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日子过成诗》

分类: txts3

从书架移除




把日子过成诗
作者:祥子
内容简介
90后摄影师祥子在一次跟朋友去终南山游玩的时候爱上了终南山,决定此生定居此处。租一出院子,养鸡、种菜过上了田园牧歌般的生活。 然而,她的这种离经叛道的生活方式,跟父母对她的期望相差甚远,经过跟父母的激烈斗争。最终,取得了父母的同意。 本书作者祥子在书中描写了她在终南山生活的点点滴滴,读了她的文字让久居城市的人感觉无比的放松,似乎在书中找到了安放疲惫内心的处所。

序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马常胜



音乐家古琴家



艺术家不仅要表达,也应如表达的一样去生活。樵歌箫吟,煮雪问茶,晴耕雨读,踏雪访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份悠然和洒脱令多少人羡慕又觉得遥不可及,也让人觉得一种不真实,这样的身心无挂碍,将自我和艺术融入自然之中,究竟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正所谓:应有世人来觅我,水重山叠几层迷!



而祥子已然没有这些挂碍,已全然融入了这种境况之中。她悠然地来去于都市和终南山之间,在艺术和生活之间找到了平衡,生活也就是艺术,这是一种适在的悠然,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自在境界。作为一个完全不受任何体制所限制的自由摄影师,没有那些成规和框架的约束,就意味着要有更强的自制和把控自我的能力。我想她并没有如此之刻意,她只是天性使然,随心而至,随遇而安,触境偶发。祥子正是用身心去经历创造这生命的艺术。



赏读她那些充满灵性而又温暖沉静的摄影作品,那里有自然的美好和人性的灵光闪现,让人动心动容。作品中人的神髓凝聚在瞬间,人已是自然的一部分,是风景,是摇动的花枝,是静坐的山石,是映红的桃花,是飘荡的清风……使观者深入其中而不自觉。



艺术不仅要表现生活,更应传递超越现实的境界。艺术需要技巧和成规,但是艺术家更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技巧,这是用自我的心血点化开来的。终南山历代多有高人隐士,地灵人杰。将终南山作为自我的身心居留之地,也许是一种必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暗喻明示。俯身大地,更贴近天空。天性中的淳朴天然,与喧嚣世界保持着距离,心有万物而不着一尘,那么她的艺术也自然会带给这世界一份宁静与超然。



祥子热爱终南山,热爱自然,热爱风景,热爱生命,而她所热爱的更是景色中的灵魂,是风景中大自然的呼吸。



身之所至,心之所会。风华露雪,草木虫鸟,收归五蕴之中,那灵魂的呼吸是天地自然的脉搏,也在自我的身心起伏跳动。



这是关于终南山居真实而富性情的文字,如终南山四季轮转的美好,自然质朴。这世外桃源究竟是在我们的心中,它充盈四季,恒时运转。



这也是一个赤子将身心交付于终南山交付于自然而吐纳的肺腑之气。那里有四季的丰沛,和心灵与万物交会滋长的盎然生机。



這些散发着泥土芬芳和自然气息的语句,是醒世的诗行,犹如溪流清澈,亦如夜空的星闪,澄清我们的心,让我们刹那明澈了然。

序二 勇猛地活着,像祥子一样



胡莎丽



我和祥子的缘分始于一次摄影约拍。



那是2012年的秋天,我突然想记录下自己平淡的生活,于是通过网络找到了祥子。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有一种叫“跟拍”的职业,也是我第一次见到祥子,一个九〇后的水瓶座女孩。她有着高高的鼻梁,和像小鹿一样明亮的眼睛,左肩锁骨下有一朵红色荷花文身。



那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十个年头。和很多身边的人一样,我拿着并不算丰厚的薪水,一边努力工作着,带着安于现状的沾沾自喜,一边梦想着自由。而那时才22岁的祥子,早已走上了我梦寐以求的自由之路。喜欢拍摄又喜欢四处行走的祥子,不仅通过拍摄养活了自己,而且还独自一人走遍了国内32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尼泊尔、泰国、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等数十个国家……



如果祥子就这样一直行走下去,或许还不足以成为传奇。而这个转折点,出现在2013年的秋天。



终南结庐



2013年10月,我邀请好友祥子去山上小住。这座山有一个久远的名字——终南山。而山的深处,有友人建的道场,只接纳有缘人的到来。



在我意料之中的是,祥子一入终南,便喜爱得不舍得离开。而在我意料之外的是,她真的留了下来,没有再离开……



我爱终南山,爱它的云烟袅袅,爱它的山林蔚蓝,爱它的厚重、博大、包容、神秘,爱那千年以来栖居其间的灵魂……虽然我也曾无数次升起过要在这里栖居的念头,但放不下俗世种种,念头也终不过只是念头而已。



祥子的行动速度却快得惊人。我们所认为的种种困难,在她眼里都不过是现实施加的“障眼法”。想到了就立即去做,要做就尽全力,任何拐弯抹角或拖泥带水,都不是祥子。



后来她在终南山脚下租了一座农家小院。那里有一间不到二十平方米的、连村妇都不愿意住的土坯房,除了一堆废柴一无所有,她却当捡到宝一样。她亲手为她的小院糊泥巴墙、扎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