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邪神风流
分类: qsxs
大部分组成:相控阵雷达、指挥决策系统、武器控制系统、导弹火控系统、导弹发射系统及战备检查系统。相控阵雷达天线与传统的雷达天线迥异,它不需要机械转动,而是由4块平面天线阵组成。每个天线阵面可覆盖90度以上的方位角和高低角。每个天线阵面像蜻蜒的复眼那样,由4480个辐射单元组成,并通过计算机对各辐射单元进行相位控制,定时发射出雷达波束以搜索目标。即使其中一个天线阵面瘫痪,搜索区也只是减少四分之一,整个雷达系统仍可继续工作。一旦探测到目标,计算机会立即指令实施跟踪,同时把目标数据送入指挥决策系统进行敌我识别、威胁评估等,并将结果输入火力控制系统;火控系统自动编制拦截程序,迅速将参数传给导弹。该系统能识别和跟踪数百个空中目标,并计算出其飞行轨迹,同时进行舰空导弹的中继制导。武器装备防空:MK-41VLS系统共可混装标准和战斧导弹122枚,视所执行的具体任务而定,一般情况下以标准SM-2MR为主。该弹为指令加惯性制导,半主动雷达寻的,2马赫时射程73千米。现正准备用该装置发射改进型海麻雀舰空导弹,以提高该级舰的近程防空能力。2座美舰标准的MK-15型20mm六管密集阵炮用于末端反导。不过,从2001年起,拟由更先进的拉姆导弹取代密集阵系统。另外,它还装有2座25mm炮和4挺12.7mm机枪用于日常警戒。对陆:自从战斧舰射巡航导弹上舰后,打击陆上目标便成为该级舰的重要作战使命。战斧导弹射程分为1300公里(C型和D型)与1853公里(C型BLOCK3),速度0.7马赫,战斗部质量为454千克,或347千克聚能装药。首尾各有127mm火炮一座,射程27公里,其改进型拟于2002年上舰,采用ERGM远程GPS制导炮弹,射程140公里,命中精度10米。反舰:2座四联装捕鲸叉反舰导弹发射装置,主动雷达寻的,0.9马赫时射程130公里,战斗部质量227千克,是西方海军通用的反舰导弹。反潜:中远程主要依靠2架SH-60海鹰LAMPSⅢ型反潜直升机。自身防御则为2座3联装MK-32型324mm鱼雷发射管,备有36枚MK46-5(射程11千米/40节,战雷头44千克)反潜鱼雷;或新一代MK-50反潜鱼雷(15千米/50节,战斗部45千克聚能装药)。电子装备作战控制系统:1996年至2007年已装备了CEC集中电子控制系统和NTDS海军战术数据系统(带4A、11、14号数据链);其它有JMCIS和16号数据链及计划安装的22号数据链。雷达:除SPY-1A/B相控阵雷达外,还有SPS-49(V)7/8远程对空雷达(C/D波段,探测距离457公里)、SPS-55对海雷达和SPQ-9A、SPG-62火控雷达等。电子战装备:SLQ-32V(3),用于电子干扰和电子欺骗。另有8座MK-36(2)型6管干扰弹发射装置,发射红外和箔条弹,射程4千米。对付鱼雷,则有SLQ-25水精拖曳式鱼雷诱饵。声呐:SQQ-89(V)3系统,包括SQS-53B/主动式舰壳声呐和SQR-19被动式拖曳声呐。DDG-51ⅡA级。该级舰是在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战略调整的产物。由于其战略重点从“两强全球对抗”变化为“地区冲突”,从“海上决战”变为“沿海对陆支援”,所以要求新舰应具备远距离续航、浅海反水雷、对陆打击和联合作战能力。为此,该级舰取消了“捕鲸叉”反舰导弹,增设了双直升机库,增加了导弹载量,并采用了诸如抗爆炸气浪冲击舱壁、先进的推进器装置、区域式配电系统、综合生存能力管理系统和光纤数据多路传输系统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它具有极佳的适航性、抗风浪稳性和机动性,能在恶劣海况下保持高速航行,横摇和纵摇极小。它也是美国海军按隐身要求设计的第一型水面舰艇。首先,舰体和上层建筑均为倾斜面,以大幅减弱回波信号。其次在烟囱的排烟管末段安装红外抑制装置,以降低红外辐射量。再就是在机舱段的舰体外表装设“气幕降噪”管路,以降低辐射噪声。武器装备对陆:由MK-41系统垂直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分为对地攻击型和反舰型。其中对地型又分为核装药型和常规弹头型。核装药型射程为2500公里,命中误差为80米;常规弹头型射程为1300公里,命中误差仅为10米。反舰:主要为四联装“捕鲸叉”反舰导弹发射装置2座。(ⅡA型将取消该系统)该弹0.9马赫时射程130公里,主动雷达寻的。另有127mm全自动炮1座,射程27公里。防空:由MK-41系统垂直发射的“标准Ⅱ”防空导弹。MK-41系统首尾各有1座,载弹量分别为29枚和61枚(ⅡA型为32枚和64枚)。该系统视作战任务决定“战斧”和“标准Ⅱ”和“阿斯洛克”的装弹量,但无疑以“标准Ⅱ”为主。该弹为指令加惯性制导,半主动雷达寻的,2马赫时射程73千米。末端防御为2座6管“密集阵”系统,射程2千米。另外,ⅡA型将增加用MK-41发射的改进型“海麻雀”近防导弹,该弹长3.7米,重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