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逢春》
分类: txts3
息呵在耳边。沈夷没曾与人贴这么近,一时耳根发烫,有些不自在,但立刻被他所说的话吸引住了,听着神色一动,像是动心,又露出些犹豫。“……这样真的可行吗?”
“放心!“杨辉一笑,胸有成竹,“对付这类人,我比你懂……你只要把东西准备好,再问县长借几个人,一定能办成!”
沈夷皱眉思量着,又道:“可这样的办法……需不需,先请示县长一声?让公署里拿个主意?”
“啰嗦!县长不是说吗,他早有这个意思,只不过没人响应!募捐紧迫,你早日筹集出来,就是为他排忧解难啊……商量来讨论去,还要拖到什么时候!要是衙门里再几个人反对,是不是要辩论到明年了?难怪我爸爸说,他最讨厌那些文人书呆子的磨磨蹭蹭,一件事都办不了!”
被他噼里啪啦一说,沈夷顿时隐隐一阵惭愧,但依然有所顾虑:“可是……这样一下子要他们捐,会不会……不妥?”
杨辉笑了:“是怕他们吃亏了?白白出钱?这样吧,募不到就算了,若是募到了,你向县长提个议,减免他们来年的赋税,或是在别的地方照顾照顾,不就抵得过了?这些都可以慢慢商量,办学却是当务之急。”
沈夷终于点头,心想,不愧是权贵家出来的少爷,应付这些东西倒是熟得很。“好,那我赶紧准备!”
正要起身找纸笔,杨辉却拉住他:“沈大哥,我还没吃饭呢!我们出去吃?“
沈夷一心想着募捐的事,没空下馆子,随口说:“你去吧,我在家里自己吃点。”
杨辉顿时皱起脸:“我一个人吃什么呀!有什么意思。那我也不去了。”
沈夷看他不高兴,于是劝他:“我吃得简单,你还是到外面吃吧……等把这件事办完,我们就去庆祝!”
提到“庆祝”,杨辉心情才舒坦了些,“好吧。今天我也随便吃点,我就愿意和你一起吃!”依然拉着他,眼巴巴地看过来。
沈夷一直拿他的任性没办法,只好问:“我晚上煮点面条吃,你吃不吃?”
“吃!吃!”杨辉笑嘻嘻说,“我最爱吃面条了!”
沈夷知道他是随口一说,不由好笑,就到厨房忙活。
水烧开后,他把面条捞起来,加上油、醋,撒上葱末、芝麻、榨菜粒,拌上香味浓郁的芙县豆瓣酱,又煎了一个外酥里嫩的金黄荷包蛋放在杨辉面碗上。
他端出来,整个屋里都是引人食欲的香气。杨辉连吃了两大碗,还意犹未尽。“沈大哥手艺太好了!……能不能同我回家去,天天做给我吃?”
沈夷笑着摇头:“天天吃还不腻坏了?再说,我怎么能同你回家?芙县的事还多得很。”
“那我把家搬到这里好不好?”杨辉目光望着他,“这样我们就能天天在一块了。”
沈夷失笑,这怎么可能?这么大的人了还说这么孩子气的话。“芙县是个偏僻的小地方,你父母亲怎么会同意?再说,你将来还要成家,难道要让你夫人也跟着来么?”
“当然,”杨辉毫不犹豫,“芙县是个好地方,最适合成家立业!”
沈夷又是好笑地摇头。这少爷吃饱喝足了,高兴起来,就看什么都是好了。也不知他还记不记得,就在今天下午,他自己才对芙县批评了一通,说教育办得不力呢。于是也不去理会,自顾收拾了碗筷,往厨房洗了,就忙着在纸上写写划划,估算新学校的规模和开支。
过了几日,县里一向平静的街道突然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百姓开门望去,只见几名警卫抬着一块系了红绸的牌匾,上书“兴教利民”四个金灿灿的大字,一路声势浩大地去到了本地富商孙老爷的府上。
孙家听见外面喧哗,又听说县公署的人来了,连忙开了大门,孙老爷亲自出门察看。
沈夷站在前面,面带笑容地向他施了礼,朗声说:“孙先生好。您出资修路,建团练兵,功在乡里,一向是乡亲们心中的表率。今日县里筹建小学,也离不了您的鼎力支持,特意向您募捐建校款两百元,在此送上县里对您的表彰答谢。”
说完侧身,向后面的卫队微微一点头。
卫队立刻将“兴教利民”的牌匾举高,锣鼓也咚咚哐敲打得更响亮了。围观的百姓纷纷起哄,鼓起掌来,场面热烈之极。
孙老爷没有立即应声。在沈夷说到“向您募捐”时,他的脸色就隐隐一僵,旁边孙公子更沉不住气,此时皱起眉头开口:“爹,这搞的什么名堂!谁说我们要给他钱了,我这就把他们轰……”
“闭嘴!”孙老爷低声呵斥,待儿子不甘不愿地退到一边后,才背起手,向前踱了两步,挂起笑容,开口:“乡亲们抬举,孙某实在是惭愧啊!……这位,是县公署里的沈先生吧?”
沈夷点头,迎上他打量的目光,有礼地答道:“不才沈夷。”
“敢问沈先生,”孙老爷踱到他面前,“这募捐……是县长大人的意思?”
陈县长曾提到早想办学,听说自己自告奋勇要去募捐,答应得也很痛快。想到这里,沈夷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答道:“正是。”
孙老爷挂着笑容,神色却有些复杂,他沉吟片刻,目光又往门前围了一大圈的百姓扫了扫,终于开口:“既然县长大人都发话了,我自然也该鼎力支持了。”吩咐儿子去取银元。
“这……爹!”孙公子着急了,赶忙就要劝说,孙老爷却眉头一皱,狠狠瞪他一眼:“蠢东西,还不快去!”
“放心!“杨辉一笑,胸有成竹,“对付这类人,我比你懂……你只要把东西准备好,再问县长借几个人,一定能办成!”
沈夷皱眉思量着,又道:“可这样的办法……需不需,先请示县长一声?让公署里拿个主意?”
“啰嗦!县长不是说吗,他早有这个意思,只不过没人响应!募捐紧迫,你早日筹集出来,就是为他排忧解难啊……商量来讨论去,还要拖到什么时候!要是衙门里再几个人反对,是不是要辩论到明年了?难怪我爸爸说,他最讨厌那些文人书呆子的磨磨蹭蹭,一件事都办不了!”
被他噼里啪啦一说,沈夷顿时隐隐一阵惭愧,但依然有所顾虑:“可是……这样一下子要他们捐,会不会……不妥?”
杨辉笑了:“是怕他们吃亏了?白白出钱?这样吧,募不到就算了,若是募到了,你向县长提个议,减免他们来年的赋税,或是在别的地方照顾照顾,不就抵得过了?这些都可以慢慢商量,办学却是当务之急。”
沈夷终于点头,心想,不愧是权贵家出来的少爷,应付这些东西倒是熟得很。“好,那我赶紧准备!”
正要起身找纸笔,杨辉却拉住他:“沈大哥,我还没吃饭呢!我们出去吃?“
沈夷一心想着募捐的事,没空下馆子,随口说:“你去吧,我在家里自己吃点。”
杨辉顿时皱起脸:“我一个人吃什么呀!有什么意思。那我也不去了。”
沈夷看他不高兴,于是劝他:“我吃得简单,你还是到外面吃吧……等把这件事办完,我们就去庆祝!”
提到“庆祝”,杨辉心情才舒坦了些,“好吧。今天我也随便吃点,我就愿意和你一起吃!”依然拉着他,眼巴巴地看过来。
沈夷一直拿他的任性没办法,只好问:“我晚上煮点面条吃,你吃不吃?”
“吃!吃!”杨辉笑嘻嘻说,“我最爱吃面条了!”
沈夷知道他是随口一说,不由好笑,就到厨房忙活。
水烧开后,他把面条捞起来,加上油、醋,撒上葱末、芝麻、榨菜粒,拌上香味浓郁的芙县豆瓣酱,又煎了一个外酥里嫩的金黄荷包蛋放在杨辉面碗上。
他端出来,整个屋里都是引人食欲的香气。杨辉连吃了两大碗,还意犹未尽。“沈大哥手艺太好了!……能不能同我回家去,天天做给我吃?”
沈夷笑着摇头:“天天吃还不腻坏了?再说,我怎么能同你回家?芙县的事还多得很。”
“那我把家搬到这里好不好?”杨辉目光望着他,“这样我们就能天天在一块了。”
沈夷失笑,这怎么可能?这么大的人了还说这么孩子气的话。“芙县是个偏僻的小地方,你父母亲怎么会同意?再说,你将来还要成家,难道要让你夫人也跟着来么?”
“当然,”杨辉毫不犹豫,“芙县是个好地方,最适合成家立业!”
沈夷又是好笑地摇头。这少爷吃饱喝足了,高兴起来,就看什么都是好了。也不知他还记不记得,就在今天下午,他自己才对芙县批评了一通,说教育办得不力呢。于是也不去理会,自顾收拾了碗筷,往厨房洗了,就忙着在纸上写写划划,估算新学校的规模和开支。
过了几日,县里一向平静的街道突然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百姓开门望去,只见几名警卫抬着一块系了红绸的牌匾,上书“兴教利民”四个金灿灿的大字,一路声势浩大地去到了本地富商孙老爷的府上。
孙家听见外面喧哗,又听说县公署的人来了,连忙开了大门,孙老爷亲自出门察看。
沈夷站在前面,面带笑容地向他施了礼,朗声说:“孙先生好。您出资修路,建团练兵,功在乡里,一向是乡亲们心中的表率。今日县里筹建小学,也离不了您的鼎力支持,特意向您募捐建校款两百元,在此送上县里对您的表彰答谢。”
说完侧身,向后面的卫队微微一点头。
卫队立刻将“兴教利民”的牌匾举高,锣鼓也咚咚哐敲打得更响亮了。围观的百姓纷纷起哄,鼓起掌来,场面热烈之极。
孙老爷没有立即应声。在沈夷说到“向您募捐”时,他的脸色就隐隐一僵,旁边孙公子更沉不住气,此时皱起眉头开口:“爹,这搞的什么名堂!谁说我们要给他钱了,我这就把他们轰……”
“闭嘴!”孙老爷低声呵斥,待儿子不甘不愿地退到一边后,才背起手,向前踱了两步,挂起笑容,开口:“乡亲们抬举,孙某实在是惭愧啊!……这位,是县公署里的沈先生吧?”
沈夷点头,迎上他打量的目光,有礼地答道:“不才沈夷。”
“敢问沈先生,”孙老爷踱到他面前,“这募捐……是县长大人的意思?”
陈县长曾提到早想办学,听说自己自告奋勇要去募捐,答应得也很痛快。想到这里,沈夷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答道:“正是。”
孙老爷挂着笑容,神色却有些复杂,他沉吟片刻,目光又往门前围了一大圈的百姓扫了扫,终于开口:“既然县长大人都发话了,我自然也该鼎力支持了。”吩咐儿子去取银元。
“这……爹!”孙公子着急了,赶忙就要劝说,孙老爷却眉头一皱,狠狠瞪他一眼:“蠢东西,还不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