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逢春》
分类: txts3
!……老板,给我们一人挑几套!”
“好好好,马上来!”老板喜笑颜开地答应,“二位喜欢什么颜色?什么料子?对了,我们这还有裁缝师傅,可以给您定做……”
“我在这里住不了几天,不用了,就买几套现成的吧!”
沈夷连忙道:“你们替他挑吧,我就不买了……”
“那不行!”杨辉立刻道,“都买,我付账。”转而对沈夷说,“沈大哥,我把你当做我哥哥,送你几套衣服怎么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一定要收。”
沈夷只得应道:“……那多谢了。”
杨辉换上新衣,与沈夷一道走出店门。
衣服合身,便不再是别扭的模样,立即又是一个气宇轩昂的青年。
沈夷笑着说:“你穿这个,也是很好看的!”杨辉眼睛明亮,身材挺拔,是个自信大方的年轻人,穿上这身长袍,又添了几分传统的儒雅气质。
“好看吗?沈大哥这么说我就放心了……”杨辉转脸,微含笑意看向他,“不过,这样的衣服还是你穿最好看,我最喜欢。”
衣服买着了,沈夷问杨辉是否立即回去,杨辉兴致很高:“再逛逛吧,沈大哥你领着我!……这条街上有什么好玩的呀?”
“这条街很大,有衣服铺子、文具铺子、糖果铺子、手艺铺子,好多卖东西的,因为培德小学就在这里,放学以后可热闹了,大人孩子都会到铺子上买些东西……”沈夷正介绍着,杨辉忽往那边一指:“是那里吗?”
第五章 小学
他所指的地方,是百来步外一座略带西洋风格的建筑,比周围的小商铺高出一截,颇为显眼。
沈夷点头:“对,那就是培德小学。建校的钱有一半是教会捐赠的,学校里也教些西洋文化。”说着便领杨辉向那边走去。
培德小学的看门人正在和一名教员说话,沈夷领着杨辉上前,向他们打了个招呼。教员和看门人都认得沈夷,知道他是县公署里新来的先生,平时对教育也很关心,此前就来看过培德小学,和他们谈论过办学上的事。
“沈先生,您来了!”教员立即笑着过来,“是有什么公干吗?”
“哦,没有,”沈夷微笑说,“午休闲着逛逛,正好在这街上,顺道过来看看。”
“原来是这样!……这位是?”教员目光落在杨辉身上。
“是我新结识的一位朋友,认了他作小兄弟,名叫杨辉。”沈夷介绍,“辉弟,这位是蔡先生,学校的教员。”
“蔡先生好!”杨辉微微一笑,因为身着长袍,便行了一个拱手礼。
蔡教员赞赏地打量他,点头:“沈先生,您这位小兄弟可真是相貌出众、仪表不凡啊,像是大地方来的。”
“好眼力。辉弟从大城市来,到芙县玩耍散心。”
杨辉笑着说:“这学校建得不错,方便进去看一看么?”
“当然,请随我来。”蔡教员在前头引路。
校园不大,但花木掩映,风景不错。教室有四间,红砖建成,西面有一个小操场,南面有一片碧绿菜地,东面则是两排木质平房,一排是教员办公室和资料室,一排是厨房和饭厅。
穿过操场,蔡教员顺着一排玉兰树往前走,引他们去教室:“杨先生在大城市里见多识广,不怕您见笑,这所小学是我们县里最好的学校了。”
杨辉笑笑:“您谦虚了。这学校算是很不错了,已经强过不少城里的小学。这里的孩子很有前途。“
进了教室,室内采光充足,一间大约能坐四十人。大约是下午要上音乐课,讲台上放着一台旧手风琴。
杨辉来到讲台前,拿起那台手风琴,挎在身上,缓缓拉了起来。
他拉的曲子优美悦耳,似是一支情歌。金色阳光从窗子里洒进来,照出他的侧影,恬静而浪漫。
一曲奏完,蔡教员称赞道:“杨先生真是多才多艺,这手风琴我都不会,正在向邓小姐学呢。”
杨辉把琴解下来,也称赞说:“这小学果真不错,还有西洋乐器。”
“哪里,也就这一件。这也都是教会从省城捐来的,虽是旧的,但也很稀罕……可惜了,这个年纪的娃儿就像猴子一样,没几个能静下心来好好学的。”
杨辉笑了:“这个年纪的孩子确实坐不住……或许女孩子学得好些?”
“没女孩子,学校里都是男学生。”
杨辉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
在校园里参观了一圈,中午也过了,沈夷要回县公署办事,便与杨辉一起向蔡教员告别,出去了。
路上杨辉开口:“沈大哥,县城里除了培德,还有哪些小学?”
“还有一所官办小学,规模和培德差不多。你也想去看看么?“
“小学就这两所?”
“对。不算底下镇乡,县城里就这两所。”
杨辉又问:“沈大哥,芙县有多少人口?”
“全县二十万六千余人。单算城里,常住的有两万一千余人,”沈夷有些不解,“你问这个做什么?”
“单算城里两万人口,光两所学校怕是不能满足孩童入学。”杨辉直接道,“太少了。”
沈夷低下目光,略一沉默,说:“我也这么想,也向县里提过……可是县长说,县里赋税被山贼劫了几回,元气大伤,一时半会实在没有财力扩大办学。“
杨辉冷冷道:“原来是人祸,真是造孽。”
“可不是?山贼一天不除,百姓就一天不得安宁!”沈夷义愤道,“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把他们剿灭干
“好好好,马上来!”老板喜笑颜开地答应,“二位喜欢什么颜色?什么料子?对了,我们这还有裁缝师傅,可以给您定做……”
“我在这里住不了几天,不用了,就买几套现成的吧!”
沈夷连忙道:“你们替他挑吧,我就不买了……”
“那不行!”杨辉立刻道,“都买,我付账。”转而对沈夷说,“沈大哥,我把你当做我哥哥,送你几套衣服怎么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一定要收。”
沈夷只得应道:“……那多谢了。”
杨辉换上新衣,与沈夷一道走出店门。
衣服合身,便不再是别扭的模样,立即又是一个气宇轩昂的青年。
沈夷笑着说:“你穿这个,也是很好看的!”杨辉眼睛明亮,身材挺拔,是个自信大方的年轻人,穿上这身长袍,又添了几分传统的儒雅气质。
“好看吗?沈大哥这么说我就放心了……”杨辉转脸,微含笑意看向他,“不过,这样的衣服还是你穿最好看,我最喜欢。”
衣服买着了,沈夷问杨辉是否立即回去,杨辉兴致很高:“再逛逛吧,沈大哥你领着我!……这条街上有什么好玩的呀?”
“这条街很大,有衣服铺子、文具铺子、糖果铺子、手艺铺子,好多卖东西的,因为培德小学就在这里,放学以后可热闹了,大人孩子都会到铺子上买些东西……”沈夷正介绍着,杨辉忽往那边一指:“是那里吗?”
第五章 小学
他所指的地方,是百来步外一座略带西洋风格的建筑,比周围的小商铺高出一截,颇为显眼。
沈夷点头:“对,那就是培德小学。建校的钱有一半是教会捐赠的,学校里也教些西洋文化。”说着便领杨辉向那边走去。
培德小学的看门人正在和一名教员说话,沈夷领着杨辉上前,向他们打了个招呼。教员和看门人都认得沈夷,知道他是县公署里新来的先生,平时对教育也很关心,此前就来看过培德小学,和他们谈论过办学上的事。
“沈先生,您来了!”教员立即笑着过来,“是有什么公干吗?”
“哦,没有,”沈夷微笑说,“午休闲着逛逛,正好在这街上,顺道过来看看。”
“原来是这样!……这位是?”教员目光落在杨辉身上。
“是我新结识的一位朋友,认了他作小兄弟,名叫杨辉。”沈夷介绍,“辉弟,这位是蔡先生,学校的教员。”
“蔡先生好!”杨辉微微一笑,因为身着长袍,便行了一个拱手礼。
蔡教员赞赏地打量他,点头:“沈先生,您这位小兄弟可真是相貌出众、仪表不凡啊,像是大地方来的。”
“好眼力。辉弟从大城市来,到芙县玩耍散心。”
杨辉笑着说:“这学校建得不错,方便进去看一看么?”
“当然,请随我来。”蔡教员在前头引路。
校园不大,但花木掩映,风景不错。教室有四间,红砖建成,西面有一个小操场,南面有一片碧绿菜地,东面则是两排木质平房,一排是教员办公室和资料室,一排是厨房和饭厅。
穿过操场,蔡教员顺着一排玉兰树往前走,引他们去教室:“杨先生在大城市里见多识广,不怕您见笑,这所小学是我们县里最好的学校了。”
杨辉笑笑:“您谦虚了。这学校算是很不错了,已经强过不少城里的小学。这里的孩子很有前途。“
进了教室,室内采光充足,一间大约能坐四十人。大约是下午要上音乐课,讲台上放着一台旧手风琴。
杨辉来到讲台前,拿起那台手风琴,挎在身上,缓缓拉了起来。
他拉的曲子优美悦耳,似是一支情歌。金色阳光从窗子里洒进来,照出他的侧影,恬静而浪漫。
一曲奏完,蔡教员称赞道:“杨先生真是多才多艺,这手风琴我都不会,正在向邓小姐学呢。”
杨辉把琴解下来,也称赞说:“这小学果真不错,还有西洋乐器。”
“哪里,也就这一件。这也都是教会从省城捐来的,虽是旧的,但也很稀罕……可惜了,这个年纪的娃儿就像猴子一样,没几个能静下心来好好学的。”
杨辉笑了:“这个年纪的孩子确实坐不住……或许女孩子学得好些?”
“没女孩子,学校里都是男学生。”
杨辉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
在校园里参观了一圈,中午也过了,沈夷要回县公署办事,便与杨辉一起向蔡教员告别,出去了。
路上杨辉开口:“沈大哥,县城里除了培德,还有哪些小学?”
“还有一所官办小学,规模和培德差不多。你也想去看看么?“
“小学就这两所?”
“对。不算底下镇乡,县城里就这两所。”
杨辉又问:“沈大哥,芙县有多少人口?”
“全县二十万六千余人。单算城里,常住的有两万一千余人,”沈夷有些不解,“你问这个做什么?”
“单算城里两万人口,光两所学校怕是不能满足孩童入学。”杨辉直接道,“太少了。”
沈夷低下目光,略一沉默,说:“我也这么想,也向县里提过……可是县长说,县里赋税被山贼劫了几回,元气大伤,一时半会实在没有财力扩大办学。“
杨辉冷冷道:“原来是人祸,真是造孽。”
“可不是?山贼一天不除,百姓就一天不得安宁!”沈夷义愤道,“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把他们剿灭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