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世界》
分类: txts3
伟大飞行与其说是对希望的考验,倒不如说是对信仰的考验。
“对,没错。人类的消失造成了很多后果。比如世界各地870座核电站的冷却剂储备蒸发,导致了堆芯熔毁,放射性材料泄露。而更大的问题是随后的几十年里不断扩大的尘埃云。同时,随着冰层的融化,冰中包含的5000亿吨甲烷被释放到大气中。这些气体加剧了全球变暖,地球气温达到了二叠纪结束以来的最高点。”
“这些我们都知道。但正如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并没有界限,海洋再也不像过去那样,被陆地所分隔开来了。一切能够呼吸和繁殖的生物都起源于全球洋,也将在全球洋中继续繁衍,我们在可见的未来中看不到危险。”
乌鲁斯主席不停点头。众人也表示同意。
“请允许我提出反对意见。”
阿鲁娜环视众人。如果圣塔真的存在,如果她能说服驭水者相信所有人所面临的危机,或许他们能帮助她。
“你们可曾离开过海洋?你们可曾研究过高地的现状?”
委员会成员有的倒抽一口凉气,有的张开了气瓣膜。还有一些人恼怒地窃窃私语。这个外来者以为她自己是谁,怎敢随意指责我们?怎敢散布对未来的怀疑和恐惧?
“高地?你是说那些在冰河纪元中冻得僵硬,你们却在其上安家的地方吗?”
“正是。第二次生态改造之前,山下的湖泊和三角洲中充斥着野草和化肥。一潭潭死水表面都是绿色的,那是成吨的藻类。它们耗尽水中的氧气,其他水生生物很快便窒息而死。我族祖先在天上目睹了这一切。当藻类自身也因为缺氧大批死亡时,它们被分解的产物又反过来促进了下一轮的爆发。曾经清澈的珊瑚礁,变成了一大滩硫磺质的烂泥;曾经绵延几百公里的河口三角洲,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坟场。有的动植物因为能耐受高强度的紫外线而侥幸存活下来,其他的则在电磁辐射的轰炸下飞速变异。”
阿鲁娜闭上眼睛,她的喙有力地吐出一个个字眼。驭水者们沉默地听着。
“当最可怕的事情发生时,生命还是延续了下来。哪怕各种要素都改变了,生命也依然在继续。我们这些生命形态就是适应环境的结果。然而,现在威胁仍高悬在我们头顶,因为再也没有树木来保护我们了。”
“树木和海洋的消失有什么关系?”
“正如我所说,我族祖先第一次飞行的时候就从上方看到了一切。他们把对相关记忆存储在基因中——我们的羽翼的化学成分就是证明。如果诸位不信,就把对我的化验结果和第一次生态改造时的鸟类化石比较一下吧。”
阿鲁娜转头看着艾瓜因,他举起一个透明的圆盘。
他们是有备而来。因为他们知道,议会会坚持要他们以绝对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情。
“好的,请继续……我们想知道树的事。”
“树木的消失,加上化石燃料耗尽之后人们大量种植经过基因改造的海草来收集氢燃料,导致地球温度升高,海平面持续上升。一旦越过某个极限,生物圈非但不能减弱这种失衡过程的影响,反而会将其放大。我们拯救地球的唯一方法是重新种下树木。云层会带来雨水,太阳会加热无垠的海洋,产生蒸汽。只有这一个方法能退去全球洋,使高地再度肥沃起来。有了圣塔里的种子,四季也将回归大地。你们连四季是什么都不知道吧?”
驭水者们端坐不动,就好像在听人讲述宇宙的奥秘,而这奥秘如此宏伟博大,超出了他们理解力的极限。他们神情难测,不可捉摸。
阿鲁娜希望自己这一番努力已使他们充分了解了她的心声。
古记录盘4 (来源:维基百科片段)
“蒙德极小期”是指第一次生态改造纪元的1645年到1715年,这段时期里太阳黑子活动及其稀少。这个现象由天文学家E.W.蒙德命名,他通过研究那个时代的新闻,发现太阳耀斑和太阳黑子的活动反常地沉寂。在蒙德极小期,天文学家仅仅记录到50个太阳黑子,而通常来说,这个数字应该是40000到50000个。
“蒙德极小期”的开始极其突然,并且毫无预兆。不过在它的最后阶段,即1700年到1712年间,太阳活动逐渐恢复,并且变得频繁起来。
“蒙德极小期”发生时,正值所谓小冰期最寒冷的时候。那时,欧洲和北美,甚至可能全世界(对此缺乏有效数据记录)都在忍受严酷的寒冬。学者们根据各阶段数据记录作出了假设:在“蒙德极小期”,太阳可能直径变大而自转速度变慢了。
选自修复版《萨夏耶编年史》
第二天黎明,一小队人离开萨夏耶,朝着东北方向的磷光海岸行去。在他们身后是长达25公里,造型像回旋镖的气泡之城。
栖息于此的珊瑚利用特殊的有机质将混着砂子的水泥块粘黏在一起,制造出水下群岛之间高低错落的移动桥梁。
周围游动的鱼类们都能看见萨夏耶,它悬浮在成千上万的二氧化碳气泡间,释放着热气与水流。
艾瓜因取代了年轻的克欧尼的位置,蔡勤则移动到队列侧翼,和卡妮亚并排。
作为御风者,阿鲁娜不适合游泳。她只能呆在一个密封舱里,让别人运送自己。这个密封舱实在太窄,她用胳膊抱着上身才能勉强待在里面。他们的目的地在北极点附近。根据古记录盘的信息,种源圣塔很可能就在那里。
艾瓜因说服了议会,让他们允许自己和那个外来者一起前往,调查所谓的威胁到底是什么
“对,没错。人类的消失造成了很多后果。比如世界各地870座核电站的冷却剂储备蒸发,导致了堆芯熔毁,放射性材料泄露。而更大的问题是随后的几十年里不断扩大的尘埃云。同时,随着冰层的融化,冰中包含的5000亿吨甲烷被释放到大气中。这些气体加剧了全球变暖,地球气温达到了二叠纪结束以来的最高点。”
“这些我们都知道。但正如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并没有界限,海洋再也不像过去那样,被陆地所分隔开来了。一切能够呼吸和繁殖的生物都起源于全球洋,也将在全球洋中继续繁衍,我们在可见的未来中看不到危险。”
乌鲁斯主席不停点头。众人也表示同意。
“请允许我提出反对意见。”
阿鲁娜环视众人。如果圣塔真的存在,如果她能说服驭水者相信所有人所面临的危机,或许他们能帮助她。
“你们可曾离开过海洋?你们可曾研究过高地的现状?”
委员会成员有的倒抽一口凉气,有的张开了气瓣膜。还有一些人恼怒地窃窃私语。这个外来者以为她自己是谁,怎敢随意指责我们?怎敢散布对未来的怀疑和恐惧?
“高地?你是说那些在冰河纪元中冻得僵硬,你们却在其上安家的地方吗?”
“正是。第二次生态改造之前,山下的湖泊和三角洲中充斥着野草和化肥。一潭潭死水表面都是绿色的,那是成吨的藻类。它们耗尽水中的氧气,其他水生生物很快便窒息而死。我族祖先在天上目睹了这一切。当藻类自身也因为缺氧大批死亡时,它们被分解的产物又反过来促进了下一轮的爆发。曾经清澈的珊瑚礁,变成了一大滩硫磺质的烂泥;曾经绵延几百公里的河口三角洲,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坟场。有的动植物因为能耐受高强度的紫外线而侥幸存活下来,其他的则在电磁辐射的轰炸下飞速变异。”
阿鲁娜闭上眼睛,她的喙有力地吐出一个个字眼。驭水者们沉默地听着。
“当最可怕的事情发生时,生命还是延续了下来。哪怕各种要素都改变了,生命也依然在继续。我们这些生命形态就是适应环境的结果。然而,现在威胁仍高悬在我们头顶,因为再也没有树木来保护我们了。”
“树木和海洋的消失有什么关系?”
“正如我所说,我族祖先第一次飞行的时候就从上方看到了一切。他们把对相关记忆存储在基因中——我们的羽翼的化学成分就是证明。如果诸位不信,就把对我的化验结果和第一次生态改造时的鸟类化石比较一下吧。”
阿鲁娜转头看着艾瓜因,他举起一个透明的圆盘。
他们是有备而来。因为他们知道,议会会坚持要他们以绝对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情。
“好的,请继续……我们想知道树的事。”
“树木的消失,加上化石燃料耗尽之后人们大量种植经过基因改造的海草来收集氢燃料,导致地球温度升高,海平面持续上升。一旦越过某个极限,生物圈非但不能减弱这种失衡过程的影响,反而会将其放大。我们拯救地球的唯一方法是重新种下树木。云层会带来雨水,太阳会加热无垠的海洋,产生蒸汽。只有这一个方法能退去全球洋,使高地再度肥沃起来。有了圣塔里的种子,四季也将回归大地。你们连四季是什么都不知道吧?”
驭水者们端坐不动,就好像在听人讲述宇宙的奥秘,而这奥秘如此宏伟博大,超出了他们理解力的极限。他们神情难测,不可捉摸。
阿鲁娜希望自己这一番努力已使他们充分了解了她的心声。
古记录盘4 (来源:维基百科片段)
“蒙德极小期”是指第一次生态改造纪元的1645年到1715年,这段时期里太阳黑子活动及其稀少。这个现象由天文学家E.W.蒙德命名,他通过研究那个时代的新闻,发现太阳耀斑和太阳黑子的活动反常地沉寂。在蒙德极小期,天文学家仅仅记录到50个太阳黑子,而通常来说,这个数字应该是40000到50000个。
“蒙德极小期”的开始极其突然,并且毫无预兆。不过在它的最后阶段,即1700年到1712年间,太阳活动逐渐恢复,并且变得频繁起来。
“蒙德极小期”发生时,正值所谓小冰期最寒冷的时候。那时,欧洲和北美,甚至可能全世界(对此缺乏有效数据记录)都在忍受严酷的寒冬。学者们根据各阶段数据记录作出了假设:在“蒙德极小期”,太阳可能直径变大而自转速度变慢了。
选自修复版《萨夏耶编年史》
第二天黎明,一小队人离开萨夏耶,朝着东北方向的磷光海岸行去。在他们身后是长达25公里,造型像回旋镖的气泡之城。
栖息于此的珊瑚利用特殊的有机质将混着砂子的水泥块粘黏在一起,制造出水下群岛之间高低错落的移动桥梁。
周围游动的鱼类们都能看见萨夏耶,它悬浮在成千上万的二氧化碳气泡间,释放着热气与水流。
艾瓜因取代了年轻的克欧尼的位置,蔡勤则移动到队列侧翼,和卡妮亚并排。
作为御风者,阿鲁娜不适合游泳。她只能呆在一个密封舱里,让别人运送自己。这个密封舱实在太窄,她用胳膊抱着上身才能勉强待在里面。他们的目的地在北极点附近。根据古记录盘的信息,种源圣塔很可能就在那里。
艾瓜因说服了议会,让他们允许自己和那个外来者一起前往,调查所谓的威胁到底是什么