,诸葛瑾特地做出的要求,情报,只要能讲出大致意思,当然是越简单越好。

看完消息,诸葛瑾从包裹里拿出一张拜帖递给铁一道:“铁一,拿我拜帖前去,就说诸葛家诸葛瑾前来拜访,我与德叔随后就到。”

“是,公子”

诸葛瑾赶到于禁宅院门前时,于家管家于文已在门口等候,寒暄过后迎入大堂,于禁与陈氏同在,诸葛瑾见到后上前拜道:“见过夫人。”

由于诸葛在朝任职,身份比起于家要高上许多,因此即便面对一幼童,陈氏也急忙起身还礼:“诸葛公子。”

“瑾常听闻令公子于禁聪慧,性格沉稳,今日冒昧,前来拜访。”诸葛瑾将姿态放低,冲陈氏夸奖于禁道。

听得赞誉,陈氏脸露笑容,于禁脸上神色不动:“公子过誉了,常听闻琅琊诸葛瑾素有神童之称,禁不敢得公子之赞。”

此时于禁已有九岁,已是少年人,其实在古代,男子十五束发,女子十五及笄,即已许嫁。这于禁父早亡,早早便承担了家庭的重担,与同龄人相比更为成熟。

于禁的回答却是让诸葛瑾眼前一亮,听说过我,那就好办了:“愚年幼,咱们称为兄弟如何?”

于禁大方的对诸葛瑾抱拳道:“恭敬不如从命。”

两人互为施礼后,我问道:“于大哥整日在家,不知都学些什么?”

“吾不好学文,喜学兵法、韬略,为人当如卫、霍,北驱匈奴,卫我大汉江山。”于禁说到这,似乎颇为激动,终于有了情绪变化。

“不然,方今政治黑暗,百姓疾苦,窃以为当以百姓为根本,为百姓造福为宗旨,须知国家动荡,最苦的还是百姓。”虽然知道于禁的想法是这个时代人固有的,诸葛瑾却还是忍不住起身反驳道。

于禁脸色大变:“弟怎可如此说?为人当先忠于君,而后为民。”

诸葛瑾再作一揖:“兄长此言差矣,岂不闻圣人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怎可不以百姓为主?百姓乃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试问,百姓亡,国安在?”

“这……”于禁话结,遂拜道:“还望弟指导一下愚兄!”

诸葛瑾听了,连忙扶住于禁:“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虽说是盗用唐王的话,诸葛瑾却说的理直气壮,既然来到汉朝,就是汉朝的人,没必要为了盗不盗版前人的话而纠结,他既然拿来用,这些东西就是他的,嘿嘿……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于禁喃喃重复几次,随即兴奋地抬头,眼光明亮,对着诸葛瑾拜道:“弟大才,吾不如也。”

陈氏观两人辩论,也是听得入神,见自家儿子拜服,便开口留客说道:“禁儿、瑾儿,天色已经不早了,还是先行用膳,如何?”

诸葛瑾听了,心中更是欣喜,忙起身拜谢:“谢过夫人,叨扰了!”

“是,娘亲。”李典也是起身应下。

是夜,诸葛瑾留住于于禁家中,诸葛德带着铁一告辞回居客栈。此时诸葛瑾却是不知,诸葛家的仆从正骑快马在赶来的路上……

正所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得失之间,又有什么清晰的界限呢?

第七章:蝶翅舞,初闻丁婉

第二天一大早,诸葛瑾刚起身,正在打熬力气,便见诸葛德急匆匆的赶至,从怀中取出一封家书,递至诸葛瑾面前,信封上写着“吾儿亲启”四个字,诸葛瑾一看是自己老爹的落款,连忙打开,原来诸葛决定今年要回琅琊过年,便催着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