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的枪刺

分类: qsxs

从书架移除
好,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知道去哪里获取知识。这也是这孩子爱读书的原因。不过书里面不都是小白兔和小乌龟,也不都是语文、数学,尤其是那些古籍。机诈、权谋、算计、心计,谁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你让一个10来岁的孩子熟知三十六计后试试,一样可以给你来一个浑水摸鱼。更何况这种书还有那么多的案例。所以,母亲是第一个确定:把班里女孩座椅靠背变成“钉板”的,就是叶扶苏。那种心计、那种耐心、那种对结果的算计,简直太坏了。不过,母亲知道这个事情过程时,叶扶苏都已经上大学了。

好奇不安份(说好听的是好学)、有心计(说好听的是聪明),这还不是最让人头疼的。这孩子最不让人省心的,就是倔强和胆大。由书呆子气演化而来的倔强,简直像足了古书里的那群“拗相公”;只要认为对的事情就没有不敢干的,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外公和邻居张爷爷潜移默化的影响。两个倔老头,一个敢在1938年的北京痛打酒后闹事的日本人;一个更是扔了祖传的中药店拿着大刀片子跟鬼子拼命。当然,这些都是对的,属于那些“有所必为,虽死亦为”的事情。可对于现在的叶扶苏而言,有“虽死亦为”的事情么?或者说有必要么?打警察、把人打住院,说什么理由都不可能接受。至于其它的那些毛病,跟这几条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了。

过于顺利的人生经历,让这孩子没有挫折的经验,相反倒让这孩子有一种缺乏刺激的感觉。大学已经不能满足他的好奇心;什么样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也都过于循规蹈矩;从小知道的那些“封狼居胥”、铁马冰河的故事已经深深的刻在他的心里。所以他要去当兵。

母亲的支持让叶扶苏感到极其意外。一天的长谈,不仅使叶扶苏对慈母有了更多的敬爱,也让叶扶苏更加的了解母亲,更加敬佩母亲。倒是从来对叶扶苏极度溺爱的外婆,差点让叶扶苏改变了主意。要说什么人能让叶扶苏违心的做某件事,恐怕只有外婆了。好在老人家还是坚持了一贯的溺爱立场,在母亲、姨妈和舅舅的劝说下,同意外孙的选择。

第一节 新兵叶扶苏(二)

第一节 新兵叶扶苏(二)(本章免费)

“新兵同志们注意了!我是你们新训队的队长!大家按照分配好的班、排站好队,跟着你们的班长到站台上去!”

听到命令的新兵们立刻乱成了一锅粥。断了背包带的,掉了洗脸盆,找不到队伍的,叮叮当当,唏哩哗啦,队列简直成了吵蛤蟆坑。叶扶苏他们这个班在叶扶苏和马野的带领下,相互帮忙背上背包。叶扶苏早就注意到了,穿过检票员的办公室,有一道缓坡可以直接到月台上,根本不用排队、走天桥。带着全班挤向了检票员办公室门口,马野让王东剑去找杜排长。到现在为止,他们几个谁也没有见过他们的班长。等了好一会儿,王东剑才一个人走了回来,没看到杜排长。看着已经走了一大半的新兵,和马野一商量,干脆自己进去了。

“看杜排长!”透过检票员办公室的窗户,里羽看到了正在月台上指挥上车的杜为国。

“走!”看到“亲人”的新兵蛋子一窝蜂的冲上了月台。

“你们怎么从那出来了?你们班长呢?”看着这群兴高采烈的新兵,杜为国直犯愣。

“我们不知道谁是我们的班长,也没人管我们。叶扶苏说可以穿过检票员办公室过来,我看到你,他就带我们过来了。对了,他还让王东剑和曲海涛帮我和安康背了些行李,还给我们烟,我没要,不过马野给我们买的水我要了。”好孩子里羽带着哭腔,连比划带说的叙述着刚才的经历。叶扶苏、马野和王东剑则聚在一边,对着洋相百出的新兵们指手画脚小声说笑着。

怎么会没人管他们?他们班长呢?我不是指给他二班的位置了么?这要是丢几个兵在外面,或者让全体等着这几个没人管的新兵。那秦营长(新训队队长)还不炸了。哈,这个叶扶苏还行呀。知道观察一下周围情况,而且能在这么短的时间,让这几个新兵按照他的思路行动,相互帮忙,可以呀。杜为国边想边走到聊的正欢的叶扶苏身边:“好啊,你们先跟我上车,我去找你们的班长。”

跟着杜为国走进车厢,叶扶苏和马野手脚利落的爬上座椅靠背,王东剑则接过大家的行李,一件件递了上去。

“你们就坐这里,我去找你们班长。”在里羽耳边说了几句,杜为国放心的转身走了。

工夫不大,杜为国带来了一个红头涨脸,满头大汗的敦实老兵:“这是你们的班长,陈平!”

刚刚坐下的二班新兵马上站了起来,七嘴八舌的说道:“班长好!”“您好班长!”“班长,坐!”

“啊,大家好,大家好。坐,你们坐!”陈平现在总算松了口气。“还好这帮城市兵不傻,不然我可惨了。”刚刚杜排长指给他二班的位置,阴差阳错的陈平走到了三排二班。又是买水又是提行李,搞得三排二班班长直发愣。都以为对方是发扬革命互助精神,相互间客气的不得了,着实的让新兵们感受了什么叫战友情谊。

问清楚了新兵们的姓名,陈平仔细打量了叶扶苏好一会:中等个头,白白净净的与坐在边上的马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黑白分明的一双眼睛显得挺有神,但总好像在想着什么事情。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