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童养媳
分类: qsxs
天的收获比昨天还好,得了两只六七寸的鲶鱼。鲶鱼肉质鲜嫩,她做了鱼丸给魏楹吃。因为比较多,自己和魏大娘也分吃了一些。鱼丸汤也很鲜美,喝得她很满足。
因为家里没有什么调味料,所以,沈寄还是选择做的汤,反正鱼汤够鲜,也不用怎么调味。
当晚,三个人都吃得很高兴。做饭这个活计,从此便归了沈寄。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缸里没什么米了,田里的菜样数也有限。她有点发愁,要怎么继续改善伙食。
吃完到魏楹屋里去收拾碗,见到他在把玩一截旧的红丝绳。今天魏大娘赶集买了一根新的来串他戴在脖子里的护身符,这是换下来的旧绳。
“少爷,你喝了汤,我就等一会儿再热药给你喝。”
“好。”吃得饱饱的,魏楹这会儿精神不错。
沈寄看着他手上的红丝绳,眼里一亮,“少爷,这个可以给我么?”
魏楹愣住了,这是他贴身戴过的东西。
“你拿去做什么用?”
沈寄抿抿嘴,“我看看能不能做个小点的、简单的中国……不是,福气结。”一段旧丝绳而已,不至于不肯吧。沈寄想着中国结,说不定这就是一条生财之路哦。
魏楹想了一会儿,递了给她,“你做,我看看。”
沈寄便拿在手上,想了下自己学过的简单的做法,然后动手编了个小小的吉祥结。高兴的拿给魏楹看,“少爷你看,这个可以拿去卖么?”
福气结,寓意好,而且是大红色的,卖便宜点,应该有人会买吧。
魏楹看着她,手还挺巧的嘛。也许真的能卖。一个卖一文钱、两文钱,镇上的人应该不会嫌贵。而丝绳一捆才十几文钱呢。
“你还会别的编法么?”
沈寄点头,“会,我会的编法可多了。”她可是闲着无事专门研究过中国结的。从简单到繁复,从小到大,都实际操作过。
魏楹从枕头底下摸了二十文钱出来,这是他从前帮人写红事的条幅挣的。正准备拿出来给母亲贴补家用的。如果寄姐真的能靠红丝绳就挣到钱,那就太好了。
“你去找隔壁的王二叔,他每次赶集都会赶车去的,请他帮你带一捆红丝绳回来。”
沈寄嘴甜,平日见了也‘王二叔’的叫,听说是隔壁的读书人要的,王二叔很容易便答应了。三天后,就给沈寄带了一大捆回来。
魏大娘这天见她去隔壁拿了红丝绳回来,便问道:“你做什么撺掇楹儿去买这个东西?”
赚钱(3)
沈寄便和她说了,想编福气结去卖,补贴点家用。倒不担心魏大娘会反对,因为魏楹答应了,她就不会有不同意见。
果然,听沈寄说了,她没说什么,只让她别耽误了干活。
因为魏楹想看沈寄编,她干完了活便拿着到他屋里去编。
“好像不是太难,跟我娘打络子有点像。”他看着沈寄手上动作飞快,很快就编出了好几个不同的来。
“是有点像,都是编织。这个就胜在新鲜。确实是不难,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买了回去,拆开来看看很快就可以学会。所以,我打算攒多一点,等哪次赶大集的时候拿去卖。”
魏楹想了想,“嗯,十九的时候拿到庙会去卖吧。应该更好卖。”
沈寄觉得和魏楹沟通,没什么大的障碍。他没有那种视钱为阿堵物的酸气。他这次的新药魏大娘像是花了不少钱,走到县城的大药房去抓的。所以,效果比之前的明显。就是不知道魏大娘哪里来的钱。沈寄听村里人说过,魏大娘带着儿子刚来的时候,当了一些首饰买的地。也许还有点家当吧。这样最好,不会轻易把自己转卖了。不过,她也得努力展现自己的价值,不然,还是有危险的。
“寄姐做的鱼丸汤也很好吃。”
沈寄手上不停,嘴里说道:“可是我捉不到多少鱼,如果有人帮我捉鱼,我来做鱼丸倒是可以。”那两条鲶鱼,他们吃了三天。为了怕坏掉,沈寄只好多放了点盐。然后把碗放到有凉水的大盆里。如果要卖的话,也只能这么办。好在她发现这里的人口味都比较重。而且鱼不能一次收多了,通常都只能养个三两天的。不然,就容易死了,死鱼的口感不好。
她之前一心想着编中国结,现在听魏楹一说,这也是个赚钱之道。做好了,存放着,然后拿到集上去卖。这个中国结,生意肯定会越来越不好,要不断的推陈出新才行。她这次只打算做十个花样,每样多做一些。
“少爷,雇村里的小孩儿去捉鱼,你看怎么样?”本钱都是魏楹出,当然要他同意。
“可行。让我娘去做吧,就说是大夫让我多吃鱼。”
“好。”沈寄喜洋洋的看着魏楹,有一种找到合拍的拍档的感觉。
“我该出去做饭了,做好了给大娘送去。”
做完了绣活,儿子吃了药也有好转的趋势,家里又有沈寄,魏大娘便开始关心地里的出产了。毕竟,下半年还要靠这个糊口呢。沈寄因为要做饭、要熬药,要照顾魏楹,要照看家里的鸡等等,还有,要编福气结。魏大娘便没有让她跟着去干农活。
沈寄用养在缸子里的鱼给魏楹做鱼汤,然后照旧是站在凳子上炒了颗大白菜,给魏楹端了进去,又拿出篮子装上饭菜准备给魏大娘送去。
这些日子,她下河摸鱼,总是会或多或少有一些收获。便间着给魏楹做鱼和鸡蛋,
因为家里没有什么调味料,所以,沈寄还是选择做的汤,反正鱼汤够鲜,也不用怎么调味。
当晚,三个人都吃得很高兴。做饭这个活计,从此便归了沈寄。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缸里没什么米了,田里的菜样数也有限。她有点发愁,要怎么继续改善伙食。
吃完到魏楹屋里去收拾碗,见到他在把玩一截旧的红丝绳。今天魏大娘赶集买了一根新的来串他戴在脖子里的护身符,这是换下来的旧绳。
“少爷,你喝了汤,我就等一会儿再热药给你喝。”
“好。”吃得饱饱的,魏楹这会儿精神不错。
沈寄看着他手上的红丝绳,眼里一亮,“少爷,这个可以给我么?”
魏楹愣住了,这是他贴身戴过的东西。
“你拿去做什么用?”
沈寄抿抿嘴,“我看看能不能做个小点的、简单的中国……不是,福气结。”一段旧丝绳而已,不至于不肯吧。沈寄想着中国结,说不定这就是一条生财之路哦。
魏楹想了一会儿,递了给她,“你做,我看看。”
沈寄便拿在手上,想了下自己学过的简单的做法,然后动手编了个小小的吉祥结。高兴的拿给魏楹看,“少爷你看,这个可以拿去卖么?”
福气结,寓意好,而且是大红色的,卖便宜点,应该有人会买吧。
魏楹看着她,手还挺巧的嘛。也许真的能卖。一个卖一文钱、两文钱,镇上的人应该不会嫌贵。而丝绳一捆才十几文钱呢。
“你还会别的编法么?”
沈寄点头,“会,我会的编法可多了。”她可是闲着无事专门研究过中国结的。从简单到繁复,从小到大,都实际操作过。
魏楹从枕头底下摸了二十文钱出来,这是他从前帮人写红事的条幅挣的。正准备拿出来给母亲贴补家用的。如果寄姐真的能靠红丝绳就挣到钱,那就太好了。
“你去找隔壁的王二叔,他每次赶集都会赶车去的,请他帮你带一捆红丝绳回来。”
沈寄嘴甜,平日见了也‘王二叔’的叫,听说是隔壁的读书人要的,王二叔很容易便答应了。三天后,就给沈寄带了一大捆回来。
魏大娘这天见她去隔壁拿了红丝绳回来,便问道:“你做什么撺掇楹儿去买这个东西?”
赚钱(3)
沈寄便和她说了,想编福气结去卖,补贴点家用。倒不担心魏大娘会反对,因为魏楹答应了,她就不会有不同意见。
果然,听沈寄说了,她没说什么,只让她别耽误了干活。
因为魏楹想看沈寄编,她干完了活便拿着到他屋里去编。
“好像不是太难,跟我娘打络子有点像。”他看着沈寄手上动作飞快,很快就编出了好几个不同的来。
“是有点像,都是编织。这个就胜在新鲜。确实是不难,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买了回去,拆开来看看很快就可以学会。所以,我打算攒多一点,等哪次赶大集的时候拿去卖。”
魏楹想了想,“嗯,十九的时候拿到庙会去卖吧。应该更好卖。”
沈寄觉得和魏楹沟通,没什么大的障碍。他没有那种视钱为阿堵物的酸气。他这次的新药魏大娘像是花了不少钱,走到县城的大药房去抓的。所以,效果比之前的明显。就是不知道魏大娘哪里来的钱。沈寄听村里人说过,魏大娘带着儿子刚来的时候,当了一些首饰买的地。也许还有点家当吧。这样最好,不会轻易把自己转卖了。不过,她也得努力展现自己的价值,不然,还是有危险的。
“寄姐做的鱼丸汤也很好吃。”
沈寄手上不停,嘴里说道:“可是我捉不到多少鱼,如果有人帮我捉鱼,我来做鱼丸倒是可以。”那两条鲶鱼,他们吃了三天。为了怕坏掉,沈寄只好多放了点盐。然后把碗放到有凉水的大盆里。如果要卖的话,也只能这么办。好在她发现这里的人口味都比较重。而且鱼不能一次收多了,通常都只能养个三两天的。不然,就容易死了,死鱼的口感不好。
她之前一心想着编中国结,现在听魏楹一说,这也是个赚钱之道。做好了,存放着,然后拿到集上去卖。这个中国结,生意肯定会越来越不好,要不断的推陈出新才行。她这次只打算做十个花样,每样多做一些。
“少爷,雇村里的小孩儿去捉鱼,你看怎么样?”本钱都是魏楹出,当然要他同意。
“可行。让我娘去做吧,就说是大夫让我多吃鱼。”
“好。”沈寄喜洋洋的看着魏楹,有一种找到合拍的拍档的感觉。
“我该出去做饭了,做好了给大娘送去。”
做完了绣活,儿子吃了药也有好转的趋势,家里又有沈寄,魏大娘便开始关心地里的出产了。毕竟,下半年还要靠这个糊口呢。沈寄因为要做饭、要熬药,要照顾魏楹,要照看家里的鸡等等,还有,要编福气结。魏大娘便没有让她跟着去干农活。
沈寄用养在缸子里的鱼给魏楹做鱼汤,然后照旧是站在凳子上炒了颗大白菜,给魏楹端了进去,又拿出篮子装上饭菜准备给魏大娘送去。
这些日子,她下河摸鱼,总是会或多或少有一些收获。便间着给魏楹做鱼和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