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最爱纳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
分类: txts3
平生最爱纳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
作者:纳兰性德
内容简介
清初第一词人,中国文学历史上最后一位婉约词家纳兰性德精注本,中国红学会会长冯其庸担当顾问,国学网总裁尹小林主编! 注释精审,装帧典雅,美轮美奂,值得纳兰迷一生珍藏!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 容若小词,直追后主。梁启超 清代的词人、词作、词论均多于前代,被称为文学史上的词之中兴。纳兰性德是位感情丰富、才华横溢的词人,在词创作方面极有建树。尤其是他悼念亡妻词写得哀感幽绝,感人至深。冯其庸
卷一
<h3 title="梦江南 江南好,建业旧长安">梦江南①
江南好,建业旧长安②。紫盖忽临双鹢渡③,翠华争拥六龙看④。雄丽却高寒⑤。
【笺注】
①梦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或“望江南”。清汪元治所编道光十二年(1832)结铁网斋刊刻的《纳兰词》作“忆江南”,下同。自这首以下共十首,写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月至十一月。此时词人以侍卫的身份扈从康熙帝第一次南巡。
②建业:今江苏南京,汉为秣陵县。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于此修筑石头城,改称秣陵县为建业。长安:今陕西西安,为汉唐故都,后代诗人常以之代指都城。唐李白《金陵三首》之一:“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
③紫盖:紫色车盖。帝王仪仗之一,此处借指帝王车驾。另,紫盖有紫色云气之意,古人常附会为帝王出现的预兆。宋王埜《六州歌头》:“黄旗紫盖,中兴运,钟王气,护金瓯。”鹢(yì):水鸟名。形如鹭而大,羽色苍白,善高飞。古代在船首以彩色画鹢鸟之形,后借指船。
④翠华: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李善注:“翠华,以翠羽为葆(用鸟羽装饰的一种仪仗)也。”六龙: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马八尺称龙,因以为之天子车驾的代称。
⑤却:使退却,止住。高寒:清冷的月亮。宋张孝祥《水调歌头》:“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又
江南好,城阙尚嵯峨①。故物陵前惟石马②,遗踪陌上有铜驼③。玉树夜深歌④。
【笺注】
①嵯(cuó)峨(é):山高峻貌。唐元稹《筑城曲》:“半疑兼半信,筑城犹嵯峨。”明吴斌《青州歌》:“嵯峨城阙帝子宫,天人遥镇沧海东。”
②陵:明孝陵,即明太祖朱元璋墓,在南京市紫金山(即钟山)南麓。陵丘上原有梅花鹿群,多达数千头。鹿颈上挂有银牌,凡捕杀者以死罪论处。明清之际,建筑物损毁残缺,鹿群被随意捕杀。到词人来时,原本规模宏大的孝陵破落不堪,仅剩石人石马了。
③铜驼:即铜驼街,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故洛阳城中,以道旁曾有汉铸铜驼两枚相对而得名,为古代著名的繁华区域。《太平御览》卷一五八引晋陆机《洛阳记》:“洛阳有铜驼街,汉铸铜驼二枚,在宫南四会道相对。俗语曰:‘金马门外集众贤,铜驼陌上集少年。’”又,据《晋书·索靖传》,有远见卓识的索靖预知天下将会大乱,手指洛阳宫门口的铜驼,慨叹道:“会见汝在荆棘中耳!”明末陈子龙《秋日杂感二首》之一:“三市铜驼愁夜月,五陵石马恸秋风。”
④玉树:南朝陈后主所作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省称。后庭花,花名,鸡冠花的一种。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吴蜀鸡冠花有一种小者,高不过五六寸,或红,或浅红,或白,或浅白,世目曰后庭花。”盛开时使树冠如玉一样美丽,故又称“玉树后庭花”。此句与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意相同。
又
江南好,怀古意谁传①?燕子矶头红蓼月②,乌衣巷口绿杨烟③。风景忆当年。
【笺注】
①怀古意:怀古,追念古昔。西晋李密《五言诗》:“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②燕子矶:地名。在江苏省南京市东北部观音山。突出的岩石屹立长江边,三面悬绝,宛如飞燕,故名。红蓼(liǎo):蓼的一种。多生水边,花呈淡红色。宋晏殊《浣溪沙》:“红蓼花香夹岸稠。”
③乌衣巷:地名。在今南京市秦淮河南。三国吴时在此置乌衣营,以士兵着乌衣而得名。东晋时王、谢等望族居此,因著闻。唐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元萨都剌《满江红·金陵怀古》:“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
又
江南好,虎阜晚秋天①。山水总归诗格秀②,笙箫恰称语音圆③。谁在木兰船④?
【笺注】
①虎阜:即虎丘,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北,亦名海涌山。唐时因避讳曾改称武丘或兽丘,后复旧称,相传吴王阖闾葬此。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阖庐冢在阊门外,名虎丘……筑三日而白虎居上,故号为虎丘。”
②诗格:诗的风格、格调。宋赵彦端《好事近》:“此花佳处似佳人,高情带诗格。”
③笙箫:泛指管乐器。语音圆:苏州一地的方言素有吴侬软语之称,词人以“圆”称之,恰如其分。
④木兰船:用木兰树造的船。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