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王天下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郑忽现在自然以拉拢为主。即便不能让他反水,至少也不允许他威胁到自己的身家性命。
  “大夫此来,所为何事?”郑忽知道高渠弥肯定是为了劝他与齐结亲的。但是,仍然装作一副毫不知情的模样。
  高渠弥见状,对郑忽说:“齐侯慕世子英雄,愿以女妻之,未知世子意下如何?”
  郑忽闻言,为了显示自己内心的纠结,沉吟了一会,才开口说道:“吾已言于齐侯,大夫又何须多此一举。”
  高渠弥看着郑忽怅然若失的模样,面色一喜。又接着说道:“世子之言,臣以为谬!何也?齐侯尝与君上诉以结亲之意,世子尺功未立,故不敢仰攀。今世子建大功,齐虽大国,结亲亦可也。世子安能以大国小国之念,错失良姻!”
  见郑忽没说话,高渠弥又接着说:“若谐婚好,异日事有缓急,得此大国相助,亦是美事!”
  郑忽看着眼前这位历史上干掉原主的狠人,现在却在拼命帮自己拉外援,心内一晒。
  似乎心内挣扎了良久,最终还是被说服了,郑忽终于开口道:“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高渠弥听郑忽这么说,知道这件事算是成了,心中长舒了一口气。
  “既如此,臣当为世子玉成此事。”高渠弥拍着胸脯向郑忽保证道。
  其实,此时的高渠弥只不过与公子的关系比较好而已,对郑忽谈不上什么敌意,更没有犯上作乱的念头。如果当时原主能多加拉拢的话,高渠弥未必不能“迷途知返”,只不过后来随着原主的一系列决策失误,把高渠弥推向了对立面。
  看着高渠弥告辞离去的身影,郑忽心中若有所思。
  历史上,也正是由于这场夺位引发的内乱,使得郑国错失了崛起的良机,之后只能沦为日渐崛起的楚国的附庸,再之后在晋楚争霸中彻底沦为墙头草,最后被韩国灭亡。
  其实,此时的郑国并不算弱,反而算是个强国,毕竟在春秋初期,能凑够千乘的国家可没有几个,郑国就是其中之一。再加上郑庄公东征西讨,所以在中原地区,郑国那是响当当的大国。
  但是随着晋楚齐秦等国不断蚕食周边领土,慢慢做大。到春秋中期,有两千乘的国家才算是强国,楚国更是号称五千乘之国。而此时可蚕食的领土基本已瓜分完毕,郑国失去了向外扩张的最佳时机,只能在千乘之国上徘徊,与周天子沦为难兄难弟。
  一想到这,郑忽就握紧了拳头。
  “吾绝不愿在夹缝中求存”这是郑忽此时的心声。
  毕竟谁也不想靠着摇尾乞怜、谄媚逢迎过日子。
  
  高渠弥辞别了郑忽后,便急匆匆的去寻夷仲年去了。
  二人相见,不等夷仲年开口,高渠弥直入主题,备道郑忽愿与齐结亲之意。将自己劝说郑忽的话又添油加醋的说了一番。
  夷仲年闻言大喜,道:“今日两国盟好,大夫之功也。吾代寡君谢之。”
  高渠弥连称不敢,亦是大喜过望。
  送走了高渠弥,夷仲年马不停蹄地前往老齐侯下榻之地。将高渠弥所说的话一一复述给老齐侯。
  老齐侯听到夷仲年的复述,不由得喜上眉梢。
  开口道:“今日小女能得此佳偶,大夫居功蹶伟。”
  夷仲年连连拜谢,口称不敢。


第五章 文姜

  自姜太公治齐,都营丘,齐胡公迁都薄姑,后经齐献公再迁至营丘,大力营造。因新扩建之后距淄水极近,所以更名为临淄。
  现在的临淄虽然还没有像后来战国纵横家口中的“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那么夸张。但也颇具战国时期万乘之国都城的雏形了。
  临近黄昏,城门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随着声音渐近,人们才看到原来是前线的信使。
  “前日捷报已至,不知今日所为何事?”。马蹄声渐远,三三两两的行人聚集起来,开口议论道。
  “或与郑结盟姻之好”。众人突然听闻此言,齐齐向开口之人望去。随后,不屑之声此起彼伏。
  “我道是谁,原是贪生怕死管夷吾”众人闻言,一阵大笑。
  管仲听闻此言,脸涨的通红。
  “怎么?乃父说的不对吗?”见管仲没有出言,这人又得寸进尺道。
  管仲闻言大怒,刚想开口,旁边的的鲍叔牙扯了扯管仲的衣服。管仲只好强压下怒火,鲍叔牙见状,急忙将管仲拉出人群。
  “真是个没卵子的货”见正主走了,众人没了热闹可瞧,嘟囔了一句,便一哄而散。
  说起来,此时的管仲在临淄城内也算是个名人。参军,临阵脱逃;做生意,占好基友鲍叔牙的便宜。
  总而言之,在齐人眼中,管仲简直就是贪生怕死和见利忘义的代名词。
  其实这并不奇怪,虽然齐人怯于众斗,例如三晋一直都以轻齐著称,直接称齐为怯,庞涓也说过“我固知齐军怯”。但是,齐人却勇于持刺,多豪侠和亡命之徒。加之齐人好议论,久而久之,管仲就成为临淄城一不大不小的名人。
  “叔牙为何不让吾与那人辩论”行不过百步,管仲仍有些怒气冲冲的道。
  “此人不过一闾巷泼皮无赖尔!仲又何苦与他一般见识。”鲍叔牙劝道。
  说起来,管仲也是流年不利。求官,别人一听管夷吾的大名,直接就将他轰出去了;和鲍叔牙一起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