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晚明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他随口说道:“昨日我刚去买了一百斤面,花了七钱银子。”

宁修心中飞快计算着。明代的斤比之后世要重一些。后世一市斤是500克。而明代一斤是590克。老爹花了七钱银子买到了一百斤面,也就是说一斤面要0.007两白银。

宁修前世喜欢读一些历史科普读物,对明朝后期的物价也有个大致的了解。

他知道万历年间一两白银相当于后世的六百元,购买力已经大不如明初。白银的大量涌入导致物价上涨。一石小麦要0.7两银子,一石粳米也要一两银子。

他将自己知道的物价和老爹给出的实际物价进行了一番对比,确认无误后长出了一口气。

“这就是了,伊尹他老人家告诉儿子的这美食只用面粉、葱花、鸡蛋即可,不需要花费太多银钱。当然,如果爹愿意,也可以不用鸡蛋。”

果然,听到只需要面粉、葱花、鸡蛋,宁良的眼中冒出了两道精光。

与蒸馒头相比,这成本并没有增加太多。何况死小子还说,未必一定需要鸡蛋呢。

嗯,倒真是可以试上一试。

......

......

“修儿啊,你快说说,这美食到底怎么做?”

宁良搓了搓手掌,嘿嘿笑道。

宁修见老爹已经被勾起了兴致,心中暗暗得意。

“爹,我们到厨房去说吧。”

父子二人相伴出了内间。

宁家馒头铺是前店后厂的模式。这样可以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可以极大的减少开销。

宁修随着老爹来到蒸馒头的厨房,恭敬道:“爹,伊尹他老人家对儿子我说的这美食名叫手抓饼。既可以做早餐,也可以当做零嘴小食,最是亲民。”

稍顿了顿,他继续说道:“这做手抓饼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和面。儿子给您演示一下。”

说完竟然卷起袖子,从面缸中取了面粉倒在木盆里。接着他取了一勺盐倒在另一只青瓷碗里,倒入温水用筷子持续搅拌使盐化开。

紧接着,他把盐水倒入木盆中,把面和成雪花状,晾了盏茶的工夫。

之后他开始揉面团,这也是制作手抓饼最为关键的环节。

手抓饼的口感如何,直接由面团的质量决定。

......

......

ps:此处出现的物价可不是老坤编的,而是查了《万历会计录》、《宛署杂记》、《工部厂库须知》。这三本书是万历前中后期最为权威的物价参考书,绝对准确。

为了写《奋斗在晚明》,老坤真是查了无数资料,可谓费尽心血。《寒门首辅》没到万订是老坤的遗憾,希望这本《奋斗在晚明》可以弥补遗憾吧。

是的,老坤又回来了,满血复活!让我们一起奋斗,一起加油。寒门国士,挥动你们手中的推荐票吧,狠狠砸过来,让我知道你们一直都在!

公布一下书友群:,欢迎大家加入,一起聊天聊地聊历史~


第三章 葱香手抓饼(下)

不得不说,老爹宁良买来的这批面质量还是很好的,制作手抓饼完全没有问题。

接下来他开始不停的摔面,使面团变得越发光滑。最后他取来一些菜油涂在了面团上。

一旁的老爹宁良和老娘宁刘氏都惊得目瞪口呆。

平日,自家小子都是满口的君子远庖厨,别说干活做饭了就连厨房都不想进。

今天他竟然自己揉起面来,看那架势还是个行家老手!

可他们平日并未见儿子有这般天赋啊,难道这就是人们说的,‘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宁修取来了罩子罩在面团上醒面,等候时便冲老爹笑道:“爹,咱家平日都是卖馒头?可曾经营过饼子一类的?”

宁良连连摇头。

干一行精一行,做饼子和蒸馒头看似差不多,可里面的门道相差着实不少。

“那爹可知道荆州府的饼子都是什么价?”

宁良沉声道:“你吴叔家的糖饼,一文钱一张。他家的饼子应该是江陵县最贵的了。”

对于馒头、饼子的价格,宁良自然了然于胸。在他看来,糖饼制作起来费时费力,走量赚的还未必有他卖馒头多。

一文钱一张......

宁修不由得感慨,明代的物价还真是低。照理说,万历时期物价已经有所上升,但绝对仍是百姓能吃的起的良心价啊。

他之所以询问老爹江陵县城内的饼价便是想看看竞争对手都是怎么定价的。

虽然手抓饼在大明并没有出现,但同类的糖饼、盐饼还是有的。

营销的关键就是价格定位。只有价格定好了,产品才有大卖的可能。

待面醒好,宁修将其放在砧板上涂了菜油,并用面杖将其擀成了圆形。

接下来宁修取来大葱剁成葱末,将其均匀的撒在了面皮上。

宁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