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2010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记录下来,避免自己忘记。
  沐茗算是个挺喜欢看小说的人,要不然也不会自己动手写,虽然扑街了。但是现在仔细一想,还真没有太多是他能写的。
  比如像大神级的五白那样的玄幻文,沐茗就写不了。不是不屑,而是不会。千万不要小看小白文,怎样让读者快速接收一个设定,怎样能把一个爽点表达出来,这些都是需要经验和功力的。
  还有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小说,需要庞大的知识量;同人类的小说,天生就很难进入主流;历史类,都市类的小说,影视化方面又属于女性市场的天下……
  沐茗皱眉苦思,手中的笔在纸上的“影视改编”四个字上圈了又圈。忽的,沐茗的手猛然顿住,一个新的灵感在脑海中呈现出来。
  “既然小说要改编成影视这么困难,那一开始就把影视作品写成小说会怎么样。”
  仿佛是被打开了一扇门,沐茗的思路瞬间变得无比宽阔。对啊,小说要改编成影视,需要很大的改动。但自己如果从最开始就直接按照电影和电视剧的需要来写小说,不是就容易多了吗?
  最关键的是,这些影视作品已经接受了市场的检验,完全不用担心“水土不服”的问题。几乎一瞬间,沐茗的脑海中就闪现出了七八本适合改编的影视作品来。


第四章 我能看见“鬼”

  六月已是初夏时节,室内的温度渐渐从春天的温暖向着炎热进发。书桌前的沐茗,因为情绪激动,脸上已经隐有汗珠,只是他此时却全然无觉。显示器的荧光映照,照出了他脸上的思索和眼底的丝丝狂热。
  桌上铺着的白纸,此时已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迹。这些都是沐茗还能记住大致情节或是主线剧情的影视作品的名字。作为一个没有什么户外爱好的懒人,沐茗还真没少看这些电影电视剧什么的。
  琅琊榜、盗墓笔记、唐人街探案、爱乐之城、战狼、复仇者联盟……一个个前世名声响亮的名字在沐茗的笔下跃然纸上。仅仅只是作品的名字,就已经写满了大半张纸。
  “呼――”沐茗长舒了一口气,这是他短时间内能想起来的所有他看过的影视作品了。国内的,国外的;电影,电视剧;好评的、差评的,全都被一一罗列了出来。
  “先就这样吧。有什么遗漏的,等以后想起来了的再往上加。”沐茗动了动有些僵硬的脖颈,看着纸上的一个个名字,心中暗道:“接下来,就要开始分拣删除了。”
  并不是所有的文字作品都适合影视化改编的,同理,也不是所有的电影电视剧都适合改编成文字的。强行改编,只会毁掉原本不错的作品。所以,沐茗必须有选择的删除掉一些不适合的项目。
  首先,是那些现在已经存在了的作品。比如那两个被称为网文最强IP的《盗墓笔记》和《鬼吹灯》,再比如被称为青春类电影的“始作俑者”的《那些年》和《致青春》。这些都是已经存在,甚至影视化改编都开始立项了的作品。
  其次,就是那些和沐茗自身风格或是经历不符合的作品。
  沐茗的智商只是正常人的水平,没有什么过目不忘的天赋。很多作品因为相隔的时间久远,除了主体的剧情或是一些比较代表性的桥段之外,细节方面他大多都已经忘记了。
  记忆的缺失,要求沐茗必须要自己去完成主体剧情之外空白的部分。因此,必须要选择那些原本的主体风格就和沐茗本身的行文风格相差不大的作品。
  至于经历的适合性就更重要了。
  举个例子,比如说沐茗前世,由最高纪检法监制,影响力很大的一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他的编剧兼原著作者是著名的官场小说作家周梅森。
  这位大神,在九几年到零几年就写出了一系列像《人间正道》、《国家制造》、《绝对权力》这样的质量颇高的官场类小说。因此,他能创作出《人民的名义》这样的充满了政治觉悟和官场规则的小说,所有人都是信服的。
  但如果这部书的作者,是一个还未满十八周岁,刚刚完成高考高中毕业,家里没有一个公职人员的少年呢?
  别逗了,一个小孩子写的官场小说有什么可看的。
  什么?写的很好?
  那一定是抄的啊!或者是有人代笔写的。
  对于沐茗这样的年轻人来说,他写出一本幻想性,思想性的,甚至是发生在其他国家的故事的小说都能说得过去。可是一本需要丰富人生阅历和亲身经验的小说,谁也不会相信是他能完成的。
  排除掉已经存在的,排除掉不适合的,排除掉质量不高的,再排除掉本身就属于抄袭的。沐茗手中的笔在纸上画了一道又一道的斜线,原本密密麻麻的名单,如今只剩下为数不多十几个名字了。沐茗双手合十撑住下巴,皱眉看着眼前剩下的这些作品,他要从中选出一本,来作为他的第一本小说。
  “题材要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引人注目;要大众化,不能太文艺,也不能一点内涵没有;要有适应性,能扩写也能缩写……”一条条的要求从沐茗的脑海中划过,名单也在一步步的缩小。终于,沐茗的嘴角牵起一抹笑意,他找到自己想要的作品了。
  起身去了趟厕所,给自己倒了杯水,又重新坐会到电脑前。沐茗晃动鼠标,把因为长时间没有使用而进入屏保状态的显示屏给激活。在桌面上建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