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人语》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世说人语
作者:郑逸梅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郑逸梅写民国人物风云往事的文章上百篇,撷英采华,所选皆为郑文精粹,其中有文人,有学者,有政客,有名伶,皆为一时之俊杰。可以合而观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编在手,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

马君武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00493O36.jpg"/>
马君武
马君武,名和,广西桂林人。一八八二年生,一九三九年卒,享年五十七岁。著述很多,有人这样评论:“究心科学,奈端康德之伦;肆力政谭,孟德卢梭之亚。”朱少屏为他刊印《马君武诗稿》,合欧亚文学于一炉,也和寻常吟弄风月不同。诗集首冠自叙,仿佛一篇小传,如云:“君武九岁失怙,赖慈母之教养,亲戚之扶助,继续读书。十二岁从戴毓驯先生学,好读历史古今文集。十五岁,友况晴皋、龙伯纯,告以康有为读书法。是时居外祖陈允庵家,藏书颇备,二年间略尽读之。十七岁入体用学堂,从利文石先生学算。十九岁值庚子之变,四海鼎沸。君武乃去桂林,游南洋,归历粤沪。辛丑冬游日本,自此以后,读中国书之时较少矣。初至日本时,颇穷困,辄作文投诸报馆,以谋自给,故壬癸间作文最多。癸卯秋间,入日本西京大学学工艺化学。丙午夏返国,主教中国公学(这时,他和王云五为同事,胡适之读书该校,具有师生关系,后王云五进商务印书馆,即出于适之推荐),时端方督两江,购捕颇急,从友人杨笃生之劝,复得高啸桐兄弟岑云阶诸公之助,西游欧罗巴,学冶金于柏林工艺大学,辛亥冬间归国,值武汉革命军兴,随诸君子之后,东西奔驰。今事稍定,从友人之请,搜集旧有诗文,刻为一卷,殆皆为壬癸间所作,十年前旧物也。自兹以后,方将利用所学,以图新民国工业之发展,不复作文矣。此寥寥短篇,断无文学存在之价值,惟十年以前,君武于鼓吹新学思潮,标榜爱国主义,固有微力焉,以作个人之纪念而已。”君武思想很新颖,清末,他力劝母亲读书,亲友认为只有父母督促子女读书,从没有儿子劝母亲上学,传为笔柄。民国八九年间,他和居觉生同居沪郊杨行镇,经营种植,实行农人生活。谢无量赠君武诗:“不信堂堂马居士,种田担粪了平生。”他喜下棋,不多考虑,迅速得很,自称下“革命棋”,但每下必悔子,尝与程善之对弈,君武悔一子,善之亦悔一子,致连悔十余子至二十子。有一次,竟把所下之子悔完,成为弈林趣话。围棋家徐润周,有诗咏这趣事:“余兴枰边两社翁,考工革命未全融。随缘胜败随缘悔,细事真情识见通。”(原注:王安石诗:“莫将细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战罢两枰收黑白,一枰何处有亏成。”)他译诗很敏捷,一面阅西文原作,一面译为中文,同时又吸烟与友朋交谈。李思纯的《仙河集》谓:“近人译诗有三式,苏曼殊式,以格律轻疏之古体译之。马君武式,以格律谨严之近体译之。胡适则白话直译,尽弛格律矣。”陈子展的《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谓:“三式中却爱马式,如译嚣俄题其情人《阿黛儿遗札》诗云:‘此是当年红叶书,而今重展泪盈裾。斜风斜雨人将老,青史青山事总虚。两字题碑记恩爱,十年去国共艰虞。茫茫乐土知何在?人世苍黄—梦知。’诵之令人荡气回肠,不能自已也。”晚年,他任广西大学校长,公余喜涉足戏院。他研究化学,为中国制无烟火药的第一人。当第一次欧战,外货来源断绝,广州石井兵工厂制造枪弹,缺乏原料,君武自制,以应急需。夫人彭蕴英,子保罗,后觉得“保罗”二字似耶稣教徒,改为保云。著述外,又编辑《翻译世界》《世界月刊》《南华杂志》《醒狮》《建设杂志》《漓江潮》等。

马叙伦
马叙伦,字夷初,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一八八四年生。师事陈仲恕、陈介石、王会澧,词则就正于刘毓磐、吴癯安。幼时读于杭州宗文义塾,某晚,学侣相聚比赛书法,同作一“九”字,叙伦年最小,却得标为第一,原来他摹临《九成宫帖》,寒暑不辍,已有数年了。他治学很博,训诂、诗词和书法,都有独到之处。他自负:“环顾宇内,尚无敌手。”他对古人书法,也少许可。论宋人书:“米虎儿亲承海岳之传,于海岳书若具体矣,海岳直欲凌唐入晋,而虎儿局促唐人辕下,仍是宋人面目,且其骨气不清,则子不能得之于父,殆天也。”又评赵于昂:“除侧媚外无所有。”评董香光:“若大家婢女,鬓影钗光,亦是美人风度,然不堪与深闺少女并肩。”他又说:“书自悬肘来之拙,是真拙,非不知书者之自然拙,亦非知书者之模仿拙,自然美不美,模仿拙反丑。”又说:“学书者,写壁实为无上善法。苟能书壁,则案上悬肘绝无难矣。”他又自负识字多,一次宴会遇到一人,交换名片,那名片上,却为“马骉”三字,叙伦莫名其妙,以谓“”“骉”出于杜撰,及翻检《康熙字典》,果有这二字,为之自愧。林畏庐评其文:“似恽子居。”又有人评其书:“似唐人写经。”他中年已蓄须,有老气横秋之概。曾执教江山县中学堂,和余绍宋同事,又很相得。一度在北京大学讲老庄哲学,其时康白情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