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
分类: txts3
“郡人游赏,散在四郊”。太守又组织“大游江”活动,“士女骈集,观者如堵”。
三月三日,游览学射山;寒食节前后,官府开放郡圃“西楼亭榭,俾士庶游观”。
四月十九日,“至百花潭,观水嬉竞渡。官舫民船,乘流上下,或幕帟水滨,以事游赏,最为出郊之胜”。
六月,初伏、中伏、末伏之日,“会府县官,皆就江渎庙设厅”,“早宴罢,泛舟池中;复出就厅晚宴。观者临池张饮,尽日为乐”。
七月七日,“晚宴大慈寺设厅,暮登寺门楼,观锦江夜市,乞巧之物皆备焉”。
八月十五日,“中秋玩月。旧宴于西楼,望月于锦亭,今宴于大慈寺”。
九月九日,游药市,“官为幕帟棚屋,以事游观”。
冬至节,“宴于大慈寺。后一日,早宴金绳寺,晚宴大慈寺”。
一位宋朝文人也记录了成都人倾城出游浣花溪的盛况:“成都之俗,以游乐相尚,而浣花为特盛。每岁孟夏十有九日,都人士女,丽服靓妆,南出锦官门,稍折而东,行十里入梵安寺,罗拜冀国夫人祠下,退游杜子美故宅,遂泛舟浣花溪之百花潭,因名‘其游与其日’。凡为是游者,架舟如屋,饰彩绘,连樯衔尾,荡漾波间,箫鼓弦歌,喧闹而作。其不能具舟者,依岸结棚,上下数里,以阅舟之往来。成都之人,于他游观或不能皆出,至浣花则倾城皆往,里巷阗然。自旁郡观者,虽负贩刍荛之人,至相与称贷,易资为一饱之具,以从事穷日之游。府尹亦为之至潭上置酒高会,设水戏竞渡,尽众人之乐而后返。”这样的旅游热情,在古代恐怕除了宋朝的成都,再找不出第二处了。
<img alt="" src="/uploads/allimg/200602/1-2006021Z04R01.jpg"/>
成都每个月都有大型集市:“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这些定期的集市实际上也演变成市民出游玩乐的狂欢节。比如,三月蚕市,一位宋朝诗人写道:“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游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人散后,茧馆喜绸缪。柳叶已绕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纤柔,立马看风流。”你看,分明就是一个“蚕丝文化旅游节”嘛。
成都人爱游玩,这一生活方式还受到宋朝政府的支持与鼓励。宋真宗时,曾有一名好事的官员上书皇帝称:“川、峡每春,州县聚游人货药,谓之药市,望令禁止之”。宋真宗说:“远方各从其俗,不可禁也。”不但不禁,成都政府还定期组织市民游乐,并为市民的出游提供各种便利:“凡太守岁时宴集,骑从杂沓,车服鲜华,倡优鼓吹,出入拥导,四方奇技,幻怪百变,序进于前,以从民乐。岁率有期,谓之故事。及期,则士女栉比,轻裘ㄚ服,扶老携幼,阗道嬉游。”每年春天,开放衙署园林,纵民观赏。又在药市设置“幕帟棚屋,以事游观”。
如果你穿越到宋朝,一定要去蜀地,看看成都人怎么玩转一年四季十二个月。
<b>洛阳:游名园赏名花</b>
西京洛阳你也不应该错过。宋代的洛阳,有两大名物最为出众,一是名园,一是牡丹。
宋人说,“洛阳古帝都,其人习于汉唐衣冠之遗俗,居家治园池,筑台榭,植草木,以为岁时游观之好”,“贵家巨室园囿亭观之盛,实甲天下”。那么洛阳到底有多少家园林?李格非(他是李清照的父亲)在他的《洛阳名园记》提到,“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唐时洛阳的园林多达千余家,后多数毁于五代战火,北宋时有所修复,名园仍数以百计。曾在洛阳小住过的宋人周叙自述说,“甲第名园百,未游其十数;奇花异卉十,未睹其四五。”
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记述了19处名园:富郑公园、董氏西园、董氏东园、环溪、刘氏园、丛春园、天王院花园子、归仁园、苖帅园、赵韩王园、李氏仁丰园、松岛、东园、紫金台张氏园、水北胡氏园、大字寺园、独乐园、湖园、吕文穆园。这些洛阳名园基本上都是私人园林。不过宋代的私家园林有一个惯例:长年或定期向外人开放。开放期间,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游赏:“都人士女载酒争出,择园亭胜地,上下池台间引满歌呼,不复问其主人。抵暮游花市,以筠笼卖花,虽贫者亦戴花饮酒相乐”。所以,你不用担心被主人赶出私家园林的事情。
这些私家园林一般也不收门票。如果你觉得白游白玩有点不好意思,当然也可以给看园子的人一点茶汤钱,不论多少,随喜。司马光在洛阳有一处园林,取名“独乐园”,其实不如叫作“众乐园”,因为这个园林也是对公众开放的。独乐园的看园人叫作吕直,“性愚而鲠”。“夏月游人入园,微有所得”,积至十贯时,吕直便拿着这笔钱去见司马光,因为按洛阳例规,“看园子所得茶汤钱,闭园日与主人平分之”。但司马光坚决不要钱:“此自汝钱,可持去。”过了一段时间,司马光在园中见到一个新修建的井亭,问看园人,才知道看园人用那十贯钱修了一个亭子。
<img alt="" src="/uploads/allimg/2
三月三日,游览学射山;寒食节前后,官府开放郡圃“西楼亭榭,俾士庶游观”。
四月十九日,“至百花潭,观水嬉竞渡。官舫民船,乘流上下,或幕帟水滨,以事游赏,最为出郊之胜”。
六月,初伏、中伏、末伏之日,“会府县官,皆就江渎庙设厅”,“早宴罢,泛舟池中;复出就厅晚宴。观者临池张饮,尽日为乐”。
七月七日,“晚宴大慈寺设厅,暮登寺门楼,观锦江夜市,乞巧之物皆备焉”。
八月十五日,“中秋玩月。旧宴于西楼,望月于锦亭,今宴于大慈寺”。
九月九日,游药市,“官为幕帟棚屋,以事游观”。
冬至节,“宴于大慈寺。后一日,早宴金绳寺,晚宴大慈寺”。
一位宋朝文人也记录了成都人倾城出游浣花溪的盛况:“成都之俗,以游乐相尚,而浣花为特盛。每岁孟夏十有九日,都人士女,丽服靓妆,南出锦官门,稍折而东,行十里入梵安寺,罗拜冀国夫人祠下,退游杜子美故宅,遂泛舟浣花溪之百花潭,因名‘其游与其日’。凡为是游者,架舟如屋,饰彩绘,连樯衔尾,荡漾波间,箫鼓弦歌,喧闹而作。其不能具舟者,依岸结棚,上下数里,以阅舟之往来。成都之人,于他游观或不能皆出,至浣花则倾城皆往,里巷阗然。自旁郡观者,虽负贩刍荛之人,至相与称贷,易资为一饱之具,以从事穷日之游。府尹亦为之至潭上置酒高会,设水戏竞渡,尽众人之乐而后返。”这样的旅游热情,在古代恐怕除了宋朝的成都,再找不出第二处了。
<img alt="" src="/uploads/allimg/200602/1-2006021Z04R01.jpg"/>
成都每个月都有大型集市:“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这些定期的集市实际上也演变成市民出游玩乐的狂欢节。比如,三月蚕市,一位宋朝诗人写道:“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游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人散后,茧馆喜绸缪。柳叶已绕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纤柔,立马看风流。”你看,分明就是一个“蚕丝文化旅游节”嘛。
成都人爱游玩,这一生活方式还受到宋朝政府的支持与鼓励。宋真宗时,曾有一名好事的官员上书皇帝称:“川、峡每春,州县聚游人货药,谓之药市,望令禁止之”。宋真宗说:“远方各从其俗,不可禁也。”不但不禁,成都政府还定期组织市民游乐,并为市民的出游提供各种便利:“凡太守岁时宴集,骑从杂沓,车服鲜华,倡优鼓吹,出入拥导,四方奇技,幻怪百变,序进于前,以从民乐。岁率有期,谓之故事。及期,则士女栉比,轻裘ㄚ服,扶老携幼,阗道嬉游。”每年春天,开放衙署园林,纵民观赏。又在药市设置“幕帟棚屋,以事游观”。
如果你穿越到宋朝,一定要去蜀地,看看成都人怎么玩转一年四季十二个月。
<b>洛阳:游名园赏名花</b>
西京洛阳你也不应该错过。宋代的洛阳,有两大名物最为出众,一是名园,一是牡丹。
宋人说,“洛阳古帝都,其人习于汉唐衣冠之遗俗,居家治园池,筑台榭,植草木,以为岁时游观之好”,“贵家巨室园囿亭观之盛,实甲天下”。那么洛阳到底有多少家园林?李格非(他是李清照的父亲)在他的《洛阳名园记》提到,“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唐时洛阳的园林多达千余家,后多数毁于五代战火,北宋时有所修复,名园仍数以百计。曾在洛阳小住过的宋人周叙自述说,“甲第名园百,未游其十数;奇花异卉十,未睹其四五。”
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记述了19处名园:富郑公园、董氏西园、董氏东园、环溪、刘氏园、丛春园、天王院花园子、归仁园、苖帅园、赵韩王园、李氏仁丰园、松岛、东园、紫金台张氏园、水北胡氏园、大字寺园、独乐园、湖园、吕文穆园。这些洛阳名园基本上都是私人园林。不过宋代的私家园林有一个惯例:长年或定期向外人开放。开放期间,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游赏:“都人士女载酒争出,择园亭胜地,上下池台间引满歌呼,不复问其主人。抵暮游花市,以筠笼卖花,虽贫者亦戴花饮酒相乐”。所以,你不用担心被主人赶出私家园林的事情。
这些私家园林一般也不收门票。如果你觉得白游白玩有点不好意思,当然也可以给看园子的人一点茶汤钱,不论多少,随喜。司马光在洛阳有一处园林,取名“独乐园”,其实不如叫作“众乐园”,因为这个园林也是对公众开放的。独乐园的看园人叫作吕直,“性愚而鲠”。“夏月游人入园,微有所得”,积至十贯时,吕直便拿着这笔钱去见司马光,因为按洛阳例规,“看园子所得茶汤钱,闭园日与主人平分之”。但司马光坚决不要钱:“此自汝钱,可持去。”过了一段时间,司马光在园中见到一个新修建的井亭,问看园人,才知道看园人用那十贯钱修了一个亭子。
<img alt="" src="/uploads/allim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